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1,(16):273-274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挂出"XXX当场击毙"的横幅在社会上和学界都引起了较大的争论,现阶段我国的"当场击毙"还存在一些列的问题。"当场击毙"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在适用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当场击毙"既可以指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行为,也可以指警察使用武力导致的死亡后果."当场击毙"涉及到公民生命权的切实保护.我国"当场击毙"在立法方面存在着法律属性不明,规范层次太低和程序法规范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存在滥用现象,特别是受害方很难通过司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当场击毙"行为在实体法上可以界定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是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把"当场击毙"的立法规范上升为法律层次,规定使用武力应当遵循"合理必需"的标准,对适用情形应严加限制;对使用过程实行程序控制,特别是应规定因实施"当场击毙"行为而产生的纠纷可以进行司法审查和救济.  相似文献   

3.
当河南荥阳警方挂出“飞车抢劫当场击毙”等打击犯罪的标语时,不少民众拍手叫好,一些网民在网上公开表示赞同。但民众的感情和义愤不能取代法律的理性。对于一定时期的某类犯罪予以严惩无疑很有必要,但严惩犯罪要做到严之有序、严之有据、严之适度。象“当场击毙”之类的口号、标语,显现出某些地方在行使执法权时的暴力冲动,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应当慎提,甚至不提。  相似文献   

4.
近来媒体上频频出现关于对抢劫拒捕者等“当场击毙”的新闻与争论,“当场击毙”出现的频率很高,民众支持率不低,说明警方释放这种严厉警告的做法具备一定的习惯性,也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是,警察使用枪械是非常严厉的执法行为,当场击毙更是非常极端的手段,在强调生命权高于一切,强调依法执法和约束公权的今天,审视警方的一切语言表达和行为表达部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5.
"救命基金"体现了生命权至上的精神,具有多方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当从制度上完善它,不要让"救命基金"这样的对于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有着非常意义的措施流产.  相似文献   

6.
陈凌 《政法论丛》2006,3(3):68-72
我国<刑法>第263条和第269条规定了抢劫罪必须具有"当场"性.以普通用语的规范化方法和刑法用语的相对性为视角,明确抢劫罪中"当场"的内在含义,并得出构成"当场"的几种情形.这对于以区分抢劫罪与其他相似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刑事警察》2005,(3):49-51
2004年5至11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国遏制毒源专项行动”和“全国扫毒行动” (以下统称“扫毒行动”),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总体安排和“打击要有新突破,战果要有新增长,对毒贩要有新震慑,对社会要有新震动”的目标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禁毒委的关心重视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全线出击,不断推动“扫毒行动”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禁毒工作的长远发展争取了初步主动。  相似文献   

8.
把好“度”     
对"度",词典中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条是指程度、即极度."度"在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  相似文献   

9.
10.
“电子警察”执法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缓解了我国警力缺乏的压力,规范了交通秩序,提高了交通通行率。但“电子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执法中出现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子警察”系统,制定具体的“电子警察”执法操作标准,以完善“电子警察”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1.
"电子警察"执法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缓解了我国警力缺乏的压力,规范了交通秩序,提高了交通通行率。但"电子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执法中出现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子警察"系统,制定具体的"电子警察"执法操作标准,以完善"电子警察"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7,(8):12-14
在城乡变迁过程中,发展的扩张性与规划的约束性构成了尖锐矛盾。因错误决策、无序建设等酿造的“城市病”不断滋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冲突日趋剧烈,为追逐政绩而制造的“形象工程”更是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要摆脱这些囚徒式困境.根本出路是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民主化渠道。  相似文献   

13.
在当场取得财物的场合,暴力也同样可以成为敲诈勒索罪的手段行为。这里涉及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暴力程度上的差别。只要承认暴力可以成为敲诈勒索罪的手段行为,则在当场使用暴力的情形下,如果暴力程度轻微,没有达到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程度,当场取财的,即使符合两个当场的特征,也不能认定为抢劫罪,而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就敲诈勒索罪的构造而言,敲诈勒索行为一使被害人产生恐惧一交付财物—占有财物,这样一些构成要件的内容缺一不可。两个当场只是形式性的特征,对于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分,不能根据两个当场,而是应当根据两罪之间的本质界限。  相似文献   

14.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而现实中非法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等现象并未因此而有所遏制。此中,经济、社会等现实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7,(8):4-7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在城乡变迁过程中,因错误规划、无序建设导致的“城市病”不断滋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冲突日趋剧烈,为追逐政绩而制造的“形象工程”更是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 近期,城乡规划法草案提交审议,试图以“民主药方”医治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种种病症。  相似文献   

16.
周琦 《法制与社会》2012,(13):251-252
志愿精神体现了“应当”的善,体现了个体伦理上的自觉和自由意志选择,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是志愿精神的契约保障.志愿精神体现了一种“应当”的善,志愿精神也只有通过这种“应当”的德性权威来建立起自身的权威,为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提供德性上合理的“理由”,并向外界表达这种“理由”,来能构建一个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世界,才能为每个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体建立心灵的内应和道德的准则,志愿精神的“应当”也体现了一种个体的善的意志和自觉选择.而对于志愿服务活动而言,在个体的理性选择之外,还需要外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也是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的顺利的开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晏武侠 《法制与社会》2013,(16):281-282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直为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即立法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强调子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文从精神赡养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方面出发,浅析子女对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不仅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应有之义,进而对子女关于精神赡养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中"新成员"问题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提出"新成员"问题是缘于加入WTO过程中利益减让的现实考量。"新成员"法律地位问题的产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成员利益集团化趋势已向更深层面发展。就经贸外交战略而言,中国在以发展中国家成员定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加务实的作为"新成员"的策略选择,这种双重定位的经贸外交战略,是中国积极维护经济主权对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制定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9.
论胎儿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 《律师世界》2000,(3):31-34
一、对胎儿权益保护立法现状的检讨胎儿是未来的法律主体,它不只是具有特殊利益的存在,而是所有自然人主体发育的必经阶段。对胎儿权益的保护,既是对这类特殊存在的关怀,也是对全人类的关怀。'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这项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胎儿利益的关注和保护:给胎儿留有相当的份额,可以使胎儿出生后能够有较好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但是,这也是我国立法对胎儿利益保护的唯一一条规定。这种保护是必要的,但它是充分的吗?例如…  相似文献   

20.
限塑令自6月1日实施以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选择从公民的法治意识方面入手调查,思考限塑令对于公意的遵守或违背以及对法治社会的意义。人们对于限塑令规定由公民来承担环保费用的公平性、合理性、合法性的疑虑,从怎样严格界定国家政府的权力以及限定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或者社会福利能够最大程度地限制公民的范围的角度来思考各类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