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人…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钟祥市移民局机关,从1998年开始,一改过去的党课总是由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或辅导员“包场”的做法,让党支部成员、一般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人人轮流当“老师”,讲党课,相互下评语。围绕党建工作,自己选题,题目选择突出一个“专”字,即一个论点或一事一议;内容突出一个“实”字,即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形式上突出一个“活”字,即讲课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个人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水平,可采取理论辅导、谈心得体会或讲故事等形式,以求引人入胜。“评语”以“五看”为标准,即看观点是否正确、鲜明…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绚烂多彩的汉字文化。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廉”与“腐”两个字虽然有着相同的“广”字外框,但内里却完全不同,含义也相差万里。“廉”字去掉“广”字的外表,里面是“兼”,兼者,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想做到“廉”,必须内涵丰富,兼具品德与才学。而“腐”字去掉“广”字的外框,内里不能称其为字,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6.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7.
数字,作为数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和符号,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然而,在我们这个似乎特别重视数字的国度里,它却常常创造着惊人的奇迹:因数字而升官,因数字而发财,因数字而得到奖赏,因数字而获得美誉……也许正因为数字能够创造奇迹,不少为官者对此心领神会、情有独钟,于是,一串串不同凡响的数字便从他们那里源源而出,什么“十大工程”、“百件实事”啦,“千亩虾塘”、“万亩果园”啦,“产值超纪录”、“利润翻几番”啦,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镜乱。应该说,真实准确的数字,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和一个领导…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贵州的“贵”字拆开为“中”、“一”、“贝”三字,突然发现,贵州可解读为“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贵州,便可看到贵州在中国版图上的地位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说“权”     
人生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多,然而“权”是最具诱惑力的。古往今来,围绕一个“权”字,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绵亘无绝的活剧。权力是多么好的东西,凤阳小子朱元璋拥有了权力,便由一个放牛郎变成君临天下的洪武大帝;仅有踢球小技的高俅拥有了权力,便由一个市井无赖变成权倾朝野的高官。“文革”中的林彪,更是大念“权”字经,什么“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把“权”字推向欲望的高峰。时至今日,这“权”字仍成为众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哲人云:“权是人生一难关。”难就难在权力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易受各种欲望…  相似文献   

10.
谈“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爬”字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如表示祝贺:“总算爬到科长位置了,可喜可贺!”表示鼓励:“你还年轻,可以继续爬”;表示钦佩:“那小子会爬,两三年就是县团级了”……看,爬字的使用率何其高。“爬”字本是万千普通汉字中的一个,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雅观的联想。乌龟、鳖、草蜇、壁虎、蝮蛇、鳄鱼……一个一个都是以爬状呈现在人们面前,且一个比一个丑陋。还有爬字大都被人们用于漫骂:“小爬虫”、“四脚  相似文献   

11.
树稳 《党课》2008,(8):56-56
“微型党课”是社区党组织强化党员自我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其主要特点是“小、便、活”,即:立足一个“小”字,摒弃以往党课教育聘请专家、教授为授课人宣读报纸、文件的旧模式,鼓励普通党员登上社区党课讲台,担任宣讲员;突出一个“便”字,充分发挥宣讲员对社区党组织情况熟悉、党员思想状况清楚的特点,倡导他们为老弱病残党员“送课上门”;讲求一个“活”字,社区党支部可结合各自实际,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钱”字大为风光,不知不觉间从“粪土”的地位跃升为“至尊”地位,这种变化来之迅猛,不得不令人惊叹!于是乎,有些人在金钱的冲击之下,便发烧发热乃至发昏了,除了一个“钱”字,其它什么都看不见了。下列种种现象,各类报刊常有披露,你看:缺德商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漫天要价、强买强卖,甚至给鸡、猪“注水”,为的只是一个“钱”字;不法商人,枉法“法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图的只是一个“钱”字;无耻文人制造“黄色染缸”,毒害社会与民众,图的只是一个“钱”字;某些医院、医生坑骗病员、收受“红包”,为的只是一个“钱”字;有的酒店不顾国格,搞“跪式服务”,为的只是一个“钱”字。“三陪”女以色相为商品做皮肉生意,为的只是一个“钱”字;身居官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甚至贪赃枉法,为的只是一个“钱”字。此等皆为“要钱不要脸”之举。有的人见危难不救,以给钱多少作条件,“钱”当头,这是“要钱不要义”。更有甚者,一些亡命之徒则“要钱不要命”,上海电视台不久前报道的一个民工为了18元钱毒死同伴的案例,便是诸多“要钱不要命”恶劣行径的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0-40
1921年12月,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第二次来到安源煤矿。在专为工人子弟办的一所学校里,毛泽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他解释说,上边的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代表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都是工人们的。在这期间,毛泽东还在给湖南长沙人力车夫上的夜校课堂上,打了个比方。他在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工”字,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然后,他微笑着告诉车夫,如果把“人”字放在“工”的下边构成了“天”字,如果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14.
苗翠静 《新长征》2009,(11):64-64
品行,这个词可以分为“品”和“行”两个部分。品,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行,则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社会行为中的表现。品是内心的、看不见的。通常,个人的品行是用看得见的“行”来体现看不见的“品”的。“品行”两个字合起来理解。就是能够体现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行为。品行,其表在“行”,其质在“品”;品和行的统一,才是一个人的真正的品行.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以市场为导向.做活“特”、“优”、“强”、“大”四字文章.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说“正”     
时下,在一些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选举中,许多地方仍沿用一种极为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在投票选举过程中用“正”字计票数.只见工作人员拿着一叠选票,念一个候选人的名字,计票人员就在这个人名下划一横或一竖,当凑成一个“正”字时,又另划起.最后计票时,以谁的“正”字多谁就当选.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一条有灵魂的红线 2007年建军节前夕,我被邀请参观在东莞举办的百位将军书画展。站在一幅“实事求是”的长轴面前,我很久不能移动脚步。不是字写得特别出众,是落款“许世友”三个字让我吃惊,震动。因为我采访过许世友的许多下级,都说许世友很少写字,看完文件、批件,往往只用粗大的红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上一个“许”字。  相似文献   

18.
《党建》1994,(4)
可贵的是个“正”字唐建平古人有把“政”字当作“正”字的,说“政者,正也。君为正,百姓从政矣。”意思是说只有掌权者自力做得正,才能把老百姓聚集在自己为周围,跟随自己,政令也才能畅通。胡富国的品格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正”字。他的是非善恶观是那么分明,他...  相似文献   

19.
林熠 《党建文汇》2008,(1):19-19
2007年12月12日下午,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在京都的清水寺公布了2007年年度汉字:伪。清水寺住持在长1.5米、宽1.3米的条幅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伪”字。写完字,住持感叹道:“作为一名日本人.看到这个字,我感到羞耻。”而日本NHK电视台主持人在公布这个字的时候也说:“到底还是这个字,大家想到一块儿了。伪装、伪造的事情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张蕾 《党建文汇》2010,(12):42-42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这次的争议,再次凸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包括网络热字、热词和热语在内的流行语正“给力”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