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近年来,南京市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人才队伍亟待加强。为此,必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构筑新世纪的人才高地,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注重人才培养,夯实人才高地的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要重视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推行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努力拓展人才开发培养渠道。其次,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营造有助于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文权 《探索》2005,(4):78-81
京、沪、苏、川、陕、渝都把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和人才竞争战略的重点措施,但各地的目标定位各具特色,具体做法上各有优势。重庆提出了构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的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目标定位是比较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实现的。主要对策有:加强理论研究,对“人才高地”的内涵予以界定;加强环境建设,改善人文环境,为建设“人才高地”搭建政策平台;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3 2人才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五大行业高峰人才行动计划”;强化市场化人才开发战略理念,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新体制;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人才资源,发挥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3.
人才战略要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曜  王贵生  居艳 《求实》2003,(7):44-46
适应形势,应对挑战,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人才战略要与时俱进,人才工作要唱主戏.江西人才工作要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努力把江西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为江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将开发人才资源提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将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发人才资源高度重视,这对“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我国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5.
人才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诸因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制定战略和对策。一、确立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我国长期以来在开发人才资源方面明显不足。我国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治国决策,提出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的战略任务,体现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新的人才机制。一、构建人才发展的新机制,为人才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机制是人才充分涌流的原动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原有的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育人才资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支援,改善开发已识别的资源信息和竞争能力,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资源是新世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一轮人才的竞争中,上海、广东、江苏三省市相继制定了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提出了构筑人才高地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抢占人才资源开发制高点上海市紧紧围绕增强综合竞争力这一发展主线,突破现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18)
正"科技镇长团"是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并会同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等多个部门组织实施的,意在深化实施科教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构建科技人才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挂职干部选派机制,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吸引人才、发展人才、用好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创新之举。黑龙江大学多年来积极参与到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的选派工作当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西部教育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我党总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抉择。西部大开发 ,人才是关键。因为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目前 ,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 ,提高素质 ,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在新疆 ,教育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 :一是基础教育薄弱 ,自治区目前尚缺中小学校校舍 5 86万平方米 ,中小学危房面积达 …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配置与开发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担负着为人才资源配置与开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直接关系到人才生存与发展。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改革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搞好西部大开发 ,关键在改革、在领导、在实干 ,但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财富 ,新世纪则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因此 ,加快人才的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一、充分认识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 ;是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增…  相似文献   

14.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对于增强综合国力越采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邓小平的人才资源开发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加深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具有的其他资源所无法超越的独特属性,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显现出来。首先,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26-26,30
滨海新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总量达77.5万人,人才密度居全国前列,为打好“十大战役”,加快推进开发开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09,(11):6-7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总量达77.5万人,人才密度居全国前列.为加快推进开发开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德峰 《理论研究》2004,(12):44-45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根本。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必须构建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机制,营造人才开发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对人才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面对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畸形状态,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上,应立足本地,合理使用现有人才,搞好人才资源的预测和规划;内引外联,开展人才交流,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发展,不断强化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协调一致,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根本。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必须构建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机制,营造人才开发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