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唱起这首雄壮有力、振奋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就不禁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他不仅喜爱音乐,而且很有音乐天赋.既会拉琴,又会舞蹈,还会演话剧.聂耳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自1933年起,他先后写了40多个作品,大多不同凡响.著名的有《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新女性》.《开路先锋》等.  相似文献   

2.
1 龙岩县城。杂乱的街道上几名脏兮兮的报童在高声叫卖报纸:“卖报、卖报、《星光报》、《闽西日报》……”2 “悦来”酒楼。“来,买一份报。”范老板丢几枚铜板在柜台上,报童给他递上了一张报纸。“闽西共匪已被肃清.共匪头目邱某被击毙,委员长南京发来贺电,本邑军民不日将召开祝捷大会……”  相似文献   

3.
高杰 《党史纵横》2014,(3):37-38
正她是一位才情洋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至今仍传唱不衰;她是田汉相濡以沫的爱人,田汉曾说自己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24岁就在陈赓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她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战区采访……她就是安娥,一位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燕赵才女。在她繁复精彩的一生中,大连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把聂耳的形象与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心目中,聂耳是一只革命的海燕,他所创作的歌曲就象是一首首呼唤着革命“暴风雨”的海燕之歌,回响在中国的大地上。聂耳的生命是很短促的,他只活了不到二十四岁,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也只有三、四年,但他所创作的三十多首歌曲,却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他是作曲家、作家杜兴成,他曾写下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梵净山之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在音乐声中记住了贵州的美丽;她是旅美作家、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汪一洋,她曾创作了多部讲述贵州的文学作品,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贵州的多情;他是民谣歌手尧十三,他曾用贵州方言唱  相似文献   

6.
正《小白杨》是绿色军营人人会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歌曲里唱到的小白杨,生长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一个名叫塔斯堤的哨所里。"塔斯堤"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石头堆",这个哨所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堆",四周全是光秃秃的石山,方圆10公里范围寸草不生,更不见树木。这颗小杨树是如何种下的,它与歌曲《小白杨》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哨所一名新疆伊犁籍锡伯族战士说起。  相似文献   

7.
阿蛮 《当代党员》2009,(1):56-58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很多年轻人认识著名诗人梁上泉,都是从这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开始的。但熟悉梁上泉的人都知道,梁上泉与夫人蒲心玉长达60年的爱情生活,更是一首充满激情的长诗。他们的爱情故事,分别具有三种色调——红色、蓝色、金色。  相似文献   

8.
正"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啊,应该这样生!路啊,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雷锋之歌》的爆破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一指的……在他创造的长诗中,达到艺术的高峰。"(贾漫《诗人贺敬之》)你可曾知道,这首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长诗却与开国上将王震将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他亲自安排关照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民,毛泽东之胞弟,早年投身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年早逝。人们永远记得他。可是,你是否知悉他的爱妻?她,当年的新女性,在新疆工作期间,以一首《女中校歌》风靡新疆。就是在新疆,她与他初识,经邓发的牵线搭桥。两人最终结缡。毛远新,“文革”后期的风云人物。他不仅照顾毛泽东晚年的起居,而且几乎就是毛泽东卧病后的代言人。在“四人帮”横行之时,他不可避免地参与其间,善恶是非,尽人所知……朱旦华,毛泽民之结发爱侣,晚境如何……毛远新,毛泽东之亲侄,近况怎样……请看本刊专稿。.,, ,,  相似文献   

10.
毛泽民,毛泽东之胞弟,早年投身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年早逝。人们永远记得他。可是,你是否知悉他的爱妻?她,当年的新女性,在新疆工作期间,以一首《女中校歌》风靡新疆。就是在新疆,她与他初识,经邓发的牵线搭桥,两人最终结缡。毛远新,“文革”后期的风云人物。他不仅照顾毛泽东晚年的起居,而且几乎就是毛泽东卧病后的代言人。在“四人帮”横行之时,他不可避免地参与其间,善恶是非,尽人所知……朱旦华,毛泽民之结发爱侣,晚境如何……毛远新,毛泽东之亲侄,近况怎样……请看本刊专稿。  相似文献   

1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生在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已81岁高龄。在他勤奋创作的3000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一首首时代的颂歌。他曾说过:“《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喊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曾有一位进步青年作家两次来到山西,亲身体验了斗争生活,用饱蘸深情的笔热情沉歌了山西人民的抗战,向全国广泛介绍了当时的山西。他的作品散见于当时香港编印的《战地通讯》、广州出版的《战地生活丛刊》和著名作家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他叫张鹤,笔名有天虚、虚、天山等,1911年生于云南省呈贡县。3O年代初与著名作曲家聂耳过从甚密。其友人洪道在《聂耳旅京三月记略》中记述道:“天虚和聂耳交情最深厚,在革命文艺上的战斗友谊也最久。”1932年IO月ZO日,聂耳也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和张鹤、宏远发歪…  相似文献   

13.
明红 《广东党史》2006,(1):27-29
很少人知道,著名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魏老的夫人叫刘秋华,他们是1946年结婚的,到如今,夫妇携手已幸福地走过了59年。魏老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平日里,家中就只剩下二老和保姆。  相似文献   

14.
<正>"1963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著名作家贾漫评价说:"《雷锋之歌》的爆破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6)
正"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每一个走进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在村支书培训基地学习的人,都会唱起这首《吃亏歌》。《吃亏歌》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李连成曾经说过:"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带头干事、带头  相似文献   

16.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7.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国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身于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81岁。在他勤奋创作的三千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了一首首时代的颂歌。当他和夫人王惠芬回到故乡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  相似文献   

18.
正遥想当年,湖南的四位青年男女,在风雨如晦的岁月,相互之间结成了多重关系:挚友、闺蜜、夫妻、红娘……杨开慧、柳直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为国捐躯。毛泽东以庄严、凝重的笔调,写下了他唯一一首悼念革命烈士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卅年化雨鱼离水,一阕新词《蝶恋花》。"李淑一就是毛泽东这首千古绝唱诞生的直接激发者,也是他最后一位长寿诗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共给李淑一写了四  相似文献   

19.
《小白杨》是绿色军营人人会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歌曲里唱到的小白杨。生长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一个名叫塔斯堤的哨所里。“塔斯堤”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石头堆”。这个哨所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堆”。  相似文献   

20.
提起《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这些传唱不衰的进步历史歌曲,就不得不提起它们的词作者——安娥。安娥(1905年-1976年),原名张式沅(一说张式源、张式媛),曾用名张菊生、张荀生、张瑛、苏尼亚,笔名何平,原直隶获鹿县范谈村人(今石家庄市长安区谈村)。她不仅是著名的词作者,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革命家。她给我们留下了200万字的作品,其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