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7日,贵州省委机关刊物《当代贵州》周刊首发式暨全媒体建设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启动仪式上,《当代贵州》与有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与贵州省农委签订贵州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贵州茶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贵州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三年行动计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4年5月,《当代贵州》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茶叶种植面更积跃居全国前列。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品质不断提升,贵州茶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贵州茶产业也在不断后发赶超,实现着跨越发展。贵州茶产业健康发展从自然条件、政策扶持、发展历史、发展环境等角度看,贵州茶产业发展优势大,后劲十足,对加快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各产业全面  相似文献   

3.
4月26日,在凤冈召开的贵州第三届茶业经济年会上,来自国内的知名茶专家围绕贵州近期出台的《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以下简称《计划》)展开讨论,对贵州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助推黔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打造黔茶品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省份,做大做强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很好的工作基础。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明确要把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主要产业来抓,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茶产业是贵州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4):57-57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服务茶产业的能力与水平;调整学科方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能力提升。茶产业发展需要以科技引领,无论是多个茶树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制茶机械的创新,还是茶产业链条的延伸、企业的科技示范带动,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调整学科方向贵州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服务茶产业能力与水平;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紧  相似文献   

6.
马刚 《当代贵州》2016,(17):14-15
正贵州将围绕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品牌,着力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做好"茶文章",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金山银山。4月20日上午,2016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一节一会")在遵义市湄潭县隆重开幕。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  相似文献   

7.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8.
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贵州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省份,做大做强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很好的工作基础。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带动旅游等  相似文献   

9.
<正>2月6日,贵州省农委、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在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贵州贵茶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茶产业与新闻媒体座谈会,10多家省内外及中央驻黔媒体参会,各家媒体就贵州省茶产业如何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进贵州茶产业发展工作。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说,贵州省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宣传,2014年央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媒体播出贵州茶产业的报道867条;报刊、杂志刊登  相似文献   

10.
冯倩  杨静  聂建云 《当代贵州》2023,(22):28-29
<正>从“国字号”的中国质量奖到省长质量奖,再到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地理标志,近年来,贵州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一个个贵州品牌正成为一张张闪亮名片,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国字号”的中国质量奖到省长质量奖,再到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地理标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彭杨 《当代贵州》2023,(17):38-39
<正>贵州特色农产品迎着开放东风,精准锚定国际市场,纷纷扬帆出海,贵阳海关等部门多举措鼓励支持贵州农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安顺米粉出口欧美,铜仁蜂蜜出口澳大利亚,毕节鲜香菇出口泰国、马来西亚,织金南瓜出口日韩……贵州特色农产品迎着开放东风,精准锚定国际市场,纷纷扬帆出海,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茶在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进一步打响了贵州茶品牌,推动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醉美人间四月天,红城茶香醉春烟。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行业组织负责人、知名茶企、茶商和国内各大茶企代表1000余人齐聚湄潭,  相似文献   

13.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1):46-47
正《贵州茶》栏目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学会协办,栏目内容涉及独家茶企名人访谈、权威商业趋势解读、专业茶业报道、深度贵州茶产业发展调查,等等。栏目分设六大版块,从茶业动态、茶商茶农、茶旅之品、品茗会、茶与养生、茶学院等多个角度展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栏目将通过极富主题性和目标性的选题内容,为贵州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贵州是茶叶的主产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贵州的特色名片。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点线面"推进助建绿色银行在支持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农信社始终坚持全程跟进,把准金融支持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5,(4):51
<正>1月上旬,贵阳市近百家机关单位400余名机关干部在金阳参与"尝贵州茶叶,品贵茶文化"活动。活动上,市茶办工作人员介绍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用茶艺表演展示贵州的茶文化。贵阳市农委为贯彻《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开展多层次的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  相似文献   

16.
正经济新常态大趋势中,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具备深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恰逢大好发展机遇。"茶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契合。"去年9月2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都匀调研茶产业发展时强调,"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贵州、浙江同属绿茶大省,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可以互相借鉴。近日,本刊《阳明茶座》特邀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会长周国富,对中国茶文化、茶产业以及贵州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18.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22):58-59
我国加入WTO以来,燃气市场与金融、保险、汽车等市场一样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市场选择,同时也对国有燃气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燃气产业如何在冲击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已成为每个燃气企业面对和挑战的问题。时光荏苒,大浪淘沙,贵州燃气也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禁闭的狭小天地里,而是乘着资源共享、能源互换的契机,在国际市场冲击下搏击长空,急流涌进,在资本的东挪西腾上将贵州燃气的发展做得虎虎生风,行云流水。然而,贵州燃气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在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殖的同时,突出了一个公用事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贵州燃气产业近20年的发展来看,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买卖、兼并、收购、重组、参股、控股等各种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企业增殖的一种经营的"贵州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0):3-3
发展茶产业,对贵州意义重大. 茶业是"一呼百应"的产业.茶叶可加工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涉及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茶医药、茶化工、茶旅游、茶饮食、茶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力发展茶产业,将极大地促进贵州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茶叶品质上乘,口感好、干物质积累高,并富含人体所需的不能人工合成的多种微量元素。但贵州茶叶却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牌知名度太低。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茶园面积迅速扩大,2014年达到662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贵州茶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就目前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茶园管理比较落后;品牌打造各自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