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人的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前提;开发人,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是关键。尊重人、理解人、开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6)
马克思的"现实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现实人"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些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人"是多维立体的总体存在,是自然维度、自由维度、社会维度、劳动维度和历史维度的辩证统一。多维统一的人才是"现实人",多维统一确证人的现实存在;"现实人"必定是多维统一的,人通过多维统一表现自身的现实存在。说人是现实的,是说人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多维统一是"现实人"的存在条件。"现实人"是多维总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对人的逻辑分析代替人的现实存在。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人",必须划清与各种形式的抽象人性论的哲学界限。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育人路径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改造人、培养人、塑造人,在创造中变得高尚;要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时代文明,锻炼人、凝聚人、感召人,在劳动中形成竞争力;要在制度规范的制订与遵守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正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文化育和谐     
正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出,要做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做人的哲理,发人深省。我们从白求恩、张思德、雷锋、孔繁森等人的身上也可以看出,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毫不利己、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6.
闽清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创建于1958年7月1日,系三级建安企业。胜任12层以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照明、采暖、通风、给排水、古建筑、电梯安装和高级装修等施工任务。公司现有职工1633人,建安工人平均技术等级4.6级,4级以上475人,全公司管理干部204人,占职工总数20%。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5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8人,助理经济师4人,助理统计师1人,技术员、会计员、统计员等50人。  相似文献   

7.
关爱党员,不仅到人还要到心。月坛街道工委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真心真情关爱党员,让党员感到自己是党信赖的人、需要的人、关心的人、时刻想到的人和可靠的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辽金两代,实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则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  相似文献   

10.
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春波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09,(22):105-106
一、以人为本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一切工作应该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工作的核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服务需求,引导潮流”的新观点。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想法,把握学生心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服务需求”就是从人的各种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出发,立足于服务,它突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成果,尊重人的合法权利;理解人,就是以诚相见,以心换心,承认人们不同的爱好和需求;关心人、帮助人就是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宽厚,把学生的学习、想法和疾苦时刻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人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起码条件。“引导潮流”强调的是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这是一个调动人们内在思想积极因素的过程,是外因与内因交合互动的过程,是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26):51
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1、党员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7名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2、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最多不超过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3、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最多不超过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10)
本文旨在从兰德曼人存在的四重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人的"完整形象",即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存在、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是传统的存在。兰德曼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的人和为文化所塑造的人,他在研究社会的各种属性尤其是人的存在状态时候,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即文化、社会、历史、传统中进行研究,并在此范围内描述出来一个完满的人的形象,进而阐释人的存在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兰德曼的理论成果是对西方哲学家对人问题研究的继承与发扬,对于我们充分理解哲学人类学中研究的人的存在状态与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该如何相处?老人平静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人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机关价值观的形成、向上精神的培育,都是为了人、围绕人进行的,所以机关管理也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根本。 就我们的税收工作实际而言,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过程。人的因素制约和决定着征管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注重人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易经》深刻地揭示了人处于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人是有限性存在者。同时,《易经》又形而上学地将阶级社会的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永世不变的关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事实。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批判《易经》形而上学历史观的同时,积极汲取其关于人的有限性思想的有益成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人民福祉,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缺乏易于操作和把握的标准,干部实绩考核普遍存在有目标不等——千人一面、考核不均——千人一样、评价不实——千人一律,难以准确反映不同职责干部的具体政绩的弊端。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依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因人制宜,将目际确定到人,考核细化到人,评价落实到人,使衡量、评价干部工作环环相扣,实现考察标准的具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目标确定到人——逐人分解、逐人平衡、逐人落实责任鉴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不同,工作基础、客观条件各异,要确保每人的职责目标科学合理、对等均衡,需要按照不同职务的职责要求,对总体目标实行逐人分解、逐人平衡、逐人落实。 1、逐人分解。将当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结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思维方式,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从思维方式转变的视角研究以人为本,必须辩证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一般与特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富源 《探索》2004,25(2):126-129
一般的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之为人的性质 ,是作为人的本质特性的社会实践性及其所派生的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性、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受动性、人的现实性与人的理想性、人的自觉性与人的自发性、人的理性与人的非理性等的统一。特殊的人性是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类”的人性、群体人性、个人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