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郁 《前线》2012,(7):126-126
沈从文的小说,有原始的遗风,人性都是本色调的,极少杂然地存在。《边城》、《丈夫》、《萧萧》都有苦楚的盘绕,却内含清秀的美,不幸的生活与真爱的人情集于一个舞台上,人的精神终还没有粗糙下去。有感于城市人生活的堕落,沈氏便以乡下人的纯性灵与之做个较量。他写湘西农村,以诗意的笔触为之,不太注意当时的社会斗争。但从人性的角度去猜想社会深层次问题,也未尝不是一个视角。他觉得都市生活和人们的生存本质有些距离,便做了牧歌的片断,把清新的风吹来,文化的乡土气,便有了别样的寄存。他的作品也具备了小夜曲的美妙,一唱三叹的余韵很足。  相似文献   

2.
据铜仁市滑石乡沈氏后裔述说,沈歧山一支落业湘地后,仍与故土保持往来,经常探亲祭祖,联系密切。沈宏富做了大官后也曾回故土探望;沈从文之父沈宗嗣,也到过故乡行医,留有美名。中国文学巨匠沈从文的家世与铜仁有不解的渊源,沈从文祖父沈宏富的出生地就在铜仁,世缘极近。铜仁市滑石乡沈氏家谱现存四部(套),沈从文属以沈彪为一世祖的一脉,沈从文为第二十二世。沈彪宋末由浙入闽,隐居清流丰山……沈彪一脉的九世祖沈思远(1392-1458)是湘黔边境一带沈氏家族的始祖。明永乐十四年(1416)沈思远科举中副榜,分发江西瑞州高  相似文献   

3.
马永生 《理论学刊》2004,(7):122-124
中国儒家哲学的天人关系包括“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论,这“二论”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天人关系说。可以看出,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几乎无不渗透着儒家文化温柔敦厚、人性本善的气息,无不呈现着的“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浓厚蕴涵。  相似文献   

4.
邵明 《理论建设》2013,(6):81-85
在长篇小说《长河》中,沈从文的现代言说涉及到市场、公共权力、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现代传媒等现代性的关键维度。对于沈从文作品中此类主题的发掘,有助于突破在沈从文研究中已呈凝定之势的文化现代性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5.
一沱江水慢慢流淌着,在阳光耀眼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微风吹拂,带起水面上阵阵涟漪,不知不觉似乎闻到了花香。凤凰古城,山美水美,连名字都如此动人。如今来到凤凰的游人,不少都是仰慕沈从文先生之盛名而来。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湘西人民,外表粗犷、豪放,甚至彪悍,充满少数民族的原始野性;但他们内在朴素、和善,心思极细腻,感情极温柔。几碗酒,往往能让读者透视他们的内心,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总之,是湘西的酒,让湘西人更具湘西味。酒的豪放、酒的缠绵、酒的清醒、酒的威严、酒的多情都是小说的表层意象。作者无论是将酒作为道具,还是作为铺垫,作为转折,  相似文献   

7.
刘子英 《湘潮》2012,(6):32-33
詹乐贫与沈从文情深意浓,是我亲聆沈从文老前辈教诲时得知的。1981年4月2日上午,在长沙市八一路空军招待所2楼会议室,省文联特邀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授、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主讲《我的文学人生》。  相似文献   

8.
以勤奋忠实的创造,执著地展示偏处一隅湘西的风物地貌、人情世态,现代作家沈从文构筑了一个鲜活而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而本文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展示了一代文学大师美好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顾中亚 《世纪桥》2011,(1):66-67
价值选择作为人类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结果关系到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发展。但网络社会产生后,人们的价值选择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发生许多变化。本文以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网络社会中价值选择的内部运行机制,探讨了网络社会怎样顺利进行价值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反映湘西苗族儿女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奠定了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沈从文散文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朴素的纪实美、浓烈的人性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苍凉凝重的悲剧美、神圣执着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11.
郭思妍  张剑利 《党史博采》2008,(10):27-28,32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作为东方国度的日本和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子,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具有一颗孤独的心.这种孤独的心灵,带给他们的小说一些共同的文学特质:孤独的人物形象,人与自然的融合,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对内心感觉的注重.  相似文献   

12.
吕秋薇 《世纪桥》2009,(9):50-52
沈从文的小说描写了美丽的湘西风光,而“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以湘西这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为背景,描写湘西古城普古朴的民风,并借助翠翠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寄寓了沈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3,(4):15-15
我小船已把主要滩水全上完了,这时已到了一个如同一面镜子的潭里。山水秀丽如西湖,日头已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到辰州只差十里,故今天到地必很早。我照了个相,为一群拉纤人照的。现在太阳正照到我的小船舱中,光景明媚,正同你有些相似处。我因为在外边站久了一点,手已发了木,故写字也不成了。我一定得戴那双手套的,可是这同写信恰好是鱼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我不要熊掌,还是做近于吃鱼的写信吧。这信再过三四点钟就可发出,我高兴得很。记得从前为你寄快信时,那时心情真有说不出的紧处,可怜的事,这已成为过去了。  相似文献   

14.
洪彦 《唯实》2004,(4):53-56
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明标准均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有限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研究中,也都把其认定为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或简单地套用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在实践中根据行政案件的不同性质,往往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研究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当有恰当的方法论,从价值选择的角度研究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就是其中之一,在该种方法下得出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既为法官提供了宏观指导,也符合了行政诉讼的目的,能够根据不同性质的行政案件,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刑事法治的核心所在,其宽和的理念及精神指导着当前的刑事立法、司法以及执法活动的有序展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也即刑事政策基于自身的固有属性而在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关系属性。刑事政策价值即自由、秩序、正义、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古典主义的刑事政策、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和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制定刑事政策理念和基础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刑事政策价值目标追求路径,其对价值的选择及侧重对刑事法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程序上的弥补和恢复,从而起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权利,可以起到监督司法机关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量子革命、信息革命、生物革命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自我选择的价值建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自我在做出每一选择时,必然要考虑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我选择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生理上的需要,精神需要更为重要,人类最终所追求的自我存在的价值无非是“真”、“善”、“美”。在社会现实中,自我必然对他我作出一种价值评价,而他我也必然会对自我作出某种反映。否认他我的存在,完全抛弃他我的选择,不是自我存在的充盈,而只能是自我存在的虚无。自我选择的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人的价值选择是人的行为导向,公共行政人员评价机制中的价值选择必然影响行政行为的选择,从而影响政府的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公共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为导向.公共行政人员评价机制的设计理念中应树立人本、民主等价值取向,实现评价实体与程序的双重公正,强调责任、同情、诚信道德价值体系,提升行政人员品质,最终提高行政人员的执政能力,树立行政人员在公众中的威信并取得公众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行政伦理妥协以择恶弃善、择小善弃大善为基本表现形式,是行政人员面临价值冲突时的一种特殊价值选择形式。从起源上来考察,行政伦理妥协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与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却真切地威胁着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行。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冲击,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素质以及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内外兼施,实现对伦理妥协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