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据《半月谈》今年第4期报道:河南省某县数月无雨,麦苗泛黄,乡镇干部却忙于换届,无人组织抗旱,原因是"官位"没有落实。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之时产生的这类"官等官"现象,非此一例。有的换届未动,"关系"先行,早活动,早舆论,早调动;有的以届为"界",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反正站外有人干";有的换届"患病",瘫痪软弱,得过且过,坐等换届,等等。"官等官"现象,说明有些干部认识不到换届的目的和意义,处理不好届与届、"新官"与"旧官"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不利于工作  相似文献   

2.
官赘     
七月初的一天.一辆豪华大巴车从火葬场2号告别厅前徐徐起动.缓缓驶出了大门。车内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业山闭着眼睛,像在睡觉。今天火化的是年仅58岁的招办老主任。在老主任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招办现任三位副主任刘业山排名第一,于是招办的工作就由刘业山主持。说心里话,从老主任住院后,刘业山就盼着早点把老主任烧了,这样他才有出头之日。  相似文献   

3.
官戒     
最近,翻阅《古文观止》,重读了柳宗元的《种树郭囊驼传》,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官戒     
最近,重读古人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很受启发。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长安西丰乐乡,有位种树者名郭橐驼,所种各种树木,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别人暗暗模仿他的做法,也没学到。有人就去请教他,他说:“我不过是根据树木各自的  相似文献   

5.
袁浩 《现代领导》2011,(8):47-47
如今,在某些单位或部门里,有些干部油腔滑调、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左右逢源、投机钻营;有些干部专门做表面文章。热衷于造势,报纸天天登,电视现其形,广播闻其声,但却不肯踏踏实实干实事。这样的官员,人们往往称之为“官油子”。  相似文献   

6.
說官     
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一位老幹部離休後,大發感叹:‘我如今怎麽對好多事都看不惯?’他看不惯的事,原來是指某些高级幹部以權谋私、享受特權之類。我却想,倘若這位幹部在腐败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突然官復原職,或者當上了更大的官,他的看法又會怎樣呢? 古人云:名爲缰绳利爲锁;又云:人無慾則剛。古往今来,‘會’做官的少有淡泊名  相似文献   

7.
治官方略     
谭贤安 《湖湘论坛》2002,15(4):65-66
一曰以法治官治官必先立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社会的发展,立法工作仍然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该立的法很多。首先要加快制订有关公民宪法权利的立法,如新闻法、出版法、社团法等,以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从而有效地运用这些权利去制衡政府权力,监督政府及其官员。要加快制定人大监督法,使人大对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特别是执政的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监督有法可依。要制定公务员法(现在只有1993年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使之依法行政,勤政…  相似文献   

8.
首席健康官     
因了“不断地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惠忧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国内IT行业的一家领军企业,近日决定在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之外,增设“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09,(10):77-77
《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也许并不能像润喉糖一样带给我们阅读的爽快,但它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实用职场小说,写得还是相当漂亮,无论是文字、构思还是情绪,都让人有点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2,(1):13-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继建省办经济特区后的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干部作风是保证。此次省委全会,认真研究了海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党组织的领导,还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官员,一般来讲均是由党员和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有权选举他任其职,那么在他任职期间,群众亦可评议其优劣,他若违背群众意愿,群众可趁早弹劾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选"官"容易,评"官"难。要评议的话,多半是官评官——不是下官评上司,就是上司评下官。长此下去,难免产生"官官相卫"之嫌疑。  相似文献   

12.
减员先减官     
企业如船,负载过重,遇浪则翻。于是,减员便成为确保企业安全航行的主要措施之一。 减员旨在增效。减员是敏感区,减多少,怎么减,先减谁,都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若操作不当,会引起诸多负面反应。笔者在某企业  相似文献   

13.
官拒送礼人     
每逢佳节,亲朋好友捎带礼品相互走访.这是民间风俗,也是尊老爱幼淳朴民风,但也有些人专门往有地位,手中握有一定实权的领导人家跑,顺便悄上贵重礼品,给孩子们大数额的压岁钱,或者高档玩具。古语云:“当官不打送礼人。”其实即使在古代也不尽然,“官拒送礼人”,历史上大有人在。〔子罕以不贪为宝I春秋战国时,末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严肃地对那人说:“你以玉石为主,我以不贪为主。如果我收了你的玉石,你失了宝,我也失了宝。”间协棒打送礼人)南朝中书通事舍八项协,位高权大,但为政清廉。一…  相似文献   

14.
官赌祸国     
沉渣泛起的赌博风,犹如精神鸦片,腐蚀着国民的意志,毁损着社会肌体的健康,而最令人震惊和忧虑的是,在参赌“大军”中,竟有不少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5.
近阅某报,有一首题为《钓鱼》的讽刺诗写道:"早上池塘边钓‘鲜活鱼儿’,中午雅座里钓‘王八鱼儿’,下午牌桌上钓‘愿者鱼儿’,晚上舞池中钓‘美人鱼儿’。"此诗以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及有关事业单位拿出许多领导岗位面向社会公开竞聘,在"公推公选"中,一般均要求:竞聘正厅级领导岗位,只有副厅级或正处级干部才能竞聘等等以此类推。照此逻辑,关于政府官员和有关事业单位如高校的领导岗位,没有  相似文献   

17.
治官者鉴     
王志略 《人大论坛》2008,(12):37-37
曾经我以韩非子的法治为骄傲.以为中国自古就有法治理念。 比如,他曾在《韩非子·有度第六》中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又如,他在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由治而乱,由强而弱,由兴而亡之后,他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有“官管官”之说,“官者,管也”,还把官分为“管官的官”和“官管的官”,说明官是要管的。管是权力的象征。不管,权力就会越轨,就会膨胀而导致腐败。 我们的领导工作中。选“官”任“官”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对于管“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大被人重视,更谈不上管好管严,管出成效来。由于只任不管,或管而不严,往往勤的变懒,廉的变贪,谦  相似文献   

19.
自从国家产生后,就形成了官员阶层,随之产生了官员和民众的关系。然而,官员的权力是不是民众赋予的,官员运用权力要不要受到民众的评价和制约,这样的问题即使到了今天也未完全解决,现实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回答和做法:究竟是"官评官",还是"民评官"。长期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提拔升迁,主要采取由本单位或本机关  相似文献   

20.
伸手要官的事时有发生,报纸上也常有披露。有不少的文章在批评、揭露这些伸手要官者,我以为是完全必要、十分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我还以为,从已经出现的禁而不止的伸手要官对策中,检查一下我们现行的提拔干部的某些政策,似乎更有必要。 所谓“官”,按马克思说的“公仆”一词,应理解为人民的服务员,其功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既然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官”之一行,人们自然也可以伸手去“要”。现在,干部搞聘用,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化、公开化,干部岗位的设置、素质要求、人员数量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