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其作为抗原物质,注射易感牛体后,可刺激有机体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地预防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这已经通过试验和在生产中大批推广应用后,取得明显免疫效果而证实,然而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能,仅在预防环形泰勒焦虫病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免疫泰勒属中的其他种(牛瑟氏泰勒焦虫)能否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考虑在家畜原虫学的免疫中,在同属异种中通过一种虫苗,能在同  相似文献   

2.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于1967、1969和1970年在宁夏地区,对危害牛只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进行了人工免疫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证明,裂殖体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能力,并能保护被接苗牛安全渡过泰勒焦虫病流行季节,从而给牛泰勒焦虫病的防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予西伏牛山区,为我省养牛数量较多的县之一。牛焦虫病从1966年确诊以来,病型不断变化。1981年以前,当地以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发病率较高,1982年以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今年,该病约占焦虫发病率的90%以上,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由于病程长,患畜机体消瘦,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一)对卢氏县瑟氏泰勒焦虫传播者的初步看法 据文献记载,苏联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是二棘盲蜱,国内材料报道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有长角血蜱和二棘盲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1年组织河南省畜禽寄生虫普查时对卢氏县蜱种类的鉴定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和微小牛蜱。我们从临床检验结果来看,瑟氏泰勒焦虫和双芽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1979年5月畜禽疫病普查时,榆中县、社畜牧兽医站及当地群众反映:近几年来在榆中县马坡、南坡弯、上庄、新营等地区发生一种羊“硬病”,每年春季3~6月份发病,肩前淋巴结肿胀,四肢及躯体发硬。经普查组调查,并于1980年5~8月份深入发病地区羊群调查、诊断、检验,查明为绵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体为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和隐藏泰勒焦虫(T.recondita)。  相似文献   

5.
泰勒虫病是哺乳动物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 ,常呈地方性流行 ,乳牛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新疆一些地区每年 5~ 8月常发生乳牛环形泰勒虫病。近年来 ,笔者等在乌鲁木齐及石河子地区接诊了一些非典型性乳牛环形泰勒虫病 ,此类病例与以往临床上见到的泰勒虫病有较大差异 ,常被误诊 ,以致耽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乳牛死亡。1 临床症状2 0 0 1年 6月 ,石河子市 1头 2岁的中国黑白花牛发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行动迟缓 ,鼻镜干燥 ,眼结膜苍白 ,两眼睑有黄豆粒大的出血斑。心跳加快 ,90~ 110次 /min ;呼…  相似文献   

6.
低温保存家畜寄生原虫,国外多有报道。关于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ulata)的低温保存,B.T.(1973)证实用液氮保存环形泰勒焦虫495天仍存活。等(1975)认为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以10~15%的甘油作保护剂,用干冰先冷却到-70℃后入液氮,保存120天仍有活力。国内仅张中行等(1980)作了人工培养的环  相似文献   

7.
用含环形泰勒虫的血液接种除脾牛,将红细胞中的虫体制成抗原,建立了总量为0.6ml的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人工感染牛血清中的抗体在感染后5d即可检出,30d达到最高峰,持续8个月。检测43头已知感染牛,42头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56%;35份安全区牛血清,均呈阴性,没有假阳性反应。环形泰勒虫抗原与瑟氏泰勒虫血清有轻微的交叉反应,与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牛边虫、伊氏锥虫、日本分体吸虫病牛的血清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275份牛血清进行了环形泰勒虫病血清学调查,表明其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用于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虫体经缺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传播给牛体后,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内发育成裂殖体(schizont),即柯霍氏小体(Koch's bodies),然后侵入红细胞形成配子体(gameto-cyte),可引起牛只严重发病,甚至死亡。裂殖体具有很强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目前,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已能使裂殖体长期地在体外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虫体的生长繁殖特性和环形泰勒焦虫病的疫苗免疫,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国产贝尼尔制成以来,甘肃省兽医研究所和甘肃省兽医药品厂曾做过临床毒性和对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疗效实验;他们又和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做过对乳牛双芽焦虫病和瑟氏泰勒焦虫病的疗效试验;山东省济宁县兽医院做了对马媾疫的疗效观察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后国产贝尼尔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镜检诊断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对隐性感染,轻度带虫和缺乏配子体的感染诊断困难,而且受到制片与染色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特别是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似形态虫体的鉴别诊断上更为困难。我们应用间接血凝(Lndirect haema-glutirotion INA)试验诊断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效果令人满意。并能揭示患病动物的抗体和虫体的消长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兽用血虫净为国产新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用于血孢子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但因经验尚少,在使用过程中,个别地区、个别病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有关地区反映,补充注意事项如下: 一、瓶签标明的剂量范围:3.5—7.0毫克/公斤体重,其中7.0毫克高剂量,应限于环形泰勒氏焦虫等较顽强的虫体,并且是重症病型。  相似文献   

