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中国致公党积极响应。明确表示中共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斗争中。贡献最大而又最英勇,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的根本保证。当前,致公党会自觉地在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以致公党特有的优势和工作方式.及时了解和研究侨情,做好工作,使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振兴祖国的爱国传统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国体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多党合作制度格局中的成员,致公党有责任承担起巩固和完善、维护和推进这一制度的历史使命。总结致公党发展的历史道路,有助于我们弘扬优良传统,发挥“侨”“海”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和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致公党成立于1925年,至今已有80年的光荣历史。致公党的宗旨是“为公”,是全体成员团结奋斗,终生致力的理念与目标。在历史进程中,致公党永远跟着历史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致力于该时期的历史使命而作出贡献。致公党的前身组织是“致公堂”。致公堂是美洲华侨组织,“以义气团结,以忠诚救国,以侠义除奸”为成员的三大信条。这一宗旨,符合那个历史时期中国人传统“为公”最高道德理念,因之深得人心,美洲深华侨80%加盟。在旧金山、纽约、芝加哥、波士顿、…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致公党以一个政党的气魄来判断和把握自身的行动;致公党人关心祖国命运和侨居国的利益,关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同时,致公党领导人就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态势,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维护华侨侨眷利益和华侨投资回国等问题发表一系列见解,使致公党具有鲜明的“侨党”特点。也正是在抗战中,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踏上了新民主主义的征程。  相似文献   

5.
致公党的先辈们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之时,不断探索光明之路,最终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一路同行。致公党的后辈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阶段努力自我充实与成长,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承担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引导和帮助下召开的“四大”“五大”和“六大”,承载了致公党自以海外为活动基地内迁大陆,并适应国内政治生态环境的全过程。与其他民主党派相比,有其个性,而这一个性又寓于同时期我国民主党派活动的共性,呈现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会议确定政治纲领和任务,以及组织发展方针的重点,认知党派基本属性,明确活动主要范围,并投身于历次政治运动的锤炼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美洲洪门致公堂,改致公堂为致公党是致公党建党的历史特点和局限。改堂为党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1)孙中山入闱洪门,引导洪门走上革命道路;(2) 1925年以美西旧金山和南洋各埠堂口为主体建立的中国致公党;(3) 1945年以美国纽约和北美加拿大堂口为主体建立的中国洪门致公党,并由此终结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由会党向政党转型的历史使命。致公党和洪门致公党既源出同"门",又各不相属;既各行其道,却又共同演绎中国近代政党形成的一般规律。此一"致公",虽非彼一"致公",但却是难得的案例,有助于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紧密关联。正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滋养、淬炼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与此同时,历史主动精神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两者的有机互构中,揭示了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路径。应遵循“两个结合”特有的框架和逻辑,在坚持真理、传承经典、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化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性阐发,涵养其文明性旨归,推动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性转化,为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锻造更加强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9.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致公党全体党员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的强大动力。15年来,致公党四川省委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谊、自身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大党独有难题”理论命题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话语自觉,也为建构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话语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大党独有难题”理论命题有特定的历史方位、理论语境和现实旨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底色和本质属性;“大党独有难题”理论命题依托于政治引领、思想辨析和问题导向,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大党独有难题”理论命题有助于坚定立场、保持清醒和凝聚共识,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大局”“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75年前“五一口号”的发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故事,推动了中国人民以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的进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着眼当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续写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团结奋斗传统、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画出海内海外、线上线下共同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正是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才登上中国社会历史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成功的历史经验,并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对于深入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政策。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曾经提出并使用过“民族自决”的民族政策。考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变迁,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以及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如果用“忧患”一词来解读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的历程更为寓意深远。作为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意识和探索意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党”意识与“兴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忧患意识不仅体现为一种警示和告诫,更将其内化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并以忧党兴党的实际行动开辟着历史发展的道路,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著《中国共产党党章史略》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后分为上下两编,共十五章,论述了建党之前我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及其后历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对制订党章的贡献,对其间历届党章的准备、产生、特点及历史地位作了详细的论述。“绪论”和“结束语”还分别对研究党章历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一条适宜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围绕“如何让中国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和艰苦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动进行的伟大探索,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经初步探索、正式开辟和深化拓展三个历史阶段,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两个文明”到“五个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代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组织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均对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致公党江苏省组织的实践,试图从思想建设、履职实践、自身建设三个方面探索建设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五一口号”在党的历史特别是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民主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孕育、形成到发展、完善的伟大政治创造,“五一口号”所蕴含的“团结、协商、合作”的独特价值理念,凝聚成了“坚持统一战线”的宝贵历史经验。“五一口号”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局面,引领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统战工作的新发展,体现了其在统一战线历史上的开创性贡献和创新性特质,是新时代团结奋斗共谋民族复兴大业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时,着重提出了“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研究任务。邓小平在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相继和并存关系,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中国的特殊表现,从而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持资本主义的态度和原则。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前提;而在体制、机制的具体环节,则可超脱“姓资姓社”的桎梏,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中一切符合现代化规律和中性范畴的要素,从而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