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坚谨 《传承》2011,(22):66-67
通俗史学期刊有办刊的困难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普及大众的历史知识和提高大众的人文素养是通俗史学期刊应负的职责。通俗史学期刊要扣紧时政,挖掘新闻背景;贴近生活,写实人生;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展现史学期刊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通俗文艺的大众性特质决定了通俗文艺的基本特性。与过往不同的是,以前所说的通俗文艺一般是指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长期流行于民间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其中的美术有年画、连环画等。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年画、连环画等大众美术已经接近消亡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业态的动漫以及用于装饰室内的装饰画。所以,通俗文艺品类的判别可能不是那么鲜明,可能也不存在一条明显的界限,通俗文艺可能仍然被定性为一种受大  相似文献   

3.
潇玲 《传承》2006,(9):44-45
党史期刊是党史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成果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反映党史研究发展动态和水平的主要渠道,对开展相关学科研究和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党史期刊对培养和发掘创新人才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党史期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相当一部分党史期刊目前的整体水平不理想,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含量低,其学术水准与其他史学刊物相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冲击。互联网等异质媒体的崛起,党史期刊的通俗化、纪事化的冲动,使党史期刊学术化的声音逐渐淡化,这对整个党史期刊学术品位的提升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类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当前我国党史期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谈谈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社会大众对历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出现了所谓的大众历史热。曹操墓认定风波,早已超出学术范围而成为一个社会公共事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大众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关切人民的生活、利益与需要,把大众的主动参与视为自己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条件。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着重对当代史学的公共面向和大众参与问题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个体性对历史进行关注为特点的大众历史书写颇受热捧。由于长期以来历史书写的被垄断,加上传统史学书写叙事功能的退化,造成了历史的困境与冷遇,而在后现代大众文化与史学自身所带有的休闲功能诱使下,大众历史书写规模逐渐蔚为大观。虽然这种大众化的历史书写是对历史书写规范的一种解构,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建构。尽管大众历史书写受热捧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这种现象并不能宣告史学热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王灿  王佑江 《前沿》2012,(3):194-197
近年来,以个体性对历史进行关注为特点的大众历史书写颇受热捧。由于长期以来历史书写被垄断加上传统史学书写叙事功能的退化造成了历史的困境与冷遇,而在后现代大众文化与史学自身所带有的休闲功能诱使下,大众历史书写规模逐渐蔚为大观。虽然这种大众化的历史书写是对历史书写规范的一种解构,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建构。尽管大众历史书写受热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这种受热现象并不能宣告“史学热”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8.
四月七日至八日在北京召开了艾思奇学术思想座谈会。在会上发言的有胡绳、许涤新、杨超、韩树英、温济泽、邢贲思、黄枬森以及北京和外地的其他理论工作者。以下几点有新的深入。第一,《大众哲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本书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通俗形式。在这次会议上有的同志从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特别是上海的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探讨,认为《大众哲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有三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力量;2)反映了时代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确解答了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国家民族的救亡图存问题。3)生动活泼的通俗形式。  相似文献   

9.
赵少峰  陈德正 《前沿》2012,(9):188-191
晚清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版的历史期刊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古典史学的内容。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批史学家及其著作被介绍过来,对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将古典史学译介过来,是为了证明西方也有可以和中国相媲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探讨古典史学译介的原因和内容,是认识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杨晓 《求索》2011,(3):256-256
关于传统文化与国学的书写,诸著作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一方是方家大德,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已经骋心游物,但其作品却是让人高山仰止,望洋兴叹;一方是大众文化,所论都是平常事,但真要导引文化大众,多少有不可戏言之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法律史学者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法律史学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材料,以及该学科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和较为充分的研讨。会议在深化法律史学已有研究的同时,还提出了诸多新的学术观点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会议的讨论可谓史论交融、热烈深入,充分展现了法律史学(者)的活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国学普及的进程中,一方面可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纠正20世纪特殊条件下形成的错误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可将中国经典古籍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以通俗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大众。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与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联合建立了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收录编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次入选的 50 0余种核心期刊 ,是从全国 30 0 0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 ,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精选出来的 ,它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术期刊 ,反映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入选核心期刊 ,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来说 ,是步入“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之后的又一个…  相似文献   

14.
赵少峰 《前沿》2013,(17):181-185
史学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存在的折射和反映,是人类思维之具体的凝固。史学在晚清士人、学者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其成为西方改变中国人观念的选择对象。西方史著在华译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回应,对中国的政治变革、思想转变以及史学转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清西方史著在华译介和反响充分证实了历史、史学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西方史著在华译介的原因、内容以及反响等诸要素的分析,能够为当代通俗历史读物的编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桂海论丛》2010,26(3):F0004-F0004
<正>《桂海论丛》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称号,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16.
《桂海论丛》2015,31(3):133
<正>《桂海论丛》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现为双月刊,单月20日出版,大16开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幵发行。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广西十强期刊"等殊荣,为"屮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辟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党建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俗而不庸俗,亲和而不迎合,愉悦而不低俗,消遣而不恶俗,在娱乐化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晚餐。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即第一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的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经典理论,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以引用分析为主导,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我们还特地邀请了各学科权威专家和统计排行居前的期刊编辑部进行评审,最后评定出344种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分布在23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涉及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95年创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相似文献   

20.
《岭南学刊》2018,(6):137-137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中,《岭南学刊》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在2014年入选"A刊扩展期刊"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突破.2018年11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