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国行政决策咨询机制存在两个"低层次"的问题,即咨询机构与专家在决策中无话语权,同时却为官员和利益集团代言。为此,应合理界定咨询机构与专家的法律定位,防止咨询与决策、技术理性与民意表达的混同,确保咨询机构与专家的相对独立地位;要明确咨询作为某些行政决策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以外部监督的力量迫使决策者重视咨询;以及对咨询机构及专家的行为予以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决策咨询体系经过战后的快速发展,已经十分完善,我们应当很好地借鉴,以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咨询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实现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的程序化、制度化;二是以制度保障专家咨询机构的独立性;三是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决策咨询体系;四是构建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五是建立咨询专家的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咨询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国外已有人把智库看作是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国内实现从传统决策到现代决策的转型较为缓慢,教训很深。目前,政策决策咨询类智库时代已经开启。建议在陕西"十三五"规划制定中充分发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软科学各类智库的作用,包括借鉴上海等地决策咨询委员会的经验,构建以"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为具体操作平台,"省信息中心"为信息支持平台的决策咨询新模式;以虚拟形式整合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和省科协及其所属各学会、研究会,省教育厅及各高校,省科技厅及所属各研究院所等力量,形成我省政策决策咨询类智库体系,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探索打造"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以官方半官方咨询机构为主,民办咨询机构为辅的咨询系统。它们在政府应对公共事务问题进行决策时体现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也呈现出急速发展与隐忧重重两相交织的状态,特别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逐渐成为制约决策咨询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应积极推动政府决策咨询的市场化;加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视;完善决策咨询评估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安全化角度对"中国威胁论"加以解读,可以说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一种对他者的安全化。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化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安全化理论的解读说明威胁可以只是语言上的存在,因而"中国威胁"其实是一种被刻意构建但却有着现实意义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联合作战政治工作,一要确立紧贴"联合"、紧盯"敌情"、着眼"实用"、构建"特色"的研究思路,二要把握深入研究的特点,即研究的前瞻性,研究的理论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多面性。三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换,即通过交流转换为思想认识成果,通过传媒转换为决策咨询成果,通过课堂转换为教学实验成果,通过"演练"转换为实践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系统是现代政府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力保证,但在行政决策的现实过程中,由于主观认识、客观外在环境和内在自身条件等原因阻碍了专家咨询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克服障碍,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规范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系统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近期,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刻理解中国智库建设的十大"关键词"。关键词一:专业专业性是智库区别于其他政策参与者的本质特征。作为政府决策"外脑",智库的职能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向治国理政者提供专业政策分析和决策咨询。随着党和国家面对的内、外部决策事项日益复杂,决  相似文献   

9.
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是以影响公共政策为宗旨的政策研究机构,政策咨询程序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共政策质量的高低,咨询机构贯穿于政策制定前、政策制定中和政策评估反馈程序的各个环节,要努力规避政策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咨询程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极,作为服务党委、政府和统战系统科学决策的智囊团,服务基层和党外人士的重要机构,统战智库应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立足统战学科,构建统战理论创新平台;致力咨政建言,构建应用型决策咨询平台;坚持舆论引导,构建专业化统战政策传播平台;积极服务社会,构建交互式成果转化平台;传承中华文明,构建传播型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孔孟儒家文化精粹的"和合",是中国人构建以伦理为主导的社会秩序的认同体系和行为规范,"和合"文化与天下主义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文化要旨。从外交政策的文化视角,通览中国两千多年的对外关系史,"和合"文化始终贯穿其中,是中国对外战略思想的主脉络。"和合"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决策科学化与中国公共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决策咨询是现代国家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和保证。2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各种类型的公共决策咨询机构。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在政府具体政策制定、评估中尚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有关研究成果被采用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公共决策咨询系统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公民参与则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面临"内输入"公共决策系统、"附属物"社会利益团体、"官本位"政治参与文化、"残缺化"制度保障机制、"喉舌论"大众传媒体系等问题,要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需从还原利益团体的政治本色,构建以民为本的参与文化,增强大众传媒的公共话语权,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析当下中国社会诚信危机的产生根源。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视域下,重构中国人的"诚信"意识与道德观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青岛市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一要转变观念,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二要加强专家咨询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健全专家咨询制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机构建设;四要不断提高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咨询的积极性以及决策咨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决策咨询制度是现代决策咨询制度的源头,在古代治国安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今天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代决策咨询制度的萌芽和雏形时期,从这个时期算起,我国古代决策咨询制度的变迁经历了萌芽时期、中兴时期和鼎盛时期.古代决策咨询制度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在依附性和独立性之间徘徊前行,并作为中央集权制的救济制度而历经盛衰.古代决策咨询制度对于今天的启示是,在组织形式和决策技术等方面应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在职能赋予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应重视决策咨询的独立性;在决策咨询的体系构成和政策建议机制等方面应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构建服务型政党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我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转变执政理念,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保障;处理好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洛伊提出的政策类型理论以"政策特征决定政治过程"的假设为基础,从公共权力运用的两个维度构建出四分的政策分类框架。这一政策类型理论一经提出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同时也激发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以及针对质疑和批判进行的辩护和发展。一些开拓性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透视和分析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同样具有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循着"政策类型视角下政策过程"的思路,可以发展出关于中国公共政策规划与决策、执行与评估等不同阶段的经验性假设,以逐渐积累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知识和认知,并发展出本土化的政策过程理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论述内涵丰富,新型智库必须突出理论创新纵深度、思想引领前瞻度、决策咨询聚焦度和启民释惑的精准度,致力于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党校系统院校越来越重视智库建设,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为南宁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智库研究资源分散,联动能力不高和支撑功能不强,研究人员力量薄弱,缺乏领军人物不足等问题,亟须深化智库决策咨询作用,强化沟通协同机制,强化成果应用转化力度,拓宽智库成果报送渠道,构建柔性人才运行机制,构建决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党校智库联盟进而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发展的重要战略,服务全市强首府战略。  相似文献   

20.
开展好职工文化活动,一要找准职工文化活动的着眼点;二要熟悉职工文化活动的多种类型;三要搞好"内引"和"外联";四要构建永葆职工文化活动旺盛生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