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我国企业带入了一个形象导向时代。企业竞争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了整体形象竞争。形象竞争作为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自1989年广东太阳神在我国企业界率先成功推出企业形象以来,企业形象塑造活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一些企业通过塑造市场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但是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塑造形象的实践中至少存在以下误区:(一)定位不明。简单地说,企业形象定位就是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找到与竞争者的差别。企业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2.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整体评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加快发展,积极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以企业产品形象为基础,塑造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中,在竞争的风浪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重视。 企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所谓企业形象,简要地说就是企业、企业行为、企业活动在社会大众和企业内部成员心目中留下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体现着企业的声望名誉,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承认程度。企业形象一般可以分为显露在外的表层形象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深层形象。前者主要指厂容厂貌、机器设备、产品质量、产品包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有效地位,树立企业形象,是一条有效途径。企业形 象的塑造,包括物质形象的塑造、观念形态的塑造、机制形态的塑造。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优化形象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加入WTO更要求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形象,赢得竞争优势,为此,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通用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形象塑造",正是值得吸收和借鉴的文明成果和管理方法之一,也是一门现代管理艺术.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打开市场,赢得竞争主动权,谋求社会各方面理解和支持的有力手段.因此,对于世贸大家庭新成员的现代中国企业来说,强化"形象"意识,重视塑造自身形象,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胡颖 《前线》1994,(23)
双安商场坐落在海淀高科技开发区。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商场。1993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开业以来,我们把塑造现代商业企业形象作为商场发展目标。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无论老企业还是新企业,从它刚一建立就在自觉不自觉地树立企业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形象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促使员工在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各个企业为战胜对手,从价格、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和竞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对企业形象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的综合,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它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贾珉 《实事求是》2002,(6):59-60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形象是员工形象、产品形象、经营形象、外部形象的统一体。在构成企业形象诸多要素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与进步 ,包含着员工的智慧、能力和创造精神等素质的提高 ,体现着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 ,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因此 ,塑造良好的员工形象 ,其实质是生产经营管理中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本文结合我单位开展塑形象活动的实际 ,侧重谈一下对员工形象塑造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油…  相似文献   

10.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商标已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标志,而成为企业的产品、形象、信誉的综合载体,是十分重要的市场购物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商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注重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实施名牌战略.本文就此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以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硬性竞争,而且还存在着以企业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软性竞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只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信赖,才能占领用户和消费者的心理市场。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占有率,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地位。因此说,努力塑造美好的企业形象,既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素质及其行为在社会上的反映,是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2.
当代的企业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有志于在跨世纪角逐中赢得胜利,一展宏图的企业而言,卓有成效的竞争手段不仅局限于产品的性能、质量、信誉等因素。掌握并导入有效的企业形象(CI)战略,塑造和提高企业形象,已成为所有企业赢得成功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吴健 《党史纵横》2012,(9):34-3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为取得在商品竞争中的地位和全员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的被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并相对稳定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企业的目标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发展创新的必备条件,成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生产知识品牌的重要管理手段,成为提高职工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商品的品牌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已日益重视自身的企业形象和商品品牌的强化和塑造。正在兴起的企业形象塑造(CI)战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所要求的一种趋势,同时对企业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营销资源。塑造企业形象是建设新型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覆盖企业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并为一个综合整体。其要求企业工作起点较高,内涵全面,科学管理.我以为当前要实施这一战略,在工作上要努力实现内外同一、形质同一、群体个体同一、长短同一、使之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经济形象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树立良好的企业经济形象,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企业的经济形象好不好,核心问题在于人。加强人的管理,提高人的素质,是树立企业良好经济形象的根本途径。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强化”: 1、强化职工的形象意识。良好的企业经济形象是在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来的。加强职工的教育引导,要把重点放在诚实守信上,广泛深入地开展献身企业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强化职工的文明礼貌意识、卫生整洁意识、尽职尽责意  相似文献   

16.
如今,商品的功能特点和包装已越来越难以唤起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不再仅仅取决于一般的生理需求,它还取决于对某个企业、某种产品的综合印象和感知。这种印象和感知就是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通常是用品牌来代表的,购买这种商品,能给消费者以某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外产品、技术和资金引进规模的扩充,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将在我国企业展开,尤其是“复关”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将更为严峻。与经验丰富、成就卓著的国际企业相比,无论在营销理念、战略策划方面,还是在销营技巧方面,都存在不少的距离。面对愈益剧烈的国际竞争,这种距离更为突出,并已成为我国企业经营增长的巨大障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差距1:竞争理念落后。国际企业的市场竞争已进入企业形象导向的阶段,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不清楚企业形象的真实内涵及其在竞争中的独特作用。在实际竞争中,运用的手段还停留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营销渠道竞争和广告促销竞争等技巧性策略方  相似文献   

18.
CI 计划是超越传统观念的企业战略,是企业形象战略的总体策划。CI 计划的总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周密策划,从复杂的内外关系中,整理出秩序,进而建立一个共同而单纯的形象——独特的企业形象。此种形象集企业观念、信誉、印象于一体,是对企业感觉的体现。从本质上看 CI 计划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通过塑造介业形象促使企业发展的经营技术。从流程上看,CI 计划是通过设计运筹发展规划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计  相似文献   

19.
CIS就是企业形象战略,是通过塑造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用最经济的手段,取得企业传播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它是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化的产物,是当代企业管理中一种崭新的经营技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财务形象构成企业形象的主要内容。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优良的产品形象和自觉地遵纪守法的形象等共同构成了企业形象,它是企业商誉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笔不可低估的无形资产。财务形象是企业财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