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月至6日间,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对世界青年意识进行了第四次调查(前三次调查分别在1972年,1975年和1983年),被调查的国家有: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澳大利洲、新加坡、南朝鲜、中国、巴西等11个国家,以18—30岁的青年为对象,从这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发表一些有关调查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有关思想渊源、社会背景和主体特征等方面的考察 ,对2 0世纪 6 0年代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美国青年选民在历次大选中的投票率及投票倾向代表着美国社会的未来政治心态和走向。近年来,美国青年在大选中的表现呈两大趋势:第一,与其他年龄段的选民群体相比,青年的注册率、投票率及占总投票比率都最低。第二,自1972年以来,美国青年在大选中的注册率、投票率及总投票比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尽管1992年大选青年参与情况一度有所好转,但总体趋势设能改变。美国著名的民意测验公司皮尤与新闻人物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2000年大选中,美国18至29岁的青年只有55%进行了选民登记,而他们父辈的登记率却高达87%。“选民新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青年志愿精神高涨之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民众尤其是美国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不减反涨,志愿者创造的社会价值达到美国历史的最高峰。究其原因包括:美国政府的鼓励、美国企业的支持、大量非营利性组织的存在都为美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美国各高校也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指导体系提供了切实保障;而有益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是美国青年积极投身志愿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是干部培养梯队的窗口;中央重视共青团工作,就是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 6月10日,共青团十六大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到会祝贺。九位常委上一次一齐亮相的公开活动,是年初的全国两会。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解读为: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学     
青年成为社会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青年的生理成熟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提前;另一方面,青年的心理成熟期和社会化过程却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大大后移.这样,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就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产生、发展了.青年社会学就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探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起步较早、目前仍在探索中的年轻学科.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形态最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年文化的新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鲍尔·约翰逊提出,如果说60年代是美国青年的“梦幻年代”的话,那么今天的青年则在新的社会现实和结构的制约下进入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新时代。或许,这种概括未免失之笼统,但就总体态势而言,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中冷战的结束和合作与竞争、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到来,美国社会内部的观念和结构不断地调整和重组,青年中激进的新左派及其校园造反风潮随之成为历史,大规模的激进政治抗议不再拥有众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青年文化也处于新的价值调整阶段。旧的价值观和行为已被放弃,新的定位还未确立;绝大多数青年不再自认自己能够拯救美国这一日益堕落的社会,但同时他们又不愿失去  相似文献   

8.
“下个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还在十多年前,世界面对中国义无反顾的改革开放和不同寻常的经济增长,就有人以这样勿庸置疑的口吻断言.1988年,美国一个享有声誉的政府委员会在正式的年度报告中也预测:20年后中国的经济将会仅次于美国.然而,任何外来的“断言”和“预测”在给我们这个虚弱了一个世纪的民族注入信心和自尊的同时,也让我们听到了压抑在那预言者内心深处的忧虑.历史不会忘记,本世纪过去一半的时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脱帝国主义的强权和侵略,真正象人一样站起来,而今天,果真人人都希望中国巨龙在东方腾飞、在世界腾飞?  相似文献   

9.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CMI量表对不同生活环境中男女青年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有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应激?据美国应激研究的权威学者Lazarus等人近年的研究,应激(Stress)是指环境或内部的需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超出个体或社会系统或机体系统的适应能力。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社会系统、个人的心理系统以及机体组织系统,一旦不能满足需要(环境需要与个体内部需要)时,人就会进入应激状态而产生一种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其中,适应能力(个体的与环境的)与需要(个体的与环境的)之间平衡与否,是产生应激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国青年地位的一份新的统计报告绘制出了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统计报告表明少年母亲、吸毒和退学的比率均有所下降。这份美国政府的资料分析报告,与一般民众和宣传媒介流行的消极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全部统计资料表明在社会所关心的诸多领域中,情况得到了改善。美国青年的数量正在戏剧般地减少,这预示着国家劳动力市场、大学入学人数和消费市场将有剧烈的变化。这份题为“美国青年——一张统计快照”的报告,是由威廉·丁·格兰特职业、家庭和国籍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指出: (一) 青年吸毒现象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达到了顶峰,自那时以来,除了可卡因的使用外,已经大大减少了。 (二) 学生退学率维续下降。年退学率从1973年的6.3%下降到1983年的5.2%,十年下降了17%。这种变化大部分出现在黑人青年中。 (三) 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青年中,  相似文献   

