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把手”在一个班子中,是运筹全局的策划着、组织者、指挥者、是整个班子的“核心”和权威,是一个地方和部门发展的“领头雁”。实践证明,“一把手”强则班子强事业兴,“一把手”弱则班子散事业衰。综观太仓市各镇,各部委办局的“一把手”,能带领班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地方和部门工作发展的是主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房屋拆迁领域,无论是在立法过程中还是在政策形成层面,一直都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问题,存在着“依照法律规定”还是“依照条例规定”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维护中央的权威,是现代中国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中央权威临来自国际国内、内部外部所未有的重要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论证,使得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有了“一个独立的东西”,即实现了政治理念全面系统的创新,表明中央权威在层次上实现了完整化。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及论证以前相比,在维护中央权威上显然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以谁为本?说来话长。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时期即提出了“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的口号,这从表面上看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野,存在着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难以享受人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为本”之列。在欧洲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里,作为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这里的“人”无疑指人类,指全体社会成员,而当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根本没有做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5.
“一把手”要重权威不重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宏 《前进》2003,(1):43-44
一个领导班子内部,“一把手”应当有权威,这是发挥主导作用、驾驭全局工作的重要条件。权威的重要支柱固然是权力,但不单纯靠权力来支撑,而是职权和威望的综合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一把手”把权威误解为权力,认为要想权威大就得权力多。于是,事无巨细统统管,权无大小揽,结果,揽散了班子、揽冷了人心、揽低了威信,影响了工作。笔者认为,“一把手”乃至所有领导者都要重权威而不要重权力。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服务人民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是一种高层次、多类型的支配力量,其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青少年亚文化逐渐借助、渗透于新媒体,在符号表达时出现了“新风格化”,青少年亚文化在价值观、社会观、个性追求、娱乐精神等方面都出现了“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8.
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由其工人民主管理;日常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新的投资是由社会所调控;不存在资本市场;对外贸易不是“自由”贸易;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可以发挥作用。但这一模式存在着工厂民主与大工业生产管理权威的矛盾;工人管理的企业缺乏普遍的适应性;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实现途径的虚幻等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9.
人大依法监督,既是对“一府两院”权力运用的制约。也是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支持,监督与支持是辩证统一的。监督是制约,支持则是促进。在监督中抓住重点,求得实效,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权威,发挥人大的作用。大量成功的监督事例说明,人大监督并不缺乏手段,关键是能否监督到底,体现监督实效。只要这样,监督就会“有力”,就会有权威,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也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4):80-80
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各级党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抵制改革开放和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倾分子”,一些“三种人”仍存在于党内。为了切实解决“文化大革命”给党造成的严重破坏,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的严重不纯,  相似文献   

11.
从“父母官”到“公仆”陈东升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把管理一方百姓的官员称为“父母官”,而今,称之为“公仆”。从“父母官”到“公仆”,表面上看是称谓的变化,而其实质却包涵着深刻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深夜,独自坐在路旁的竹椅上。抬起头,望着远方那明润、轻盈的月儿,心儿不由自主,又回到了亲切、温馨的“阳光”之家──保安班。对于一个出生平淡的农村孩子来说,他最大的期望与幸福,不外乎得到一份蕴藏着“阳光”的温暖,那只有在纯洁的亲情和友情的滋润下才能够真正的感觉到。不怕大家羡慕,我觉得自己就好像被阳光和露珠漫润着的小草,充分享受着阳光的抚摸与关怀。“人生的路,永远不存在着笔直,更不存在着一帆风顺。”当然我也不例外。然而,我在困难面前从没有惧怕过,更没有屈服过。我想你会问我其中的奥秘。并不是因为我有着…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转型社会。当时,周天子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威,许多诸侯“不按规则出牌”,逐渐走上了凭实力说话的“争霸之路”。可另一方面,春秋时代也是古代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对此,历史学家钱穆说:“当时的贵族,对古代相传的宗教均抱有一种开明而合理的见解。因此他们对于人生,亦有一个清晰而稳健的看法……外交上的文雅风流,  相似文献   

14.
抓住关键“穴位”激发内在活力啜文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许多由经络汇集点组成的穴位,调节和作用这些穴位,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激发人的力量和活力。同样,市场经济下的领导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经络”汇集的关键点,认识和掌握这一系列关键点,在这些”穴位”上做...  相似文献   

15.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成“三个转换”或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即在价值观上,从“法律虚无”转换为法律至高无上,在管理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换,在实践上健全和强化依法律程序治国的方式,摒弃无序状态。这三个转换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方略之要义,能否实现这三个转换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一、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首要内容法律是否有最高权威,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现代法治精神及其所追求的价值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正义性和公正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代表着党和全体公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突围:青年报刊界的“商战”得失本刊记者涧文时下称雄南北的青字号报刊对读者的腰包最具杀伤力,“乱中取势”四字,似可描摹’93青年报刊界征战市场的情形。居京的国家好青年报刊,不舍其“求道”的本色,或文明教化,或权威点拨;地方青年报刊则在“求术”上各竞其长...  相似文献   

17.
黄斌 《政协天地》2012,(11):28-32
在泉州市政协这场全力助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有这样一批“80后”新委员分外耀眼:殷实的家境,良好的教育,背负着世俗贴在他们身上的“富二代”标签,却勇敢传承着第·代创业先锋“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衣钵,他们挺立在“二次创业”的潮头浪尖,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向社会诠释着“创二代”的精神内涵;他们站在父辈的肩头上,大声呐喊……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可概括为“三轻三重”现象。  相似文献   

19.
编前语: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成为职场“元老”。他们大多身居高位,身担要职;他们是现下各行各业“权威”的代名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职场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年华老去,他们在职场中又会遭遇怎样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人大一直存在着“重监督权、轻决定权”的问题,需善于“拍板”以补齐“短板”。善于“拍板”,依法行权不越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要切实把握好“三不能”原则:不能决定属于中央国家机关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不能决定属于上级人大或者上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不能决定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