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于法律信用保障下的公证制度,诚信是公证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价值所在,是保证我国各项经济民事活动公正合法的有力保障。公证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诚信之上,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项重要部分,公证制度的建设应该不断地加以完善,以建立诚信制度为基础,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作用,成为群众信赖的行业。本文从完善公证法律制度出发浅谈如何构筑公证诚信制度,提出完善意见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比较 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为适应当时商品交换的需要,在罗马共和国出现了一种称为"诺达里"的家庭书记,专为主人办理法律文书事务.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由于罗马法的繁杂和处理法律事务的需要,"达比伦"一专业法律代书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和节约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不可忽视,我国公证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证制度的立法完善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证制度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世界公证制度的历史,就公证人事务所所有制体制而言,不外三种模式:一为国家行政体制模式,其主要代表为前苏联、东欧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二为个人体制模式,当前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均为此体制,代表了当今世界公证制度的主流;三为事业体制模式,这是中国现阶段公证体制改革提出的主要方向,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各有弊端,各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产物,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人们法治习惯的环境支持,如果错位,将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拉丁法系公证模式和英美法系模式 法律是文化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存在两大法律体系,两大法律体系征服了整个世界,即普通法和成文法。相应地,公证制度也形成了英美法系和拉丁法系两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许多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提出:为了保障物权变动的合法、安全、规范、有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即在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在物权变动中的职责和公证的效力,但也有人对公证行业能否承担这样的责任表示担忧.我认为,这种担忧完全是不必要的,显然是对公证行业缺乏了解所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公证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公证机构遍及各地,已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公证队伍,并且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制度作为保障,完全能够担负起物权变动中相应的公证职责.  相似文献   

8.
李金祥 《行政与法》2003,(11):115-117
随着我国公证机构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逐步确立,公证业务中的民事责任制度也应当相应完善,确定公证业务民事责任的性质、构建公证民事责任赔偿体系是建立完善公证民事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中 《中国公证》2002,(3):55-57
本文围绕公证人这一主题、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公证价值;二、公证职业及角色定位;三、公证职业素质要求及职业素质养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三条线索”贯穿起来:应然、实然、如何实现实然到应然。应然,即应该是什么,侧重于理论分析;实然,即实际情况怎么样,侧重于现实状况的介绍(包括国内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虽然它比<律师法>的出台晚了八年,但是我们终于有自己的法律了.它的到来,真是几经风雨.  相似文献   

11.
公证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公证非但没能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反倒因为公证暇疵或错误而酿成公证纠纷.或者导致本已隐藏的社会矛盾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的尴尬。如何充分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保障公证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公证执业风险.是整个公证界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整个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因此,公证制度改革应当顺应整个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讲,科学合理的司法制度将对经济制度产生积极的保障作用.所以,公证制度改革的本旨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其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祎 《中国公证》2005,(9):14-16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4.
洪传芳 《中国公证》2014,(12):58-60
正委托公证是公证机构极为常见的业务。近年来,涉房委托公证业务迅猛发展,在国内公证中占据相当份量。与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书相比,涉房委托存在属性被异化的情形,特别是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异化委托,以委托的形式行担保之实。一份单方的委托书集房产管理、房屋买卖、抵押担保、涉诉代理等诸多内容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吴涛 《中国公证》2005,(11):29-3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日益增多.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风险,如自然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中法律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何谓法律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指基于法律的原因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他不良后果,即在法律上是不安全的.通常情况下,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等;二是市场主体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法律因素等,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三是合同相对人的失信、违约或欺诈等.  相似文献   

16.
张晓阳  吕强 《行政与法》2005,(11):111-113
地役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体现了土地物权结构利用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立法时应本着国际化、综合运用调整方法的原则,以德国法系的立法体系为参考,并立足本土,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地役权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18.
黄群 《中国公证》2005,(9):12-14
物权立法引入公证制度,是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也为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认同和接受,这与公证的本质属性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保障不动产物权变动安全的内在需求,应成为我国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公证制度的体制缺陷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慧萍 《中国司法》2005,(1):109-110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司法部要求,全国公证行业进行了公证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推进了我国公证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公证改革进程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实际工作角度看,公证行业反映最大的问题是不正当竞争。其表现为:(1)压价竞争。"同城多家"的大中城市公证机构,为了招揽业务,就象商品大甩卖一样,大打价格牌,从而引发了行业内的价格竞争。(2)给协作费。为了扩大证源,最直接的就是给回扣。公证处之间争业务,使这股"回扣"风在有的地方高达20%-30%。管理部门再三强调,严令禁止;公证行业协会迫切呼唤行业意识,停止自残。但效果都不明显。为什么?需要反思公证制度体制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一、公证应当成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必经前置性程序 (一)从物权变动模式看,我国采取的权利登记制和实质审查制为公证制度的引入提供了制度性前提. 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是指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从大陆法系国家来看,物权变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意思主义的立法模式;二是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从我国物权法草案的规定看,我国采用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基本上属于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