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倍加珍惜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成果,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原则,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与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定不移把自身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考量,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前提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原则、发展战略,作为文化未来发展、制定政策的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时代内涵和价值引领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深化探讨未来文化政策的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大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底线,进一步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夯实文化安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明确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构成。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二十大召开,生态文明中国之路经历了萌芽探索、初步发展、丰富完善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托与清晰的演进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之路彰显历史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生态文明中国之路指明了方向,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中国之路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为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了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区域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区域面貌集中体现了社会现代化水平、区域环境深刻塑造了经济体发展韧性、区域实力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潜力。瞄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在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厘清中国区域发展的未来重点任务,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认识并深入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区域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中国样本”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有原则的实践,既具有独特优势,也面临特殊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的,就自然具有中国特质。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要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互鉴性文明”“整体性文明”“竞合性文明”逻辑,超越“单一线性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多样性与“时空压缩”效应;超越“单向度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全面性与“协调发展”效应;超越“国强必霸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和平性与“文明发展”效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从发展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是“串联式”的现代化;从建设内容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从建设成效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串联式”发展逻辑,表现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特征和注重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全面理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进行全局性、时代性、前瞻性考量,充分认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下实现的现代化,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从道路优势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扎根于群众的运动。从理论优势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实现发展,又在发展中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而形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现代化理论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从制度优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从文化优势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恢宏的气魄和开放的胸襟孕育了传承中国悠久的发展智慧、适应时代变迁的心理认同和行为理念以及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从“工业化”到“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和系统观念。基本国情、根本制度、自然规律和中华文明优秀特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独有的鲜明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领域协同推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围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表述、新倡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当前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国际社会的发展与安全面临严重失衡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变”的新论断和“四大赤字加重”的新判断,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新挑战。关于“四大赤字”的解决,和平是前提,发展是关键,安全是保障,治理是路径。中国致力于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热点问题解决,夯实国际安全价值基础;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实现文明共存;推动“发展型和平”,以务实举措破解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难题;树立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应对科技封锁的威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中把握大势,看清前路,在对外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伟大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统一于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有关“中国之治”的探讨业已成为学术热点。作为一种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与路径依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制度现代化建设,核心是确立正确的制度现代化价值取向,树立和强化制度人民化、制度民主化、制度法治化、制度公正化、制度科学化、制度合理化、制度协同化、制度公开化、制度稳定化、制度可行化等十大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上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更高目标。习近平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种将历史、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的治理逻辑贯穿于新时代“三农”工作全过程,使我国乡村建设迎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它也必将指引我国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伟大工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构筑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众星捧月"格局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目前的关键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建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党建创新的根基在基层,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区党建创新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社区本质上属于单纯的“地域性”社区。要实现由单纯的“地域性”社区,到社区共同体,再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转变与提升,须解决目前社区治理“内卷化”引致的治理体系不健全、市民“原子化”引致的居民主体性缺失等难题,对此,推动社区党建的“社会建构”成为必然选择。理解社区的“过程性”特质、正视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为社区党建“社会建构”的逻辑起点。以“主体补位”应对社区治理主体不健全,以“社会培育”应对社区居民主体性缺失,构成了社区党建“社会建构”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月2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探索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经过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酝酿准备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七大的探索发展阶段,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形成确立阶段。以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具体制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中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旨在推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的独特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既有与全球所有城市相同的治理特征,更具有基于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城市治理实践在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体制运行、城市结构分异、民众公共意识、风险韧性治理、城乡跨域协同等方面面临问题与挑战。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应以推动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着力构建完善以系统化、融合型党建为引领的城市治理新体系,通过政社合作共治和上下结合的社会化评价模式,推动实现包容共富型治理、整体性治理、数字智慧治理以及德法共治的融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