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看来,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意识不是消极的东西,具有能动的作用。这种能动性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而得以实现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无不是在相应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是说,人们的行为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运动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过程。社会中发生的各种犯罪案件,也总是作案者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的客观行为造成的。没有人的客观行为,不可能发生一定的案件,然而没有一定观念的支配,也不可能有人的犯罪行为,同样不可能有犯罪案件的发生。可见,一定客观行为和主观意识的有机统一,是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构成各种犯罪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主体和犯罪的主观要件,缺一不可。这一犯罪构成原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犯罪构成原理是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在完成我校招标课题《党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拜读了不少党校同仁的同类文章。现将其中新观点、新见解概述如下。 一、如何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内涵 目前,人们对此有四种不同理解: 1、“统一论”的理解。认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质,乃“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是主体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主体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使主观认识与客  相似文献   

3.
秩序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发展,正是表现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新与发展。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主体解放的条件,秩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新和完善,人能够适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变秩序。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秩序与人的主体解放及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以期引起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纠正一些人在认识上的误区,反驳西方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可以说实践是一个从主观发动到客观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观念建立的过程,即形成实践的目的、动机及实践结果的观念创造和实践的过程设计。第二个阶段是人以物质行为的方式作用于对象,即实际地改造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主体的角度看,就是以观念指导行为,调控人的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但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经济思想都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行动不是基于单纯的手段-目的理性,也不会完全受到结构性约束之摆布。通过对纳西族社会中发生的“殉情”历史事件、彝族的“死给”制度等个案考察,将表明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发生不仅和规则、资源、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等社会的客观维度有关联,它还与人们关于生活意义的思考、信仰和价值等主观方面有关系。人们的信仰、价值、意义追寻促成了暴力性私力救济。暴力性私力救济不能完全被消除,只能被限制和减少。但是,治理暴力性私力救济不能从强制改变人们的主观信念入手,只能着手于制度建构,消除引发暴力性私力救济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类改造世界的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它们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必须从这一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出发来把握主观世界改造的本质与特征。文章认为,主观世界,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看,可区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因此,文章分别从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两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了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内涵,并且强调,当前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从群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历史创新;从个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重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文章结合上述观点,对个体主观世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8.
主体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尺度与客观尺度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是分析和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本质,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哲学不能只讲客观性而不讲主体性,也不能只讲主体性不讲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侦查错误的理论过程中,除了要研究其概念、界定标准等基础的理论之外,还要对侦查错误的致错结构要件进行深入的研究拓展。比如侦查错误致错结构要件中的主体方面的致错要件、主观方面的致错要件、客体方面致错要件以及客观方面的致错要件等。这样才能从更深的理论与实务层面把握侦查错误的致错过程,不但可以达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使侦查工作与国际接轨实现其公正性、科学性以及效率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次会议的召开,真正为社会主体、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即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们党内“左”的思想和政治路线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被严重禁锢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政治思想氛围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腿不敢去独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然而在新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中国如何城瘌匕以及在城镇化过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应该处理好何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中国第二次转型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将中国城镇化纳入到一个经济、社会技术复杂系统体系内,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认为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会、规模与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吴宁人的欲望和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欲望决定需要,需要引发欲望,有什么样的需要就有什么样的欲望,欲望是需要的主观形式。但是欲望和需要又有区别:欲望是主观的,需要则既有客观性(是客观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主体对客体的...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笔者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决不是主体被动地趋向客体,追求与客体的符合,而应是以主体为主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胁迫也称被迫行为,是英美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事由。胁迫的判断标准一直是刑法理论中较有争议的问题,主要存在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之分。在美国,虽然不少州判断胁迫是否成立采取的是主观标准,但随着社会安全环境的变化,客观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条件下的信息价值转化形式多样,但本质是信息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对立统一,特点有三:更加强调信息价值活动中的主体特征;价值的生成与转化更加讲究主体的价值目标以及目标约束;信息价值实现的多样性,而在决策过程中信息的集成价值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新的实践条件下,提出了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地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关于实践标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一、邓小平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哲学命题的提出,并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只有从社会实践需要中提出的哲学命题,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践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常识,在我国开  相似文献   

17.
科技立项评估的目的是对科技项目的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进行评判,以利于决策主体选择能最大限度实现价值主体需求的项目组合,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指标的确定是关键。本文从科技立项评估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发达国家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重点论述了我国科技立项评估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立项评估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逻辑层面:一是对贯穿全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基础即物质生产的确定,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二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类主体出发,探寻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主导因素,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又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的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地肯定人类主体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与坚持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实质指的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否掌握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问题,就成为能否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实质.邓小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并用以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正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规律比较清楚和全面认识的理论表现.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纠正了"左"的错误和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了的认识,不断地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的概念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从各个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为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反馈评价阶段,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与教育者自身为客体。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外在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内在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自身为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