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选秀节目知名参赛选手的"粉丝"自称名进行组合方式、语音、语义几方面的语言分析,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语言特点:个性化缺失;向上性;固定性及排他性;具体形象性。其心理和文化特征是:崇拜大自然;具象思维;童真童趣;真挚感情的流露;浓厚的都市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Mentalese,或the language of thought,聚焦的是语言与思想及其关系的问题,这一问题是语言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1975年,Jerry Fodor首次提出"心语假说"Language of Thought Hypouhesis,主张以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的天赋的"心理语言"来思维.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此的研究兴趣又出现在认知心理学界,其中领军人物首推Steven Pinker,在他2000年的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一书中,重拾心语假说,对心语存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和论证.在这些论证中,极具分量的是关于非语言形态的思想存在的证明,本文将就这一部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言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产生于现代性批判盛行的理论背景之下,强调语言对于人的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建构;社会化语言则是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别以福柯的"话语实践"、伯恩斯坦的"公共话语"以及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表现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必要要素,具有多层级经济力量。个体层面,语言(技能)作为人力人本、语言歧视和语言政策是影响劳动收入的重要因素;企业层面,语言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绩效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层面,语言通过影响交易成本和作用于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信息处理影响经济增长,并以产业化形式创造经济价值。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了语言的经济力量,使其对经济的作用由隐性到显性。中国要分享全球化利益,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打造和利用好语言这一"利器",充分认识语言的经济性,加强语言经济的理论研究和战略规划,挖掘语言的各层级经济势能,获取语言红利。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时代来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和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则是他学习水平、文化素养等的反映.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用来透视文化、社会、心灵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东西较感兴趣,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表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语文情境、语文内涵、语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清楚地认识到了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早在1955年他就对人说过:"英语将来是世界语言,要学一点,会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校园流行语的语用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变体的产生都和民族心理、社会变动、人们心态休戚相关,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又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当前大量校园流行语的出现,是青年学生求新、调侃、求简、模仿、崇拜等心理对语言作用的结果,同时,校园流行语也刻上了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心态的印记.是研究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标本。对校园流行语的心理探究,可以在搞清校园流行语产生和流行的心理原因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刘璐 《实事求是》2016,(5):80-84
语言是沟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途径。语言差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间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逾越的鸿沟。目前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语言利益化"认识导致学习热情不足、"大汉族主义"现象导致对少数民族语言作用轻视等问题,倡导民汉干部群众互学语言,特别是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必须通过提高汉族群体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通过招工、提干等社会政策引导学习需要、通过媒体导向使学习融入生活等方式方法,提高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范莉娣 《世纪桥》2008,(4):133-134
副语言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辅助语言交际、增进对话双方情感交流的作用。英语课堂上教师运用副语言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帮助学生清除畏惧心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1.
王清华 《实践》2014,(6):28-28
<正>在作风建设中,基层组工干部要注重做到"两改一转"。改文风。组工干部撰写公文,力戒"长、空、假",倡导"短、新、实",写材料要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细节说话。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查和民情恳谈,了解群众呼声,不作不经调查的发言,不写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即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依据中西哲学对主体、语言和存在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呈现为两种不同的范式和形态:其一是以"存在论悖论"为表征的西方形态;其一是以"言道悖论"为表征的中国形态.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形态充分显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复杂性和全面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日前召集副导演赵本山,艺术顾问张国立、刘恒和策划张和平等召开碰头会,为春晚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定调。2014年央视春晚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马年春晚语言节目创作的四字方针:真、亲、小、乐。"真":真诚,以"真诚"的态度创作,以"真  相似文献   

14.
李庭国 《党建》2015,(2):50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理论宣讲"中国梦"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中国梦"重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被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变"书本语言"为"群众语言"。在"走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尽量变"书本语言"为"群众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弄得通、记得住。玉林市抽调理论骨干组成的理论专家宣讲团,分赴各地进行巡回宣讲,把高深的理论"翻译"成简明扼要的群众语言,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出来,群众喜欢听,记得牢。  相似文献   

15.
黄玮 《世纪桥》2010,(21):145-146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性别差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交际等方面探讨了在英语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性别差异,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理解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现象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英语语言应用及交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学习月刊》2011,(12):41-42
《浮躁》是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著作,这位语言艺术大师娴熟地用朴实而简单的文字创作出这部具有时代特点的长篇小说。以商周语言为基础,并大量运用谚语刻画人物是《浮躁》语言的主要特点。生活谚语经过贾平凹娴熟的合理运用就变成了简约、灵活、明了、生动的文学语言,并且让这种特殊的语言与人物形象合二为一,和作品的整体语言风格结合得恰如其分。"谚语是语言中的盐"。正是贾平凹在《浮躁》中恰当地引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谚语,使语言活泼风趣,避免了概念化、程序化,增加了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贺宏志  戈兆一 《前线》2014,(5):94-9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语言是最重要的讲述手段与传播载体,语言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语言产业有了显著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树立新的工作思路,推进语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作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讲话并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吓人",相反地他善于从"土里掉渣"的群众语言中吸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大家普遍感到,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  相似文献   

19.
冯展极  张丽杰  董薇 《世纪桥》2011,(11):88-89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焦虑、移情、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等。其中焦虑被认为是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特有的焦虑情绪。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重要的情感变量,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语言焦虑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和学习焦虑理论,能够帮助外语教学工作者找到克服语言学习焦虑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减轻心理焦虑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了交际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体现着文章的内容,反映着文章的风格。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其中的八股语言进行了批评,并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瘪三""。瘪三"用来借指八股语言,主要指其呆板、机械、不生动活泼"。瘪三"与八股文都来源于五四运动以后党内外部分知识分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其危害在于脱离群众,影响党的形象及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新时代,要持续加强学风党风和文风的教育力度,牢记党的宗旨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向书本学习语言,向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语言,提高党的各项工作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