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传统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迁,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容成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对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主体和客体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建构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葎 《探索》2006,(1):174-178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以及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立足价值认同理念所蕴含的理论和实践张力,在一元与多元、自我与他者、生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初步探讨了建构现代中国社会价值认同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塑造价值。而中国梦教育的困境在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度与中国梦的理论高度不对称,大学生的多元取向与中国梦的主流导向不对称,大学生的社会期待与中国梦的现实环境不对称,大学生的行为认同与对中国梦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不对称。高校中国梦教育的路径在于:知识教育和认同教育兼顾并重;多元价值取向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兼容并蓄;高校内外认同环境优化与认同境界提升的统一;理论树人与实践育人并举,助推大学生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民教育经历了"价值传承""战时公民"和"主动公民"教育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相互建构并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的传播,以及公民对政治体系与政治权力的认同。美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趋同于政治文化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构建以公民意识为中心的学校公民教育目标体系,探索以"课程思政"为突破点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动型公民教育和营造公民教育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取向,也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积极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各个领域自身及相互的均衡和协调.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共识和聚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普遍、高度、稳定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政治认同建设中,既要形成、践行共识的政治价值,又要不断推进政治体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有效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合力,又要预防和消弭政治、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7.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宗旭  赵永吉  章洪丽  王深 《世纪桥》2010,(13):102-103
本文通过对在校农科大学生政治、道德、人生、公民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总体上农科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中央领导,认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道德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重大局,重道义、重理性,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人生价值取向主流是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奉献社会。公民意识价值取向方面,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但也从调查分析中看到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路径: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路径、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的路径、构建市民社会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完善宪政民主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实施公民教育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等.公民教育为民主政治提供根本的内在支撑,是其他政治民主化路径不可缺失的前提条件.因此.公民教育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公民教育理论研究;构建有机的公民教育体系;调整公民教育的内容;改善公民教育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困境的起源和基础是物质利益矛盾,经过"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中间环节和变量,导致以制度和价值为核心内容认同危机的产生。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演变路径和环节并不相同,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一是从物质利益矛盾的起点经过利益表达受阻的双重因素间接导致的政治认同困境;二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导致的政治认同困境;三是部分公共权力异化直接导致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若干共同特征,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1.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自信,是建立在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高度认同基础上的一种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贯具有的宝贵品质。我们为什么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因为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路的核心政治价值,是坚定道路自信的根本政治依据;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创造性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的厚重文明基因,是坚定道路自信的深层文化底蕴;中国道路是时代的选择,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鲜明时代逻辑。  相似文献   

13.
政治认同对于处于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经历了从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从盲目认同到理性认同、从精神认同到物质认同的发展转变。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民的政治认同在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存在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在深入持久的反腐倡廉中实现国家的和谐治理,必须在健全完善的公民利益保障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不断推进的公民教育中实现政治共识的凝聚增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转型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参与冷漠的广泛存在;非制度性参与的频频发生;参与主体多元化以及竞争压力的严重影响;外均衡性参与的日益加剧,等等.要审时度势,引导社会转型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作为一种高度的意识化不能脱离政治意识而存在。总体来说,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种能被大部分公民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作为基础,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毫无生气可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被大部分公民所认同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作为领航者,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无法前进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有着自己对政治现象的看法和判断,这种看法和判断也就决定了人们对政治政策、制度、路线、方针等的具体接受程度。因此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党社会化程度等,是提升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围绕一定利益及价值诉求的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和认同的政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政治认同的核心是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张力的反映和体现。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以利益关系为主导,并以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取向。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化的内在价值看,其与政治发展的公平和民主价值取向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信息化强化了民众对公平价值取向和民主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诉求,并且呈现出对公平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诉求越来越明显地超越对民主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诉求。基于信息化对政治发展影响、国内外政治发展经验教训及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新形势,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国政治改革路径应该选择由公平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到民主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路径。其推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当前到2020年,要以公正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为主,民主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为辅;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50年,则以民主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建设为主,公正价值取向的政治制度完善为辅。通过这两个阶段政治制度主次分明的发展,逐步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是指公民对政治统治行为的认可程度,是政治统治有效性的必要基础。价值认同、程序规则认同、治理绩效认同是构成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要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过程始终与政治合法性紧密相连。本文试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合法性依赖路径问题作出一般性的概括,并就我国未来政治合法性变迁作出初步瞻望。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求实》2012,(12)
价值存在着主体自我相关性的效应决定了不同的主体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主要着眼于国家与公民两个主体维度而展开.就国家这一主体维度,应建立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引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理念、目标和路径的价值观;就公民这一主体维度,应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反映人民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