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后,发展民族资本的利益要求摧毀其经济中的殖民地性结构和取消外国资本的阵地.排挤外国资本的斗争是首先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开始的,因为对外贸易是外国垄断资本把印尼保持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依附地位的一个主要手段.帝国主义者利用对外贸易从印尼攫取去大量利润.不等价交换则助长了印尼经济殖民地性的保留.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业原料,和几乎全部矿产品被输出.同时印尼又不得不输入一切工业品以至于粮食.对印尼来说,商品输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外汇又是清算国际支付、输入商品和在国内为实现工业发展计划提供资金所必需的.这也决定着把外国资本从对外贸易,以及从国家一切经济生活中排挤出去的必要性.长期的荷兰殖民压迫造成了印尼经济的落  相似文献   

2.
一、独立前殖民地产业结构的性质与特征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在其政治独立以前均受西方殖民者的长期统治或支配。西方殖民者在其帝国主义阶段把这些国家的经济塑造成为它们工业制品销售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使它们发展成为具有畸形发展的单一种植制殖民地经济结构。这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特征(这是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最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奋斗了40余年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 ,他也为亚洲 ,特别是20世纪初期东南亚地区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较大贡献。一、孙中山对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自17世纪起 ,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而在全球角逐 ,其侵略范围已扩大到东方。许多亚洲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在东南亚 ,1896~1901年菲律宾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抗美救国斗争 ,首先点燃了大规模革命的熊熊烈火。此后 ,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孙…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在独立前是荷兰的殖民地,该国银行业起步较其他东盟国家晚且发展不充分,其国内种族、宗教、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等不安定因素长期困扰经济运行,使银行业发展失去稳定的经济支撑。本文分析印度尼西亚银行业的现状和障碍性因素,并展望其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序言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大种植园农业和小农农业并存的典型农业殖民地,有关土地的各种所有权问题是极其错综复什的,因此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计划以及土地改革的进展,无论是对这个新国家的建设方式或者是对经  相似文献   

6.
东盟五国(即于1967年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属于从殖民地依附地位解放出来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们和过去一样仍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范围内,而经济上则几乎完全依赖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半期,朱拉隆功改革的成功,使泰国避免了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朝着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方向发展,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之后,泰国的君主制度依然保存,经济上没有象日本那样迅速起飞,文化教育也落后于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和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从现代化或近代化的意义上看,改革后的泰国仍然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甚至落后于殖民地缅甸。1910年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一般概况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包括原荷属东印度的领土,1963年以后还包括西伊里安(即原荷属新几内亚)。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法学士和哈达博士宣告印度尼西亚独立,但荷兰是在四年战争之后才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的。荷兰人同意建立一个以各种方式同荷兰  相似文献   

9.
战前,泰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战后,泰国同许多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改造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建立独立民族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便是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如何改造原有的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结构?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途径?如何处理好发展工业与  相似文献   

10.
在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都是农业国。本文拟探讨战后以来这四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成效与问题。一、改造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样化农业战前,东盟四个农业国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这些国家不仅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单一,而且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也单一。二次大战后,它们相继取得了政治独立,共同面临着打破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并克服全面经济落后状况的严峻任务。为了打破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战后以来它们先后以工业化作为本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移民开拓边疆是一个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政治、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推行的活动,它在菲律宾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菲律宾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殖民地政府就曾组织过移民拓边活动,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适应殖民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扩张的需要。菲律宾独立之后,为了减轻人口稠密、租佃率高、农田碎小、农业收入低的地区所存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发边疆,增加农业生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四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同属农业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一定容量的国内市场,是它们的基本特点。战后,为了迅速地改变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畸形落后的经济结构,加快本国经济发展,东盟四国都以经济多元化和快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并以工业化作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70年代末以后,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东盟四国抓住有利时机,都积极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13.
1992年3月,印度尼西亚和荷兰发生了在不到半个世纪内的第四次冲突。从1945年到1949年,爆发了争取独立的流血斗争。1958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企业被收归国有,而剩余的外侨则被驱逐出境。四年之后,有关荷兰殖民帝国的最后残余西伊里安岛的争端以印度尼西亚获胜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世界陆地面积14%,世界人口8%。拉美共有三十三个独立国家和十二个殖民地。八十年代以来,在反帝、反殖、反霸,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中,拉美国家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印度尼西亚工人运动1.印度尼西亚工会的诞生印度尼西亚民族运动的历史说明,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工人阶级,首先把自己团结在反抗外国资本特别是荷兰资本的垄断压迫的组织中,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斗争武器.印度尼西亚工人阶级第一个组织就是1905年成立的铁道工会(Staat-Spoor Bond)和同年成立的邮电工会(Post Bond).事实进一步说明,首先把自己织组起来的是政府机关的行政人员和政府企业的职员.  相似文献   

16.
佟应芬 《东南亚》2001,(1):56-59
东南亚地区的穆斯林妇女一向被认为是参与社会活动少 ,社会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不过 ,从最近几十年来看 ,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地区的穆斯林妇女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不再是男人主宰妇女这一思想的被动接受者 ,她们纷纷走出家门 ,争取就业、参与政治 ,穆斯林妇女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支力量。本文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妇女为主体 ,从政治、宗教、家庭婚姻、就业等方面说明东南亚穆斯林妇女的状况。一、政治方面早在殖民地时期 ,印度尼西亚的仲裁法即删除了宗主国荷兰仲裁法中有关妇女不能担任仲…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是一个发展中地区,它拥有三十三个独立国家和十个未独立地区。该大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拉丁美洲经济》一书的作者从拉美经济发展史入手,以战后,特别是近期经济发展情况为重点,运用大量新材料和数据对战后拉美不同时期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拉美畸形的单一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拉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经济的依附地位以及为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和1965年独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联合国从1996年开始将新加坡升格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产业结构的持续合理的改革与转换,政府的正确导向与合理政策的保障,以及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进行研究,对我国产业结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与该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必然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转换是指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1)从1945年独立后到1965年期间,印度尼两亚在苏加诺政权统治下采取了以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来建设国家的方向。当时,由于重视了维护国家统一此一政治目标,因此,经常忽视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政府实行的反华政策妨碍了由华侨所控制的国内工业的发展,同时,它所执行的对抗马来西亚政策又使印度尼西亚失去了它的一个经济基地(新加坡),因此,到苏加诺政权末期,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已经陷于破产了。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资产阶级的起源和形成,没有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更没有脱离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历史发展总进程。然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的形成又是在与欧洲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残酷的殖民压迫、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期间以及战争以后特殊的力量对比、原有的殖民地经济的多种成分、几乎在一获得独立后就侵入南美大陆的外国资本带来的畸形发展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拉丁美洲资产阶级形成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