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并制订了相应的战略。这种战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社会福利。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七十年代的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且碰到社会福利问题。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奉行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东盟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根据《1975年世界银行统计图集》的统计资料,从1960年至1973年期间,东盟国  相似文献   

2.
独立以来,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期间,东盟五国的对外贸易均有较迅速的发展,其外贸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已由五、六十年代期间的低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增至七十年代期间的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外贸的繁荣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七十年代期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率高达7.3%,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东盟国家外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3.
印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处于收缩状况,但出于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长期一直比较重视继续维持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双方经济关系得到明显的加强,预计今后还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对东盟——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关系作一回顾,对八十年代双方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一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一估计。  相似文献   

4.
(一)从六十年代以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说来都比较快,使东盟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六十年代,东盟五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4%,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1%,也高于整个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9%。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西方  相似文献   

5.
独立以来,东盟国家均积极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市场多边化和稳定出口商品价格等对外贸的战略措施,不断促进了外贸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外贸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已从六十年代的5.3%,低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9.5%,提高到七十年代的25.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20.6%。外贸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各国工业化建设。七十年代期间,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高达7.8%,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东盟各国(除新加坡外)片面地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尚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将产生经济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国际化,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资源在东盟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广西是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枢纽和桥头堡,发展与东盟各国,特别是与马来西亚的教育国际贸易,促进国际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对广西教育与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性机遇。一、广西与马来西亚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各种形式教育服务的商业化活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自80年代末起,随着国际贸…  相似文献   

8.
一、亚洲的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世界的经济增长中心即使在过去的十年里(指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相对衰退与低增长时期——译者),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也均高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或经济增长新区域而引起全世界的注目。特别是亚洲地区各国先后走向工业化,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如果没有特别注明,本文的“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仅指南朝鲜、香港、新加坡)、东盟(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正处于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差距构成了有活力的产业分工体制,并促进了贸易的扩大,而且不断地提高了这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亚洲地区当中,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发展尤为显著,自六十年代开始、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便一直驾凌于世界经济之上,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  相似文献   

9.
缅甸与东盟关系:1988年以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18日军人接管国家政权以来,以1994年3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缅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缅甸与东盟各国关系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对缅态度不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东盟战略的调整,东盟各国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并最终于1997年7月23日接纳缅甸为东盟正式成员国。然而,几乎在缅甸加入东盟的同时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缅甸与东盟的政治、外交、经济关系并未按原来的轨道继续加速发展,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特点东盟各国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商业资本时期、工业资本时期直到垄断资本时期,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期间内一直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对象和相互争夺的场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金融资本开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东亚的台湾、南朝鲜、香港和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组成的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确实取得了相当迅速的经济发展,它们作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发展基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的经济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说来未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秘鲁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战后,总的说来,秘鲁历届政府实施了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倡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但不同时期,执行这一战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大致上,五十和六十年代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也是贝拉斯科军政府推行发展主义“秘鲁模式”的阶段;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时期,其间,1975—1980年是莫拉莱斯军  相似文献   

13.
一、地区差异战后,东盟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改变原有的殖民地经济结构,把发展工业放在关键地位,努力实现工业化。这些国家认为,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能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而且还能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保障社会安定。这种偏向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资金偏流城市,从而保护和刺激了城市地区工业投资,但却忽视了其他落后地区的开发,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东盟各国,少数经  相似文献   

14.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经济共同体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东盟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国投资来源。七十年代以后,两个集团开始接触,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拟对两个集团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一回顾与分析。 (一)七十年代东盟—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经济“对话”在七十年代以前,东盟仍处于初创时期,尚未形成整体的地区性经济外交政策,欧洲经济共同体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东盟国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以后,东盟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五、六十年代,东盟各国都尽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尤其是各种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这些国家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文化教育基础比较差,高等教育机构一时无法满足要求;同时,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东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六十年代,新加坡除外的东盟四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七十年代为7.2%。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东盟四国的经济增长普遍下降,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国家仍维持了较强劲的增长。特别是从1986年开始,菲律宾由于新政府执政,政局趋于稳定,印尼由于在发展非油气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了进展,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得益于日本和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17.
一、设区的经过和东盟其他国家一样,泰国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方向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工业和替代进口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半期,泰国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已经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于是泰国工业化的方向在七十年代初便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了鼓励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泰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修订案)》,鼓励本国和外国资本投资发展泰国的面向出口的工业,1974年2月又规定了可以亨受优惠待遇的奖励企业必须是出口能力大的企业,有利于开发国内资源的企业,使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再分配,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现象。在本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家一般都强调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肯定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才逐步意识到劳动力不受限制,盲目流动的危害性。本文拟通过对东盟国家劳动力流动状况的经济分析,试图说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性质,并概括东盟国家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模式,以期有助于我们分析东盟各国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初级产品出口贸易不断趋于下降在世界经济衰退不断深刻化的形势下,东盟各国在八十年代看来已经不容易再取得像七十年代那样显著的经济增长了。特别是因为东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扩大贸易来实现的。工业发达国家的低经济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增强给东盟国家扩大出口贸易的希望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20.
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它从初期的5个成员国扩大到10个。东盟已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成为拥有450万平方公里国土、5亿人口和超过70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的区域性组织。东南亚10国联盟的最终形成,标志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迈出重要一步。但是,由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压力,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与障碍。尤其是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从根本上打乱了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时间表,未来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