12.
五月下旬,北京市青年研究会召开了有关当代青年特点若干问题的理论讨论会。三十余名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参加了这次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说,美国的离婚人数自一九八二年出现二十年来的首次下降之后,一九八三年(至十一月)再度下降。这项报告说,一九八三年约有一百一十万对夫妇离婚,比上年降低了百分之二点三,同时,一九八三年的结婚率是千分之十点六,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点八。这项报告引起了各国社会学家和婚姻问题专家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摇滚乐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曾说:“摇滚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代表了60年代的文化。听摇滚乐‘它使你想动’。摇滚乐是60年代青年人的集体宗教。所有这一切集合构成一个单独的自我表现和精神旅行的仪式。“另一位美国学者则说得更清楚:“什么是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就是流行歌曲,就是摇滚乐。”  相似文献   

15.
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是当代世界青年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已成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抢手的课题,交换对青年价值观念的研究成果,则是力图把握当代青年脉搏的青年问题专家的热门话题。国际上,重视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热潮,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美国青年中出  相似文献   

16.
伍德斯托克(Woodstocr)位于纽约州北部,1969年夏天,美国首次摇滚狂欢节(以下简称“1969伍德斯托克”在这里举行。45万年轻人参加了这一青年反文化的集会,创造了“嬉皮士”(Hippies)文化的最后辉煌。25年的历史变幻,美国青年文化几番风雨几多演化。80年代,随着“雅皮士”(Yapies)文化的兴起,9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反文化”的精神已经无影无踪。“1994伍德斯托克摇滚狂欢节”(以下简称“1994伍德斯托克”)成了最具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7.
青年踏入社会,标志着青年的社会地位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即由社会的客体转为社会的主体。随着社会地位的转化,青年面临着怎样适应社会的课题,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青年总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对社会进行批判。探索青年批判社会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第一、青年的思维特点。从思维发展来看,到了青年阶段,人的思维有了高度的抽象性,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使青年能够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思考社会现象。我们在青年中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日本国土面积狭窄,资源缺乏,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经过短短的30年,日本就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我国地大物博,但与日本的经济相比,差距太大了。还有:美国一般工人家庭,都有汽车、彩电、冰箱,还有假期外出旅游,而我们工作量重,工资低,生活远不如美国工人富裕。可见,青年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已经能够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如果它在道德方面日趋没落,则不能认为是一个进步的社会。一个社会的进步是不能单以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标准来衡量的,当前美国青年在性道德方面的堕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9.
论青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青年问题的界定、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青年问题的界定必须考虑到“认定标准”和量的特征。青年问题的种特性不仅在于其存在性,还在于其发展意义。青年人生发展中的问题是“正常的”,但也有特定的限度,把握这一限度是区分“正常的”、“非正常的”青年问题的关键。青年问题可以从三种形态来理解:社会病理、社会变革和价值冲突。作者分别论述其各自特征、解决方法以及有关理论框架的得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电视合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祖国南疆老山前线的一等功臣,轮椅上的部队歌手徐良以一曲《血染的风采》震慑了电视屏幕前亿万人的心。据了解,春节晚会上,电视台接到了500多次观众的电话,其中400多次同《血染的风采》有关。这首歌的演唱,不仅感染了中国电视观众,连一些驻京的外交官也动情地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 《血染的风采》风行全国,在整整一代青年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然而,它的曲作者苏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依然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