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模式的实质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国模式的提出无论是对世界多元现代化模式的建构,还是对本国发展模式的自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现代化压力下的弹性国家能力,主要表现为中性政府、渐进改革、有选择的市场经济和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是保证既定政策目标得以实现,防止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体制仍不完善,仍受多重因素制约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因此,可以从提高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和素质;增强专门监督机构的权威;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监督的制度保障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失灵是指公共政策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或加剧了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失灵是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会导致的效率损失。从政策系统、政府角度以及市场角度三方面分析,公共政策失灵不能完全等同于政府失灵。在区分二者时,一方面要看到其他的力量对公共政策失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承认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失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各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和路径虽然多样,但最后结果却是殊途同归走向现代国家。在此背景下,走向现代国家需要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支撑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国家的制度安排最主要表现就是建立现代国家基本制度,促进国家权力的理性化、规范化与功能分殊化,实现现代社会成长和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及良性互动。国家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协同与均衡,不仅仅强调国家的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更要注重公民的权利保障和救济,促进国家吸纳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化和国家能力现代化。由于国家组织内部的结构性力量与社会结构的区隔,现代国家能力不能无限夸大,现代国家只能是有限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主性作为现代国家的本质属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超越于社会利益集团,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目标而自主行事。国家自主性包括国家能力和国家对社会的超越两个因素,二者对于国家自主性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只处于自在的状态,没有被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认识和研究,继而被既有的西方理论所遮蔽。由此需要从中国场域出发,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从而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带入到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产生取决于政府职能和国家特性。西方国家长期追求的是消极政府,其公共政策出现较晚。中国从国家产生便伴随着公共职能,奉行的是积极政府,其表现便是运用政策将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到一个适度的状态。这种调适治理的丰富经验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形式,但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以及公民自身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不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效性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公民的政策参与是在公民自治过程中起步的,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政府也已把公民参与作为政策工具,公民的政策参与方式多样化、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得以拓展,但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的实践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培养公民资格与参与能力,使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把公民的政策参与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公共政策活动中,与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管理相比,公共政策研究居于优先的和指导的地位。要做好公共政策研究工作,除了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遵循学术研究的规范和伦理要求外,还必须自觉地培养和增强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研究的志业力、想像力、洞察力和操作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将会影响、推动或改变政府的决策,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公正廉洁政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受到了来自公民、政府、参与途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更好地保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使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更好、最大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晓峰 《学习论坛》2007,23(7):44-47
公共政策行为是一种政府行为,公众对政策满意就意味着对政府工作的肯定,政策是衡量政府称职与否的标志。这就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特权,政府官员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是政府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在从传统决策机制向现代决策机制的转型中,我国的公共政策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新时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探讨如何加快公共政策建设的进程,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各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和路径虽然多样,但最后结果却是殊途同归走向现代国家。在此背景下,走向现代国家需要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支撑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国家的制度安排最主要表现就是建立现代国家基本制度,促进国家权力的理性化、规范化与功能分殊化,实现现代社会成长和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及良性互动。国家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协同与均衡,不仅仅强调国家的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更要注重公民的权利保障和救济,促进国家吸纳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化和国家能力现代化。由于国家组织内部的结构性力量与社会结构的区隔,现代国家能力不能无限夸大,现代国家只能是有限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在我国,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即使在政策制定正确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一要优化执行主体;二要培育执行客体;三要完善制度;四要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存在的自身利益或部门利益会对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产生负面影响,了解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是保证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运行中,公共政策却由于政策主体自利化、价值取向两难化、问题认定偏差化和推行手段异化而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如何对公共政策进行矫正以促使其公共性回归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这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处于其"核心"位置,表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在特定的环境约束下为处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共利益实施公共管理而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公开有效的并能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制度与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分配,才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20.
郭骏祥  李斌华 《世纪桥》2008,(11):41-4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在特定的环境约束下为处理一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体现公共利益实施公共管理而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一般意义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产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公开有效的并能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制度与机制,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分配,才能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