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许潇尹 《新东方》2011,(5):77-79
学院派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即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与特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朱乐 《新东方》2008,(1):54-56
在现实生活中,歌唱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因为它可以穿越时空无障碍地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享受,实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宣泄。再者,由于它广征博采了诸多艺术、文化的基因,融合成一种表现手段丰富、饱含魅力的美学特征。因此,分析歌唱艺术的构成因素,研究其多元文化品格,将有助于我们对声乐艺术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歌唱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郝孟荣 《青年论坛》2005,(2):112-113
声乐是抽象艺术。要想熟练的掌握这门技术 ,不仅要严格遵循它的发展规律 ,还应该充分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歌唱过程中 ,兴奋的歌唱状态、协调的歌唱运动、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态等 ,都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樊凤龙 《前沿》2008,(6):91-93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完善自身,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的“官能听觉”及其科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的“官能听觉”及其科学基础肖黎声西洋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是渊远流长。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歌唱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声乐界重实践轻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历史与传统,使得嗓音科学、歌唱艺术及声乐教...  相似文献   

6.
董卿基 《前沿》2013,(6):165-166
声乐作为从古至今人们生活情趣的表现形式之一,如今已经发展出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主要的唱法。而在中国的声乐歌坛中,它们各具特色,共同地为音乐歌坛中的声乐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的声乐教学经验,从相同的唱法和不同的唱法等在各个方面对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声乐唱法进行比较和探讨,从而说明这三种唱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演唱每首声乐作品,都应该有一个艺术再创作的任务和过程,在演唱时,既要忠实于作者原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又要在这一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和想象,使歌曲更加生动、完美,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声乐的思维,对音乐的想象,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感受美,感受生活,感受痛苦和欢乐,感受每一个让我们感动的瞬间,然后把所有的感受用歌声传达给我们的听众。实践证明,这种内心听觉对声乐技术的发挥和对音乐的再创造是极为重要和有益的……掌握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懂得如何准确、细腻地表达一首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付琪 《前沿》2013,(7):199-200
随着文化的大发展,社会对声乐艺术人才音乐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声乐表演已经发展成集声乐技能与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高校的声乐教学形式需要创新和突破,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师应坚持用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指导声乐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声乐教育的民族化特色;建立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库,为声乐校本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提供音乐样本;完善声乐校本课程的传承机制,形成培养传承人的工作母机;建立声乐校本课程的采风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声乐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主体资源建设;优化声乐校本课程设计,合理调整民族音乐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和创新声乐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10,(12):68-71
<正> 林生祥曾四度获得台湾金曲奖,担任主唱的交工乐队被誉为台湾近10年来最值得关注的独立乐团,他的音乐甚至被认为是"一代人的史诗"。尽管他的演唱全部用客家话,但并未影响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听到南台湾的稻田、客家人的喜怒哀愁和美浓小镇那片土地的味道。如他所说,"我是农民出身的歌手,总是想着用自己的音乐为农业做点事情。"他歌唱的是土地、劳动和农民,歌唱他们生活的欢欣与美,歌唱他们抗争的勇气与无奈。  相似文献   

11.
林颖 《前沿》2009,(1):187-189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这是本文的理论立足点,也是文中展开所有理论探讨的出发点。音乐社会学是当代音乐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既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是音乐的社会性,也是社会意义上的音乐。在音乐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提取音乐的艺术门类之一——声乐艺术,重点从声乐艺术的社会历史渊源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声乐艺术的社会情感意义及其不同时代的社会功能显现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初探。一方面,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或有些许理论上的细化与具体化,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充实音乐社会学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拓宽声乐艺术关学的研究视野,从音乐社会学的混响中辨析、感受声乐艺术情感论美学的独特音响,给声乐艺术情感论以社会学的解释、支持与证明。  相似文献   

12.
<正>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融文学、戏剧、音乐于一体它要求歌唱者既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同时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表现力。歌唱演员在演唱时所体现出的修养和魅力,是歌唱演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含文化艺术修养、个性、审美情趣、广博的学识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了歌唱者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气质特征。本文对什么是歌唱气质,歌唱的气质特征以及如何培养歌唱气质作以粗浅论述。一、歌唱气质的诠释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  相似文献   

13.
音乐素养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文杰 《前沿》2009,(3):189-191
音乐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大大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审美价值。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蒋世雄 《前沿》2012,(16):167-168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可谓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声乐理论巨著.其内容涵盖了音乐心理学、艺术嗓音医学、哲学、教育学、空气动力学、音响学、语言学、音乐史学等,它凝聚了沈湘、李晋玮教授多年来的心血和汗水.二老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教出那么多杰出的声乐学生蜚声世界歌坛,除了二老本身具有的良好音乐天赋、较高的艺术修养、对中外音乐史学有深入研究和对中外声乐作品独到精湛的艺术处理之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把声乐技术训练与艺术嗓音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罗梅 《思想战线》2012,38(1):135-136
任何民间的口头艺术传统在形成其固有模式之时,已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传承方式,体现出相应的约定性。艺术传统中部分文化程式的生成受到传承方式的影响,同时传承方式在不同时代的选择亦受制于既有的艺术传统。对怒江傈僳族的歌唱文化传统和传承体系的研究即是从艺术传统发生的角度展开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我国迁徙历史最长久、迁徙空间最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语言支系的多样化造就了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其研究文献虽不少见,但多依据民歌内容揭示瑶族人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内蕴,或从传统民歌演唱的理论角度寻找差异与共性。对此,基于声乐表演的专业知识,结合瑶族民歌的生态背景、曲谱资料与艺术特色,从形式、行为、意识三方面剖析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结构图景,指出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技巧、心理、情怀对现代声乐发展的有益影响,揭示了音乐为人服务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渊源流长,其优美的音色与和声宛若天籁,演唱表达的情感直指人心,合唱的多重魅力使成它成为群众参与面最广并且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艺术性的一门艺术。它不仅能使参与者得到声乐、合唱技能的训练,提升音乐素养,更能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感受到合唱艺术的强大震撼力。  相似文献   

18.
邢长江 《前沿》2012,(7):172-173,180
呼麦是蒙古族音乐文化遗产之一,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呼麦是一种"喉音"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法。其生成发展和兴衰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呼麦演唱的特殊性,探索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规律,使这一古老的演唱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继承发展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承吉 《今日民族》2011,(11):4-I0002
11月21日至25日,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普洱市举行。本届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厅、省民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展示民族艺术风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声乐、器乐、舞蹈展演,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积极服务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20.
侗歌是当代走向世界的传统民间音乐 ,这种传统文化焕发异彩 ,与现代文化并存的辉煌局面 ,并不仅仅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侗歌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对侗族人民的滋养 ,才是这种文化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