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漫记     
“辱城“之辱到绍兴,才知道它还有个名字:辱城。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春秋时期,它是越国所在地,吴国亡越,越王勾践夫妇作为人质在吴国受辱3年后归国,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灭吴大业,绍兴遂成报仇雪耻之乡,“辱城“由此得名。绍兴西北夏履乡的越王峥,是越王勾践降吴的地方。史书记载:公元前494年,越军大败,勾践以残兵五千退栖于此,欲自刎,被范蠡制止,劝向吴王乞降,再图后事。越王峥可说是决定越国生死存亡之处,假降的白旗在这里徐徐升起过。绍兴卧龙山东南麓有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而建的越王台,背依青山,面对长街,庄严稳重,古朴典雅。阵阵林涛声中,遥想当年越王勾践统率灭吴  相似文献   

2.
不少绍兴人至今对去年8月18日召开的那场全市经济会议记忆犹新。会议很特别,以一首诗歌的朗诵开场,敬献的对象是与会的一千余名绍兴本土企业家。诗歌的意蕴是四个字:“胆剑精神”。文化不是附庸,而是制胜力量绍兴是浙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当时绍兴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速度减缓;宏观调整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资金、能源、土地等大生产要素骤然趋紧。许多企业一筹莫展,空气中弥漫着不少悲观和哀怨的情绪。“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500多年前,在这块古越大地上,越王勾践率…  相似文献   

3.
绍兴中国古桥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侃 《今日浙江》2001,(7):44-45
绍兴的石桥甚多,历史悠久,式样齐全,风格迥异,素有“中国古桥博物馆”之美称。相传早在越王勾践时就造了灵汜桥,在绍兴府城东2里处。唐朝诗人李绅还写了《灵汜桥》诗:“灵汜桥边多感伤,水分湖派达回塘;岸花前石闻幽鸟,湖月高低映绿杨。能促岁华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  相似文献   

4.
两位考古学家经过对战国城池遗迹的大量考证,日前重新确认了越王勾践2000多年前的迁都之地。浙江绍兴文理学院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志立和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考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始祖大禹 ,越王勾践 ,书圣王羲之 ,爱国诗人陆游 ,教育家蔡元培 ,革命家秋瑾 ,中国新文化运动旗帜鲁迅……向我们展示着古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啊 ,昨天的灿烂值得陶醉 ,今天的辉煌更令人自豪。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 ,绍兴人为今天的辉煌做出了奉献 ,绍兴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职工 ,也为之付出了辛劳 ,创造了新的业绩 :1996年 - 2 0 0 1年管理局连续 6年被评为“市直先进党组织” ,机构改革后由二级局提升为一级局 ,2 0 0 1年被评为首批“市级文明机关” ,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 ,连续两年机关后勤主…  相似文献   

6.
绍兴的历史文化胜迹张文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纪念地。绍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河道纵横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水乡城市。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绍兴就是当时越国的首都。数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7.
<正>两位考古学家经过对战国城池遗迹的大量考证,日前重新确认了越王勾践2000多年前的迁都之地。浙江绍兴文理学院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志立和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考  相似文献   

8.
绍兴,呜响着史前风铃,流淌着远古诗情,有虞舜的庙宇,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的都城,徐渭、鲁迅的书屋…一篇《兰亭集序》墨香飘千年,一只“红酥手”牵动万人心,一坛老黄酒醉了整个华夏民族,会稽山水的云烟秀色,古越大地的儒雅风流,绍兴因其悠远历史而缤纷斑斓,绍兴因有水乡泽国而婉约妩媚…  相似文献   

9.
读卧龙山     
人说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那么,静卧于这座古城西隅的卧龙山,就是一册读不厌的历史书了。卧龙山因其盘旋回绕,状若卧龙而得名。历史上越国句践小城及越王宫台构筑于此,五代吴越国王宫营建于此,历代郡治州治府治及山阴县治部傍依于此;宋高宗曾两度在此驻群,清圣祖(康熙帝)南巡亦驻踞于此,故自古以来有“佳气龙山冠越州”之说。你若是由南麓人口登卧龙山,首人眼帘的是雄峙东麓的越王台。越王台高10丈,颇具王者气象,昔为一郡登临之胜,宋代以来绍兴府治即居此。现有的台宇虽系仿古建筑,其下部呈拱形城廓的台基却是宋代旧…  相似文献   

