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十多年前,毛泽东领导着革命部队与湘赣边界人民群众一道,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伟大的"井冈梦"。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领导人民又一次展开了新的历史征程。"井冈梦"与"中国梦"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井冈梦"是"中国梦"的必修课,为其提供正能量;"中国梦"继承和发展了"井冈梦"。  相似文献   

2.
正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遇挫折之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敌军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出击赣南。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一直在赣南、闽西征  相似文献   

3.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金哲 《党史文苑》2007,(6):22-23
井冈山斗争不但在中国湘赣边界的偏僻山区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天地,而且在三年严酷的斗争中锻造了大批革命的中坚力量,培育出了新中国的领袖、元帅、将军和许多杰出的人才。井冈儿女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对革命的忠诚。  相似文献   

5.
正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非常珍贵的大衣,这件大衣是彭德怀元帅赠送给"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之子陈晃明的,1996年清明前夕,陈晃明将这件珍贵的大衣捐献给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说起陈毅安,他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指挥者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驰骋于湘赣边界井冈山区的一员骁将。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斗争不但在中国湘赣边界的偏僻山区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天地,而且在三年严酷的斗争中锻造了大批革命的中坚力量,培育出了新中国的领袖、元帅、将军和许多杰出的人才。井冈儿女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对革命的忠诚,以坚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11)
正张子清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桃江县一个爱国军人家庭,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秋收起义失败后,张子清跟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区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12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后任团长的陈浩,率领一营攻占茶陵后被围,在湘南转战两个月后回井冈山的张子清率三营与其合力击溃围敌。此时,陈浩本应率部回井冈山,但他与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等人密谋,借口到湘南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7):35-37
井冈山精神 背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9.
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相互辉映间,处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文物,一处处故居旧址,都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凡历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站在黄洋界哨口,八百里井冈尽收眼…  相似文献   

10.
<正>95年前的4月下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余部与井冈山毛泽东部实现了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却引起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极大恐慌。1928年5月2日,蒋介石对湘赣粤驻军下达了“克日会剿”朱毛红军的电令。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区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艰难的革命岁月中诞生后,一直置身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茁壮成长,并贯穿了井冈山斗争的全过程。从其历史演进来看,作为党的重要助手和后备军,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井冈山区的共青团不仅始终紧密配合党的工作,开展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运动,而且还针对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敢于正视并及时给予改正。从而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在井冈山发展史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失利的情况下,他又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在革命实践中,他找到正确反映中国革命和战争的规律,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7)
正湘赣边界诞生的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茶陵县位处湘赣要冲之地,是井冈山西部的重要门户和天然屏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将攻打茶陵作为向外发展的首要目标。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派宛希先率领第一营第三连、第四连攻占茶陵,救出了80多名工农运动骨干。  相似文献   

14.
1927年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700余人上了井冈山。井冈山位于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之交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全程550华里,被人们称做“五百里井冈。”井冈山是以茨坪为中心,附近有大小五井,草坪,白银湖,罗浮,行洲,下庄,井冈山村,荆竹山等  相似文献   

15.
独有豪情洒井冈———写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程桂芳刘茂秋汽车从江西吉安出发驶向井冈山。越过泰和县之后,我们便置身山的世界。陡峭的山、险峻的岭,重重叠叠,连绵起伏。这莽莽群山与熠熠生辉的红土地交相辉映,构成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特有景色。...  相似文献   

16.
陶朱问 《党史博览》2005,(12):30-36
袁文才曾经婉拒毛泽东上井冈袁文才,1898年生,祖籍广东梅州,祖上迁往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村,属客籍人,1921年考入邻县永新的禾川中学。几年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压迫,参加了井冈山的绿林武装“马刀队”,因有文化,不久担任了参谋长。1926年9月,在当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他率部举行了宁冈暴动,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部退出宁冈,在茨坪一带坚持斗争。为了站稳脚跟,他和山上的王佐结为“老庚”(同年出生),彼此约为兄弟,相互支持。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留存下来的余部向罗霄山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史料的不断挖掘以及研究的深入,井冈山斗争史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进入新时期后,仍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本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分期断限等4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了创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由此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9.
试论黄麻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革命成功失败的全局性问题。毛泽东同志带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队伍最早走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总结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首倡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至今仍然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