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群众史观这一观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这一观点,而且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概括地说,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特征主要包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价值核心;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论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系统回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新与继承、丰富与发展,对发挥群众史观的当代价值,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矛盾凸显,做好群众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决策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评价机制,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圣家族》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工人创造一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等群众史观思想。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逻辑分析的结果,也是他们自觉深入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产物。这一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后著作中阐发群众史观和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今天批判形形色色的反对和攻击群众史观思想、变相宣传英雄史观思想,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蕴含着丰富的群众史观原理。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历史观、价值观和认识论的辩证统一,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明晰的意旨所归、坚强的主体依靠和科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孟庆仁 《理论学刊》2007,2(6):27-3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群众史观的确立在其革命生涯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为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但他试图依靠群众运动建设一个新中国的设想却遭到了失败,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群众史观,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处处闪烁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思想光芒。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一切伟大成就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7)
群众史观和群众工作分别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和躯体。群众史观是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规律总结,其产生以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成为现实的社会为逻辑大前提,以唯物主义地定位个人历史作用为小前提,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群众史观内容的演进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伴随着革命形势和建设环境的改变,群众史观也内在地进行着多重"正-反-合"的逻辑演进,使群众史观不仅有其历史向度,还有其未来向度,分别观照着"历史如何被创造"与"历史如何去创造"两个历史实然与未来应然的主题,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道德治理的实践进程中,我们须以群众史观为理论借鉴,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受众主体身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建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享主体地位,以期创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德治理模式。这是当代社会道德治理之根本路径与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2.
夏文斌 《前线》2014,(2):67-70
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提出并坚持群众史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从而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英雄史观的历史进步轨迹。同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最终取得胜利,也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武装头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史观,我们党就一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忽略群众史观,党和事业就会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13.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在经济学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中创立的,也可视为孙中山从人求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造性的阐释。民生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和评价民生史观才能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党史观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史研究对指导革命实践活动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都作出过精辟论述 ,他提出和论述党史中所体现的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史论结合法等 ,都是党史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论述党史时所提出和蕴涵的党史观 ,是对党史研究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其基本点包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历史主义和辩证思维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的统一 ;“恰如其分”与“宜粗不宜细” ;党史研究中采取宽广的国际视角。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党史观 ,是贯彻以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党史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研究党的历史时形成的基本观点、原则、方法的总称江泽民党史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妄图以“西化”为手段“分化”中国;国内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研究江泽民党史观形成的背景,对于深入理解江泽民党史观和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赖京闻 《党课》2013,(8):100-102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朝代的兴衰,贪腐与惩治的博弈、清廉与褒奖的融合,形成了一部部精彩又值得人深研的篇章。古人云,读史明鉴,借史鉴今。古代君王的各种治贪反腐以及积极倡廉的做法依然拥有可借鉴性,将其精魂与现今的理论实际融会贯通,执行起来依然也是百试不爽。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高高在上,不注意倾听民声,不注重了解民情,对群众疾苦不上心、不热心、不关心;有的决策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庸懒散问题突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放 《北京党史》2012,(1):42-43
我曾经以《史料、史观、史德》为题,从横向分别说明胡华在治学中如何刻意求索真实史料,如何注重坚持正确史观,如何恪守崇高史德。在这里,我要另从纵向列举胡华融史料、史观、史德于一体所完成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创建和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