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非法转让他人注册商标的情形中,原商标权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下可以要求非法转让人承担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或者不当得利的返还。原商标权人还可以主张受让人是恶意的,进而否定受让人善意取得商标权。非法转让人尽管是非法转让,但是在受让人善意取得商标权后,非法转让人可以依据合同关系向受让人主张价金支付请求权。而如果受让人无法善意取得商标权,那么非法转让人就必须向受让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对于受让人而言,他可以主张善意取得商标权,从而阻却原商标权人的权利追及。商标善意取得的适用,需要限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这些条件包括商标交易过程存在欺诈、犯罪、误导公众之虞等。  相似文献   

2.
论版权贸易中对精神权利的法律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版权贸易之后,版权中的经济权利部分已转让于受让人,但精神权利部分却仍留在作者手中,这两种不同的版权权能,因权利主体不同,在实践中的行使很可能发生矛盾。国内学者提出了精神权利的转让说、放弃说和穷竭说等理论对两者加以协调,笔者认为穷竭说较为有利于版权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专利权一般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占有、使用、销售、转让发明的排他性权利。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又称版权)一起,构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所有权中的一个特殊范畴,是对智力成果的所有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7世纪在欧洲曾称之为精神产权。20世纪以来国际上通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律名词,来概括工业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与商标权)和版权这两大类所谓无体财产的权利。作为知识产权主要标的的发明、商标、著作,是人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科  相似文献   

4.
权利穷竭原则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在传统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商标三大领域得到广泛认可。人们运用该理论来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在商标权领域并不存在权利穷竭问题,理论界所说的商标权穷竭至多可看作是对商标权的一种限制。  相似文献   

5.
论版权贸易中对精神权利的法律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版权贸易之后,版权中的经济权利部分已转让于受让人,但精神权利部分却仍停留在作者手中,这两种不同的版权权能,因权利主体不同,在实践中的行使很可能发生矛盾,国内学者提出了精神权利的转让说、放弃说和穷竭说等理论对两者加以协调,笔者对这些理论逐一分析之后,认为穷竭说较为有利于版权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注册商标显著性较弱,其权利行使应当受到一定限制,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他人对注册商标合理使用.2002年修订的<商标法实施条例>增加了对商标权予以限制的有关规定.商标权限制与版权、专利权限制的特点不同,在现实中表现情形纷繁复杂,因而判断中应坚持诚实信用、利益平衡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合同权利转让过程中,权利转让的事实是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发生的,债务人毫不知情,权利是在权利人掌握之中。通知的目的是要让债务人知晓这个事实,及时向受让人履行义务,使受让人真正实现合同权利转让的权利利益。无论通知人是转让人还是受让人,只要债务人知晓合同权利转让的事实,即应当产生相同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制的,商标权也不例外,它虽然具有较强的专有性,但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的权利。在实践中,商标权人往往将自己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理解为绝对的私权而阻碍公众对公有领域知识的合理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标法实践的深入,因商标权合理使用问题引发的各种冲突越来越激烈,对商标权进行限制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商标立法的立法趋势,并出现在国际公约中。因此在我国商标立法中明确界定商标权的权利边界和合理使用的标准是相当迫切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用权、转让权、使用许可权等。企业名称权是指企业依法对其名称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用权、转让权、使用许可权等。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都是无形资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共同之处。但是,由于商标权是工业产权的一部分,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又是相对独立的两种无形资产权,因此,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两者在权利的主体\权利的客体、权利的取得条件和程序、权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程序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正是由于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别,两者才会发生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的权利穷竭是商标法领域中颇具争议的问题。笔者以商标权权利穷竭的制度价值为基点,对商标权穷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坚持商标权的穷竭其实质就是承认商标权的国际穷竭,这也是解决平行进口的关键。笔者还对我国的商标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立法与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合同"成立、生效"的两分法遗漏了"合同有效"的独立层态,因此也造成了某些具体合同制度中的矛盾难题。合同的"有效"和"生效"相互独立、不能等同,不能相互包容、吸收或替代。"有效"是指合同符合合法法律行为的三要件,它是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性判断,"生效"是指合同中权利义务开始运行的层态,属于事实判断。已经"有效"的合同不一定已经"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即例子,此外,已经"生效"的合同不一定"有效",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是为其例。  相似文献   

12.
言语与犯罪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智商犯罪越来越猖獗,利用网络、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工具进行敲诈勒索、扬言爆炸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更好地为刑事侦查工作服务,利用言语识别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分析刻画或认定同一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篇结构的差异。清楚地认识思维模式对语篇组织规则和特征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市县党委的领导活动必须讲成本与收益核算,必须以收益总量大幅度地超过成本投入为价值追求。市县党委领导活动的成本核算,应囊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风险成本。市县党委领导活动的预期成效,主要由经济收益、政治收益、社会收益、组织收益、自收益构成。在对市县党委领导活动的收支博弈中,必须坚持做到确保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实施领导成本精细化管理、拓展领导活动收益空间、防控领导过程中的风险以及理性认证领导活动收益。  相似文献   

15.
蕴涵平等、民主、自由和契约理念的和解制度在拆迁补偿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引入,对于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制度之有效运行尚面临行政价值观念错位、行政和解体系和制度缺失、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自身制度不完善、房屋拆迁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配套制度滞后等诸多困境。为此,应在转变行政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使我国拆迁补偿争议和解走出困境,有效运行。特别是要制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改革完善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其指导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我们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快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把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必须沿着法制的轨道进行,保证开发活动有法可循。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西部开发法出台的情况下,有必要充分发挥行政立法,尤其是行政规章的规制作用。在制定行政规章的过程中,要注意使行政规章在西部开发中起到前瞻性、试验性、适应性的作用,以体现行政规章在西部开发中的法律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保护消费者权益刑事立法的特征与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刑事法制在发展方向上应当作以下努力 :在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上应重行为性质而轻行为程度 ;在我国立法定量的模式之下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成罪之量的规定模式 ,应选择司法裁量式的综合指标模式 ;改变以发生领域划分本类罪与其他犯罪界限的做法 ;在法定刑的方面 ,改变其作为重罪的要求 ,转向适当的刑罚。  相似文献   

19.
对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与不协调的因素,其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中分析了产生原因和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判断我们的思想、工作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要从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两个方面来判断。与时俱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层面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