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中央颁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决定全面推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地方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也大,能否搞好,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紧抓好。笔者认为,改革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的关系。精简机构人员,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唯实》1992,(4)
县级机构改革在我省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陈兆德副教授指出,这次改革一定要走出以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为此他总结了以往出现这种“怪循环”的原因。他认为; 第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不明确。过去往往是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时,就精简机构;经济要加快发展时,又增设机构,增加人员;而不是在优化结构、转变职能、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因而难以跳出怪圈。 第二,机构改革的着眼点不明确。把机构改革单纯理解为压缩机构、减少人员,而不是着眼于提高行政效率。有的机构当然要精简,但从效率出发,有的机构应该新增加。比如在政府办公厅(室)内设立一个督办处。凡是上级有政策文件要贯彻,下级有请示报告要答复,由分管的行政首长批转相关部门去处理,要求限时完成,就可由督办处检查督促,催促办理,这对解决办事拖拉的顽疾不失为一剂良方。在这方面,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各地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记得,早在1982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曾专门开会讨论机构改革的问题。“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句名言,就是邓小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上讲的。随后,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指出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不仅要革臃肿机构的命,而且还要革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的命,革形形色色官僚主义作风的命。1987年,党的十三大,再次提出机构改革,强调要避免走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过三次精简机构,前两次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并没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这个更高的背景下予以认识。但在目前条件下,精简机构能否达到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不转变观念,就不能正确地界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就不能界定政府行政权的有效管理范围,也就无法走出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圈。一在转变观念方面,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  相似文献   

5.
政府职能转变如何走出怪圈张成新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新任务。近十几年来,我国已历经几次机构改革,转变职能都是重要目标,但突破不算明显,行政机构和人员往往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原因,首要的是没有把职能确定好,弄不清政...  相似文献   

6.
“下岗”干部路在脚下叶燕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总理朱基向世界郑重宣布,新一届政府将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政府机关的人数准备在三年内分流一半。这次机构改革,将给我国政坛吹进一股清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机构为什么要改革?道理并...  相似文献   

7.
政府能力及其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对政府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调控和服务能力,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唯此,本刊特意在“公共行政”栏目中推出一组旨在关注政府建设的文章,以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同时我们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撰文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全有 《党史纵横》2002,(10):39-41
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回顾历史,从1949年建国以来至今,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其中大的调整共有七次.七次重大的"革命",新中国的政府机构一直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中循环往复.这是为什么?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来自哪里?历史经验值得深思.总结回顾这七次"革命",将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线索和经验教训,是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9.
本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为29个,其精简幅度之大为建国以来罕见。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是解决政府机构设置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要在精简机构的基础上,理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公务员职责定位的关系,形成上下联动,一举成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的“第七次革命”,即第七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自1998年3月开始,已经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成果显著。中央政府按照市场导向、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等思路,机构由59个精简为52个,工作人员由34000人压缩为17000人,基本实现了改革目标。结果在近期虽然没有节省行政费用开支,但却精简了机构,分流了人员,提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在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第七次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地方政府千差万别,既有省、市、自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这就是企业内部改革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过去我们曾在企业内部就某一方面进行过若干改革,如单一的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改革分配制度等,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往往事倍功半。改革的成果为那些习惯势力的影响所抵消,精简的机构不久又会膨胀起来,拉开的工资档次又会变成新的大锅饭。为什么呢?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12.
申坤 《党史文苑》2012,(2):50-51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会议上发表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邓小平认为,机构改革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实现,关系到行政干部队伍的优化及行政效率的提高。研究邓小平的机构改革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03年3月,根据十四大的战略部署,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7月21日,全国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此,人们期待己久的机构改革在全国拉开了序幕,机构改革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90年代机构改革的新特点及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建国41多年来,进行过多次精简机构,但一直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  相似文献   

14.
行政改革与行政范式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①人们一方面对这场刚刚开始的改革的规模和气势表示赞佩,另一方面则对它能否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表示关注。精简国家机构是当代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为把政府的自身建设提高到更加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水平,邓小平在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时就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不搞,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②虽然…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开展的精简行政机构之举,对于消除许多年来形成的政府办事部门机构重叠、分权而治的现象,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目前,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简”了并不就等于“精”了。我们所说的精简机构,本来就有两层含义:目的之一是撤销因人设事的机构后,无疑能压缩办事程序,减少公文旅行的路途,让该办的事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得到合理解决。二是压缩了行政机构,就要选拔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精明强干的人员走上负责岗位,那种优柔寡断,办事拖拉,好耍权术,浑浑噩噩的人,坚决不能用。否则,虽然精简了机构,但倘若人员不予精简,那就难…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是省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农村基层,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举措。如何与时俱进地贯彻落实好《纲要》精神,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议程。本文结合永定工作实际,就进一步贯彻好《条例》,创新机制,加快乡镇改革与发展,谈五点认识:一、必须与创新乡镇机构运作体制相结合贯彻《纲要》的关键在创新乡镇运作体制。工作中必须把贯彻《纲要》与创新机构运作机制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高效运作格局。一要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等要求出发,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健全管理职能,规范机构设置,大力精简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对职能相近机构进行合并调整,撤掉多余机构,  相似文献   

17.
30年改革一条主线:精兵简政转变职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一直研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基本上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月11日、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1月19日,中共中央将这个讲话印发给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党组。随之,中央和地方的机构改革工作开始进行。 198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1983年上半年在  相似文献   

19.
克服乡镇机构改革滞后性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是我国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基层政权机关 ,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和保持乡镇机构高效的运转机制 ,对于保持农村稳定 ,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都是极为重要的。能否实现和保持乡镇机构高效的运转机制 ,既是乡镇机构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顺利完成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也由上而下渐次展开的新形势下 ,如何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 ,精简机构 ,裁减冗员”的精神 ,坚决克服乡镇机构改革中存在的滞后性问题 ,…  相似文献   

20.
徐文泽认为,根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内地部分单位试行来看,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一、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要改变传统体制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二、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精简机构与转变职能搞了多次,成效总不大,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创办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和办法.为了使行政机关办实体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政企分开原则,经济实体与机关脱钩,不兼行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