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共产党人最高精神追求,其本身蕴含着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关照,即蕴含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现阶段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主义信仰在根本价值追求上相一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  相似文献   

2.
对信仰失落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信仰失落现象的出现,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从信仰的含义入手,分析人们陷入危机的理论误区,进一步明确信仰与宗教、理想、信念的关系;进而从国际到国内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社会现实入手,分析导致信仰失落的六条原因;最后,对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 ,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追溯人类信仰发展史 ,神秘的、虚幻的宗教信仰是发端。在剖析信仰与宗教的本质的基础上 ,结合信仰的世俗化进程 ,审视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 ,反思信仰的世俗化 ,重新寻求科学的世俗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指导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信仰教育是当前思想理论教育的迫切任务;正确坚定的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好学风建设,引导他们在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实际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积极影响。它灌输神圣信念,庄严人类生活;提供感情关怀,温暖人类心灵;肯定奋斗意义,鼓舞人类创造;变换人生得失,顺导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精神动力作用重视不够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它不仅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十分关键。充分认识和掌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也是高校信仰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信仰危机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显得特别有意义。一、概念分析近代中国,近百年的文化砥砺与冲撞,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从信仰的角度,我们看到,共产主义是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呈现最科学形态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是  相似文献   

8.
政治信仰对于国家的稳定、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乃至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信仰是共产主义信仰,但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由于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的共产主义信仰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挑战,出现了政治信仰困惑的状况.在新时期,加强共产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消除共产主义信仰的困惑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和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把这种信仰真正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而不是外在的约束,做到知行合一,这对于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在加强共产主义信仰研究的同时,理论界正在对信仰进行基础研究,这种做法应当肯定。本文从对信仰进行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此做了一些新探索:重新考察了信仰定义、信仰的分类,并主张建立信仰学,希望通过信仰学的探索推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认真分析大学生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使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信仰重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重建信仰主要抓三项思想建设工程: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通过信仰重建,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社会和谐建设检验和巩固信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转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对新时代大学生科学信仰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多维度透视这些问题,明确科学信仰培育的三个向度.理论向度体现为要深刻把握知识与信仰的相互关系,明确知识与信仰的相辅相成性、同步发展性,在丰富知识中确立科学的信仰.历史维度体现为要积极促成传统社会信仰的现代转型,明晰传统社会多种信仰形态和多重社会特征的基础上,促进多种信仰形态的对话交流、深入挖掘科学信仰的社会凝聚功能.实践维度体现为要助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断发展,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信仰领域的主导地位,同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相适应,使之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以培养学生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化上、人生上形成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使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环境,国内网络、经济改革、党员素质、宗教以及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对科学信仰形成的影响,努力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做好高校学生生涯规划、网络管理、社会实践等工作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一切科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既辩证又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的产生是人类科学思想发展中的最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它特有的青春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有着什么样的信仰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的最崇高的政治信仰,它能点燃大学生的人生激情,激发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理性成果异常丰富的二十世纪 ,东、西方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宣扬“伪信仰”的邪教组织。将什么样的信仰带入二十一世纪,既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又是人类理性的责任。文章通过对邪教宣扬的“伪信仰”产生原因和理性信仰基本内涵的讨论,指出了“信仰不应泯灭人类的理性,理性需要看护人类的信仰”之邪教防控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当代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国人对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相矛盾、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峻挑战、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信仰越来越广泛、民间信仰长盛不衰等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信仰缺失、兼信以及"信"与"懂"之间矛盾等信仰问题,因此要加强信仰建设: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加强信仰的价值性建设,继续保证信仰选择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