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机动,根据我国刑法学界的传统定义,是指推动或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笔者认为,这一定义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其一,这一定义不切实际地扩大了犯罪动机的范围。将犯罪动机说成是发起“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无异于肯定了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也存在着犯罪动机,或者说它至少不能回答它们是否存在犯罪动机。其二,“内心起因”并不是犯罪动机根本的、唯一的属性。事实上,犯罪动机不仅是发起  相似文献   

2.
犯罪动机是推动或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在故意犯罪中,犯罪动机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贯穿于犯罪行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犯罪动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是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学、预审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课题。 一、犯罪动机的职能 犯罪动机在犯罪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即犯罪动机的职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始动职能。亦称激发犯罪的职能。始动职能是一切动机的首要职能。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首先起的是始动、起动的唤起作用。犯罪行为正是受犯罪动机的激发而产生。犯罪动机是犯罪人行动的内部原动力,是主观上的直接原因。犯罪行为是犯罪动机推动的结果。作为动力,就有强弱的不同。当犯罪动机初始萌芽,处于微弱状态时,还不足以引发和推动犯罪。如果发展到犯罪决意形成阶段,说明罪刑动机已发展到一定强烈程度,并确立与实现犯罪动机相应的犯罪目的、手段、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出现时即付诸实施。不论是预谋故意还是突然故意,都是由一定强度的犯罪动机所激发,所不同者,预谋故意的犯罪动机有一个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而突然故意的犯罪动机是在情境的强烈刺激下一刹那间形成,几乎同时进入决意,立即引发犯罪行为。激情犯罪就属后者。犯罪行为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3.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或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而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动机和目的是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犯罪人主观恶性大小的重要因素和定罪量刑时必须考虑的情节,动机和目的已被审判实际工作者所重视。而作为构成犯罪心理的因素之一,它  相似文献   

4.
犯罪活动是由犯罪需要和犯罪动机所驱使的。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着始动、导向和强化的作用。而犯罪需要则是构成人的动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 ,为犯罪动机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单位犯罪意志是构成单位故意犯罪的核心要素,是认定单位故意犯罪的关键.但在司法实务中,如何判定某一犯罪行为体现的是个人意志还是单位意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审判人员往往痛苦地徘徊在个人与单位之间,难以作出决断.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单位犯罪意志及其司法判定,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及司法实务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犯罪动机是推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犯罪动机在支配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主体内外因素的变化而使犯罪主导动机恶化 ,即犯罪动机向更加罪恶的方向发展 ,激发更加恶劣的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的恶化是有规律的。影响犯罪动机恶化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犯罪主体所面临的恐怖程度 ;二是犯罪主导动机的罪恶程度和犯罪主体的自我评价 ;三是犯罪主体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7.
犯罪动机是犯罪主体的恶性需要超出社会允许的范围而又不能自觉进行调整和压制时,在环境条件具备和特定目标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种激发并维持其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犯罪动机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在侦破案件和审判案件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与预防犯罪有密切关系,因此,减少或消除犯罪主体产生犯罪动机,是预防或减少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试析强奸犯罪的动机韩轶,方超英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强奸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也就是说,犯罪分子是抱着奸淫妇女的目的,来实施强奸行为的。强奸犯罪中,犯罪人追求的目的是相同的,其动机却有所区别。研究犯罪动机,对于正确地定罪量刑是很有意义的。1.性动机...  相似文献   

9.
犯罪客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受到刑法理论上的抨击。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概念首先是提示犯罪的本质属性———社会危害性,即犯罪行为对特定社会关系的侵犯,因此犯罪客体的意义已包含在犯罪概念中,应将犯罪客体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犯罪客体不是犯罪构成的内容,而是犯罪概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犯罪既遂标准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犯罪既遂标准问题上 ,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犯罪目的说、犯罪构成要件充分展开说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犯罪既遂的标准应当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特定犯罪要求的法定犯罪结果。把握犯罪既遂的标准还应该注意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