10.
萧荣 《今日浙江》2005,(12):36-37
□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两翼,缺了任何一翼,社会就腾飞不起来。□胆剑精神不是狭指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而是绍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秀人文精神的集中概括。□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发展尚缺乏浓厚的文化意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绍兴市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嘉绍大桥、杭甬高铁建成通车,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为破解绍兴发展“城市之痛”、“产业之痛”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五水共治”加快转型升级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绍兴大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12.
胡为仗剑游     
在故乡的博物馆里,面对一把青光熠熠的“越王剑”,我的思绪绵绵,久久萦回着那苍茫的历史天空。《越绝书》中记载:“昔者,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据传,这五把宝剑名曰:湛卢、纯钩、胜邪、鱼肠、巨阙。十八般兵器,数剑的源最远,流最长,故有“剑乃百兵之王”的说法。“百日  相似文献   

13.
叶辉 《今日浙江》2006,(16):55-57
觅有识之士易寻有识之官难2006年5月16日,绍兴市召开古城保护座谈会,专家们对绍兴在古城保护上取得的独特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指出,绍兴的古城保护已被业界誉为“绍兴模式”,“绍兴模式”适合我国古城保护的国情,值得向全国推广。专家们认为,在古城保护上“有识之士易得,有识之官难觅”。绍兴古城保护迹彰业显,关键是领导重视。在古城保护上,绍兴领导保护意识强,措施得力。市委书记王永昌对古城保护尤为重视,他第一次提出“全城保护”的概念,要求各级领导“做保护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建设、保护也是发…  相似文献   

14.
兰亭遐想     
在绍兴市西南约 1 2公里处 ,有一座依山傍水、竹木掩映的普通园林 ,这就是驰名遐迩的文化胜地“兰亭”。相传此地古时曾是皇家的凉亭站 ,越王勾践在此种过兰花 ,所以得名“兰亭”。“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兰亭因我国古代书圣王羲之在此精书《兰亭集序》而名扬四海 ,《兰亭集序》犹如中国文化艺术花园中一株奇葩 ,千古流芳 ,经世不衰 ,兰亭和王羲之一道齐名天下。王羲之 ,东晋琅琊沂 (今山东临沂 )人 ,曾在绍兴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 ,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书法世家 ,从小得到前辈指教 ,勤学苦练、书艺精进。传说他年轻时常在夫人郄氏背上用手…  相似文献   

15.
始皇过山阴,慨叹于山川草木之丰泽;康王入会稽,惊异于鸟兽万物之葳蕤.绍兴,这个文化历史久远的古城,有着令旁人艳羡的自然环境资本. 今天的绍兴,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所有人都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破坏的负面效应时,绍兴在环保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经济观察报》撰文称:"绍兴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16.
鸟盡弓藏     
[越王勾踐平吳,]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音:晦),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绍兴作出了“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绍兴市要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持续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勇担使命、积极作为,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示更多绍兴风景、贡献更多绍兴力量.  相似文献   

18.
乌毡帽,是浙江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肮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上世纪40年代,毡帽益盛。绍兴县皋埠镇之红毡业,亦转产乌毡帽。乌毡帽,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现畚斗形,冬经风雨夏遮阳,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制作精细,牢固耐磨,厚实硬朗,湿之即干,经济实惠,为农民及各种工匠所乐于购用。乌毡帽以厚薄均匀、手感松软、质地坚挺为上品。绍兴人爱乌毡帽,爱得朴实,爱得真挚。平凡…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9,(7):78-82
浙江绍兴会稽山有条兰溪,所以称之兰溪.首先应该感谢越王勾践.这位一时失意的君王.为了麻痹吴王夫差.相信他不再企图复国,屈身此处.垦土种植兰花.想来他的兰花种得不错,使一条无名小溪.亦祸福相依,得了一个这样的美名。  相似文献   

20.
酒香飘溢     
从来没有哪座城市的历史以及支撑历史的文脉,如同绍兴一般,与黄酒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上溯千年,越王勾践投醪劳师,壶酒兴邦,留下千古传奇;曲水流觞,王羲之醉书《兰亭序》,世人得窥“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