12.
临洮县南部地区羊“腰腿硬病”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县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羊的疫病,因病羊腰腿发硬,行走迟缓,群众称其为羊“腰腿硬病”。据潘家集公社11个生产队的调查,1980年发病率为14.9%(羔羊为42.6%),1981年因干旱降为6.42%(羔羊为21.6%)。1980年致死率达88.2%,其中羔羊死亡率达36.2%。为了明确病因,我们对7个公社61个生产队的本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系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为绵羊泰勒氏焦虫(Theileria ovis)。  相似文献   

13.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二棘血蜱(长角血蜱)在牛体吸血寄生时,将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给易感牛体后,导致发病的。 该病最早由Bn、Yhcrmo,3,和H.A.ⅡOXTOpeB于1930年在苏联境内发现,1960年以后在我国贵州、甘肃、陕西、青海、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也陆续见有报道。近年来,该病流行面积逐渐扩大,对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于1983~1984年开展了牛瑟氏泰勒焦虫病药物治疗试验,采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观察了药试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磷酸伯氨喹片杀虫效果最好,治愈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为我国北方地区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裂殖体(Schizont)或柯霍氏小体(Kochs bodies)是泰勒焦虫在网状内皮系统发育阶段的一种形态,主要寄生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的网状细胞和成淋巴细胞内,具有很强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目前,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已能使裂殖体连续不断地在体外繁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们以人工感染的方法,应用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 hispiuosa)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对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播能力的试验观察,结果发现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并且肯定了该蜱的稚虫期和成虫期处于饥饿状态时均能传播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原导致易感牛只发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在自然界中所表现的明显季节性与该蜱在自然界中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978)和王奉先等(1980)先后报告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nesis)是青海一些地区羊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蜱,随后甘肃省甘南、兰州地区和临洮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区的传播媒介蜱亦认为是青海血蜱。有的报告认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是疑似传播者。关于此两种蜱的生活习性,也有人作过研究。 在宁夏南部泾源、隆德两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地区,青海血蜱大量分布;此外,疫区内侵袭羊的蜱尚有森林革蜱,在草场和羊体上出现的数量远不如前者众多。为确定宁夏疫区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1971年曾用国产贝尼尔对黄牛的临床毒性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做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确定国产贝尼尔对乳牛的安全性和对乳牛血孢子虫病的疗效,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药品厂、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于1971年4~9月份在贵阳奶牛场共同进行了下述试验。通过试验基本上肯定了贝尼尔对乳牛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幅度,并认为该药对乳牛轻型瑟氏泰勒焦虫病、双芽焦虫病有很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环形泰勒焦虫补反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报道,补体结合反应(CF)是动物和人感染原虫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 ( 1966)用环形泰勒焦虫红细胞型虫体作抗原。检测了实验感染环形泰勒焦虫牛的补反抗体,对补反阳性牛进行攻蜱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牛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P.Hooshmand-Rad等(1971)利用环形泰勒焦虫组织培养物作抗原成功地测定了牛体注苗后血液中的补反抗体。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20.
用层析法制备的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annulata)抗原用于ELISA试验,检测62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96.67%;在疫区检测150头份牛血清,阳性率80.43%;在瑟氏泰勒虫流行区检测454头份牛血清,有交叉反应,阳性率28.19%;检测89头份安全区牛血清阴性符合率100%。用正常红细胞抗原和环形泰勒虫抗原分别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牛作了特异性试验,结果ELISA前者OD值为阴性,后者OD值为阳性。2头人工感染牛于接种后14~20天测出抗体,3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其中1头牛接种后12个月ELSA值仍明显高于健康于。环形泰勒虫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3/4的阳性反应率,证实环形泰勒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