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围绕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毛泽东人学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使得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浓厚的人学意蕴它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民主和平等;要重视发掘和实现人的价值;要重视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的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人的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为现实中国人的解放、生存、发展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他的人学思想既体现出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又极富个人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为本”理论阐发中国梦的核心“以人为本”;再次,阐述中国梦的主体以“现实的人”为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然后,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中国梦的终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最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跨越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回归现实与现实趋向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尽可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儒家“和”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营养。本文阐述了儒家“和”的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太和”的思想,“义和”的思想,“中和”的思想,“人和”的思想,“协和”的思想,“共和”的思想,指出儒家的这些“和”的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演化视角解释“中国模式”的演进机理,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中国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经过初步结合、全面相容和和谐发展的协同演化路径推动了“中国模式”的不断演进.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演化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演进过程的系统有序性和政府主导下的集成推进等特征.在新的改革阶段,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演化还将面对资源约束、公平与效率问题和国际压力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儒家之“忠”的含义儒家“忠”的思想主要阐述的是臣民对君主和封建王朝的关系 ,它蕴含丰富的含义。首先 ,儒家之“忠”体现了君臣关系的双向要求。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孟子也宣称 :“君之视臣为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为犬马 ,则臣视君为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孔、孟二人强调的都是君臣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双向关系 ,特别是君主要在这一关系建构中发挥主要作用 ,由此看来 ,儒家提倡的臣民忠君是以君对臣民尊重、爱护为前提。其次 ,“以德服人”是儒家之“忠”的又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基本内涵,集中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构建和谐枉会的过程中,要借鉴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弘扬儒家“和为贵”思想,与社会和谐相处;弘扬儒家的“以人为本”理念,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弘扬儒家“诚信理念”,做守信重诚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学思想研讨会综述□青原最近,中央党校哲学部召开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为主题的学术漫谈会。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述要如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没有人学思想这是漫谈会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与会者普遍认...  相似文献   

9.
论孟荀二子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传统 ,在孟子、荀子两位儒学大师那里得到了系统的推动和发展。孟、荀教育思想皆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在推阐仁政学说的过程中形成其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荀子教育理想则立足于“性恶论”的理论基础 ,以“成圣”为最终的教育目的。二子对各个层面教育问题的阐述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芬是近代中国具有开拓意义的、务实、深刻、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鲜明地提出较为全面的“采西学”主张,力主在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以唯善是从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理智地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冯桂芬的思想对于理解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应对西方文化挑战时的能量与机制,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科学范式:《资本论》的逻辑构造方法及其应用规林世昌(1-4)·哲学·人文·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述评孔祥田(1-17)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精神的危机与重李小军(1-22)范式革命:马克思人学走向科学的关键———从抽象人学到现实人学的范式转换陈曙光(2-4)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态度是费尔巴哈早期思想的精卜祥记(2-14)组合创新:否定与超越自我的思维范式陈尤文朱佩明(2-21)传统与超越:现代新儒家的后西方时代文化特隋思喜(3-25)技术的文化选张春美(4-30)试论“建设和谐世界”与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叶江(6-4)意识形态的学术分类初…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不是对传统人学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人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种根本性的颠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人学的逻辑起点: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第二,人学的基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原初分离转向原初统一;第三,人学的研究视界:从思想世界转向现实世界;第四,人学的理论基础: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第五,人学的基本范畴:从抽象的知性概念范畴转向现实的生活概念范畴;第六,人学的理论品格:从封闭的体系人学转向开放的人学体系;第七,人学的核心功能:从注重“解释人”转向注重“改造人”。  相似文献   

13.
探讨马克思史前社会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缘起之内在关系。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规范性特征,反映出儒家美学思想不自觉地吻合了人类生存的天性,后来予以有意识地提炼和发展,则在客观上强化了这种天性,培植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性格;善的本体的原初确立盖出于财产,人类社会只有经过“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两大阶段之后,美才可以永远摆脱财富及其派生的种种观念的羁绊;中国古典美学相济互补的儒道美学体系,植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植根于东方社会农村公社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笔者提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后,学术界基本认同了汉武帝没搞思想专制的观点,但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无‘打儒家旗号的思想专制”’说,这也不妥。中国古代存在“打儒家旗号的思想专制”是事实,始作俑者是东汉章帝,标志是白虎观会议和删《史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学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争取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说到底就是围绕着"以人为本"来展开的。近年来,我们不断的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以,在人学方面,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学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和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交相利”为前提和基础;应当在“交相利”的基础上“重义”,以“重义”为先导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治国模式首先把为政者的“修己”作为治国的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在“修己”的基础上达到“安人”的政治目的,以此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通过分析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相关论述,以求从中为当代中国治国安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较早明确提出人学辩证法的是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萨特所主张的“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其人学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攻击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来没有忘记人,它关于主客体的学说以及有关人学辩证法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对人的生存方式本性的哲学反思和辨证把握是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萨特的所谓“人学辨证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萨特对东欧机械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里面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并提出了人的存在与马克思辩证法这个重要问题,即所谓的人学辨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基础理论的关系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对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思想的关注和思考。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人学辩证法一词,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辩证法理论和其它著述中包含有深刻的的人学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思想 5 0年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批判、学习和探索研究阶段 ;思想整合 ,学科思想体系形成阶段 ;思想升华 ,学科理论向理性化、科学化提升阶段。二十一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面临新的起点 :理论体系将向理性化、科学化、实用化“三元一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