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民族理论界探索的范围大大扩展。在民族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上,相继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甚至带来论辩的新观点。本文主要依据国内民族研究专业期刊,对相关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7)
民族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是自其创立之初就饱受争议。作为列宁民族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民族自决权在号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与苏联构建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现今世界范围内也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来源。民族自决权在发展过程中,内涵、作用不断变化,如何使其发挥正确作用,趋利避害,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赵秀娥 《党政论坛》2013,(17):10-12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是民族理论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有杰出的贡献也有重大失误。斯大林对民族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辟组成部分,对斯大林民族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理论的借鉴。近年来对斯大林的是非功过的"重评之风"盛行,有过赞誉有过诋毁。本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基本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的梳理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萌芽、形成、深化、巩固、异化等历史演进过程,进一步科学的揭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发展规律。文章辩证阐述了斯大林的经典民族观、民族平等观、民族自决观、民族区域自治观等精辟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最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在苏联民族工作实践中取得的贡献和造成失误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真实还原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历经几代人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或者也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情、族情相结合,进而在成功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从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说起多年来,关于民族理论的著述,许多都是引用斯大林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及其续编《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对"民族"的定义,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公共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但都和民族问题有关,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多元文化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主张相近或相同,但本质上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多元文化主义提倡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讲发展、讲进化;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元"和"差别",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多元"和"一体"的统一论者。在民族政策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行有着很大的被动性,出现的时间要晚,内容上较简单,社会的认同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陶冶与品格提升,注重文化的消费与熏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以便对文化消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消费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引导我国的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套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我党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关凯 《理论视野》2011,(3):48-49
西方学界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研究,制造出一个在理论上批评中国的学术语境,其背后包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本文试图梳理四个比较重要的相关理论范式,简略分析其源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培养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育人工程.应把握普及和提高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持以能力培养促进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形成和巩固,构建学生骨干良好的心理要素,培养学生骨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稳定的兴趣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促进民族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毛泽东民族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斯大林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8)
理论创新必须在现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在运用现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然后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理论,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然后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的科学。因而社会实践的动力、自身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动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与时俱进”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响亮、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已经成了人们经常思考的重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应该深入思考实践及其发展变化同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王静  童水栋 《学理论》2010,(29):211-2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农林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和中心。在对目前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理论逻辑是指理论在实践推动下内在的演进过程,是理论自身发展进程的逻辑呈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条路径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鲜明特色,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领袖人物、知识分子或者普通群众的问题意识都以社会主体的视角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自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问题意识的产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的目的性,其逻辑建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的向度,能够成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与否的依据。问题意识的逻辑建构在理论形态的层次结构、方法和主体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4)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原始社会落后的物质资料生产还是当今社会高精尖科技的运用,探究其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更多的关于人的需要的难题有待于去解决,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也不断显现。因此,我们需要再次挖掘经典的理论,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新问题。所以,本文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进行再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用理论思维去考察理论和现实问题时,对理论思维本身进行考察或许不无意义。分析表明,理论思维应具备主体自觉性、客观有效性、系统综合性、参与导向性、分析批判性、历时开放性和操作还原性等基本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理论思维何以可能,并由此期待理论思维能发挥巨大力量,服务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