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学者地位的提高,传记史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掀起一股传记热潮。传记史学是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书写人物经历的最佳形式,符合大众多元化的认知需求,是一个时代在个体上的缩影,反映了传主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时代和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成军教授的新书《中西传记诗学研究》在关注理论框架建构的同时将大量精力倾注到文本解读方面,就当前传记诗学的若干问题发表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论文集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对中西方传记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作出了精辟的文本解释。勾勒出中国传记诗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4.
当前传记教学被推上了高中语文新课改大潮的浪尖,传记教育甚至被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传记教学中凸显它的意义和价值呢?根据教学实践体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领略传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丰富学生独特的体验.(3)体味传记中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5.
王颖 《理论探讨》2001,(5):35-37
"新民"是梁启超构想的理想人格.梁启超关于"新民"之诸种品格的理论设计,在当时的中国以至当下的中国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奠基者,他的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史学、进化史观、因果律、辩证的英雄史观、倡导史学的科学化、新史学的自省性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是梁启超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人格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要素的和谐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其塑造的途径主要表现为感性、理性及非理性的协调发展,"知、情、意、行"的循环往复及真、善、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人格的内涵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要素的和谐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是传统人格、现实人格与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纽结,亦是完整人格、道德人格和意志人格的和谐统一,同样是独立人格、健康人格与自由人格的和谐统一。感性与理性的互补与互促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并存,共时性的和谐并存与历时性的超越发展兼备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会贯通,共同为和谐人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传记作品的力量,在对传主人格的发掘.伟大者、发掘其所以伟大,令人生敬仰心、仿效心;卑劣者,发掘其所以卑劣,令人生鄙薄心、唾弃心.以暴露隐私、播弄绯闻为能事之作品,最无价值.  相似文献   

10.
蒋泥 《各界》2011,(5):88-89
我写过老舍先生的传记,也写过沈从文先生的传记,今天来看,遗憾不少,漏过许多重要的情节或细节。尤其是从文先生的“情史”。他曾对一位作家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这和贝多芬、歌德等文艺家的心理一致——天才们在创造至美艺术的同时,生活中理当要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美的景物尚且能够深深打动他们,何况是带着灵气的、“解语”的异性呢?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人格一词发源于拉丁文面具,指人们在生活舞台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古汉语中人格一词少见,与之大体相类似的有“人品”、“风格”、“风度”、“风韵”等,大都指通过行为方式所展现的内在品质。人格是特定主体在与其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氛围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气质。古典的人格理论,是人类主体对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人的人格和所处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分析,得出假冒伪劣存在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指出假冒伪劣是国格与人格的综合反映,是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是个人与社会的综合,是多种因素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连锁反应.通过改变人格、法制完善、堵与导的辩证运用、发展经济、加强教育、注重文化和提高消费者的信息能力等方面,探究铲除假冒伪劣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理想人格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塑造相结合的产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其生存的制度环境,不能不受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塑造。制度环境决定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和类型。理想人格的塑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道德教化;二是制度规范。相对于道德教化而言,制度规范具有优先性。制度规范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宝禅 《各界》2013,(7):46-49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即位后,听到很多前隋朝官员一致盛赞高颂的政绩卓著,很是惊异,回去翻看高颍的传记,不由盛赞道:“我见隋代遗老,都称赞高颖善于为宰相,看了他的传记,确实是公平正直、尤识治体之人。”高颂以天下为己任,执政二十年,殚精竭虑,推荐了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大批名臣,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盖世功勋,最后却遭逢暗主,含冤而死,天下人无不惋惜。高颍为政期间的所有重要文件,都被他焚毁,他人生中很多关键细节,至今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5.
年过六旬的黑龙江省专业作家王忠瑜,于1988年初和去年年底相继出版了长篇传记体小说抗联英雄三部曲之一的赵尚志传上下卷:《中国的夏伯阳》、《总司令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深谙康有为的哲学。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专门辟"康南海之哲学"一章,对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予以介绍和诠释。问题的关键是,梁启超不仅是康有为的学生,而且本身就是一位有思想的哲学家。这决定了梁启超在介绍康有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观点,进而导致与康有为哲学思想的偏离。透视其间的出入,可以直观感受康有为与梁启超哲学思想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英雄是时代的产物。英雄之所以能在他那个时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因为那个时代需要他们去宣传和推行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社会需要塑造一座供人效法的精神丰碑,要人们以此为参照系,去规范自身的社会行为。因此,英雄崇拜的社会效果,来自于他的榜样作用力的大小,来自于他对人们思想与行为感染、教育幅射力度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精华的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的产物,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一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精神成果。但是,由于所处历史方位及其所要解决的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的不同,邓小平哲学思维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把握时代、立足国情的唯实性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或思维方法,邓小平哲学思维的运思特色就是其与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不同之处。而首要的特色是对所处时代特点和中国现实国情的分析与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世界范…  相似文献   

19.
郭亚静 《学理论》2022,(9):50-5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使用“公德”与“私德”这对范畴的第一人。基于国内外众多研究,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对梁启超道德观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详细阐述梁启超道德观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其中存在的合理之处与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刻反思,试图更好地理解梁启超道德思想中的公德与私德以及二者关系。本文不同于以往对梁启超道德研究的内容,侧重于对梁启超道德观中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再反思,思考从私德推广到公德这一进路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山岭画作     
王山岭 《求知》2012,(2):49-49
王山岭,1950年生人,1976年天津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天津美院教师、研究所主任,科研部门负责人,天津学院美术馆馆长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远程教育委员会、世界华人远程学院美术专业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