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春节,火车票的临时涨价把一个人们早已熟知的概念再一次深深地烙入人们心中:“民工潮”。从此,任谁也无法抹去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的这一特殊记号。 对近几年峰起的民工潮,人们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说起民工潮,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尖锐的交通问题、安置问题、就业问题、生育问题、户口问题、犯罪问题……当然,除此之外,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民工潮给城市和农村所带来的种种积极作用。 但这样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中国许许多多的专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民工潮”涌入城市,数量庞大的民工群与数量同样庞大的城市下岗职工之间的就业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经过近10多年“民工潮”的潮起潮落,涌入城市的大量民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打工经验的积累而常年就业于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城市下岗职工迫于生计,开始摒弃传统观念,放下城市人“高贵的架子”,纷纷加入城市谋职就业的浩荡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下岗职工与进城民工在城市就业方面的矛盾冲突势在必发。能否安排好城市不断下岗的职工再就业,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改革能否成功、社会能否安定;而要解决城市就业难题,合理引导“民工潮”,使之与国企改革之间彼此保持相互协调一致,则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民工潮”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吴焕开改革开放唤醒了八亿农民。他们睁开眼睛,抓住命运之神的手,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开始,人们用欣喜的眼光目送这一支支队伍。但是,不久,人们的目光便从欣喜变成了疑虑。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州、北京、海口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的车站、码头,突然出现“大兵团”。一批批农民扛着简单的行囊,从火车上、轮船上走下来,汇集成一股股人潮——“民工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工潮”。一些人来不及多想,也不愿多想,慌忙翻开50年代的旧报纸,捡起早已封。尘的陈词,把这些农民统统斥之为“盲流”。我们不难看到这股“民工潮”中到处晃动着青年的身影。找出“民工潮”的成因,探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办法,不仅是经济学家的任务,也是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一、改革开放使被旧体制隐蔽起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了出来改革前,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生产经营和分配实行“大锅饭”制度,农产品实行统销统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前的农业就象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其实,农民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将就着挤睡在农业这张既简陋又不温暖的“大床”上。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到春节前后,伴随着千千万万的城市务工人员的返乡和返城,“民工潮”这一字眼就一再成为报刊媒体和人们议论的热点。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2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经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工。在中国境内出现的庞大农村流动人口,正使中国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关于化解“民工潮”的思考徐志忠“民工潮”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宣传媒介,这个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表面上看,“民工潮”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首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年的“民工潮”,往往和...  相似文献   

6.
解决“民工潮”问题观点简述王霞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近2亿剩余劳动力。其中1.5亿左右已被吸纳,但还有五六千万人正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民工潮”,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年1000万的数量递增。“民工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流...  相似文献   

7.
全面看待“民工潮”易之80年代末兴起的民工潮,近年来受到一些同志的热烈赞扬。他们把民工潮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崛起相提并论,说民工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民继民主革命胜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的“第三次解放”,“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是中...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的新课题——从苏州的实践谈如何看待“民工潮”□黄炳福徐伟荣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现象成了国人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即组成“民工潮”主体的千百万中国农民,始终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所必须依靠的基...  相似文献   

9.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2,(11):44-46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全省各级政府切实注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各地农民打破城乡分割 ,跨地区就业 ,形成声势浩大的“民工潮” ,对城乡发展和构造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继“民工潮”之后的“开发潮”、“建设潮”、“创业潮”势如破竹。四潮涌起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拓宽了农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不仅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全省经济 ,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前…  相似文献   

10.
“民工潮”不可小视王庆洲博士生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民工潮”是一种人口迁移现象。短短几年,从涓涓“盲流”到汹涌“民工潮”,说明这股潮流绝不可小视。单就对乡村秩序的影响而言,它的意义广泛且深远。其影响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1)对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外来人口剧增。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活跃市场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就外来人口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及对策谈点浅见。 一、农村外来人口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民工潮”的出现,农村外来人口也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91年海门县约有  相似文献   

12.
“民工潮”:农村再次包围城市本刊记者张纯颖·引言·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和相对剩余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对策,1993年8月4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在京联合举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会。会议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潘岳主持。与会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认真、深入的探讨。现将与会者的部分发言综述如下。“民工潮”的不可逆转之势国家体改委农村体改司司长李修义认为:新中国40年来,我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8亿农民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我们的城镇建设是落后的,表现之一就是“民工潮”。对“民工潮”的出现,总的来说要作肯定性的评价,农村剩余人口的流动同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要求是一致的。国家计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劳动力研究室副主任辛仁周也认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首先我国耕地大面积减少,而且大部分是城镇周围的良田,所处地区是劳力密集地区,加剧了劳动力的转移。再有从资金方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在此后2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这个大趋势从未发生过改变。但是,就在我们的整个农民就业政策都在全力以赴地应对“民工潮”时,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突然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地区性的“民工荒”,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冲破城乡阻隔,潮水般涌向城市。每年春节前后,新闻媒介不断发出关于“民工潮”的惊呼。那么,为什么这些中国农民如此候鸟般的迁徙流动,而不是象其他国家的农民那样在城市中定居下来?或是说,为什么中国农民在进入城市后,没有完全被城市所吸纳,而成为处于城乡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群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伴随着“民工潮”的风起云涌,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工群体,尤其是大量中小型非公企业职工的权益更令人堪忧。造成民工权益屡遭侵害的症结究竟何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窘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每年近亿人的跨地区流动、进城务工经商支持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民因此获得较高于农田种植的收益。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进城农民工(由于暂时找不到其他称呼,我们还是使用这个包含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探析宋迎法,英剑波近年来,内地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奔向沿海,挺进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出现了汹涌澎湃的“民工潮”。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现象。如何认识这场...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19.
挡不住的女性“民工潮”陈印陶自1989年以来,每年以百万计的外来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形成势不可挡的“民工潮”。据广东省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广东省外来民工已达650万(国家统计局估计已逾千万),其中女民工所占比例竟达65%-75%。本地人口只有14...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杜鹰进入90年代以来,年甚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跨城乡跨区域的大规模流动(即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回顾80年代初期,农村外出打工人数不过几百万人,1988年愈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