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反腐的道路上,人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途径,在法制化的今天,制度反腐正以其独特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正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本文将从制度反腐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度反腐体系的建立提出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唐律作为研究对象,从预防、监察、惩治三方面评析唐律中反腐惩贪的法律制度,揭示唐律中许多惩治腐败的法律思想、措施等对现代惩治贪污的斗争仍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08,(20):65-65
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受贿2226万元,其妻付尚芳为夫洗钱943万元一案成为重庆市的最大受贿案和因亲属受贿被以洗钱罪指控的全国第一案。如何援用洗钱罪条款惩治贪腐,国际反腐制度中的反洗钱法律又是怎样的,本期聚焦反洗钱话题。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深入,并加大了制度反腐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尽管如此,腐败的势头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5.
姚佳 《犯罪研究》2013,(4):38-43
近年来,在中央的权威认可肯定和地方的相继推动之下,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公民新型的监督方式与反腐手段,对推进反腐败事业与落实公民民主参政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对网络反腐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公权力的跟进,其法定依据仅为从支配、管理角度出发的政府临时性文件。表面“喧嚣”热闹的网络反腐,要在真正发挥反腐实效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其他合法权益,就必须以相对独立的制度定位,在我国当前反腐败制度体系下,进行理性的制度设计,并与权力反腐相互促进,共同走制度反腐的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3,(6):10-10
人民网观点频道2013年1月24日发表邓海建的评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首次在媒体前亮相时,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表露反腐决心;17日上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谈及腐败问题,习近平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此后,  相似文献   

7.
林喆 《检察风云》2007,(24):26-27
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将他的意志强加于他物,使之产生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其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机制,它的可交换性和不平等性,以及能够增值的特点,使它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扩张而被滥加使用.……  相似文献   

8.
侦查制度改革的法律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磊  张斌 《政法学刊》2001,18(4):1-4
滥用侦查权力是学界提出的侦查制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在实践中表现为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非法行使侦查权力的现象.对于如何改革,学界不乏一些激进的主张,其中以要求对警察权力进行严格控制和立即赋予嫌疑人沉默权为代表.通过运用法律文化为分析工具,可认为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滥用侦查权力是局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内部不引起司法体制剧烈震动的措施逐步解决.而上述两种激进的主张在人、事、物等社会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都有虚置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4,(27):12-12
《钱江晚报》2014年9月2日刊发刘雪松的文章:日前,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系列文章之三——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嗅觉灵敏的读者迅速从这篇文章中得出这样的判断:通篇文章,观点鲜明地直指“廉政建设出问题先追责党委书记”这个敏感主题,应该不会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0.
张墨宁 《政府法制》2012,(31):38-39
“豆腐渣”工程的背后离不开腐败的侵蚀,这已是公开化的潜规则。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工程腐败便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而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使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天津检察》2009,(4):39-39
刑事和解程序实质是公权力(刑罚权)与私权(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之间为达成合意而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其所面临最大的质疑在于刑罚权作为国家权力怎能因为私权主体意识的介入而作让渡呢,此时的公诉权又应该怎样摆位呢。  相似文献   

12.
一、民事权利要素上的距离及公证制度的有限性 在司法制度中,公证制度属于以非诉方式来对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潜在民事权利加以现实保护的一种常规法律制度。而民事权利则属于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对于其他特定的或不特定民事主体所享受的法定权利。那么,这种民事权利是否能够直接得到公证制度的法律保护呢?这就需要我们围绕着作为民事权利制度四要素的民事主体、民事交往、法律事实以及民事权利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公证制度的本质职能深入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的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时也是金融市场的个体成员,不仅有个体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具有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益需求。因此,在金融市场中,作为意志表达的意识形式的权利,就形成了个体性金融权利和社会性金融权利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其个体性权利主张的对象是具有平等地位的金融相对人,其社会性权利主张的对象是金融自律组织和政府。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政府是金融货币主体社会性权利的主要供给者,在实现金融社会性权利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主体最核心的社会性权利,是中央银行行为的准绳。我国中央银行行为必须以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主体的客观的现实的需要为其磁针的指向。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宪政框架下的性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定位是其合法性论证的深层需求,同时也是排除制度设计困扰的必然要求。在宪政框架下,基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功能差异,可以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定位为权利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即批评与建议权的具体实现方式具有宪法依据。在这一定位下,通过可操作的程序设置和国家义务的履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不会减损,它将更注重公民的自愿参与性、民主性、程序性、外部性和有效性,其终极价值目标在于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1世纪初才倡导将司法考试制度落实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得我国法律行业逐渐向着职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依照司法考试制度中标准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高质量法律精英.近几年来,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中通过实行司法考试制度,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设法治储备大量的人才资源.但是当前在推行司法考试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16.
余振国 《江淮法治》2010,(19):52-53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独特地位和职能是宪法赋予的,也是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因此其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一、人民群众通过人大发挥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主体自然就是人民群众。那么人民群众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挥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李国岭 《中国公证》2006,(12):67-68
一、我国公证制度沿革中的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有句话说“有权利必然要有救济”,也可以说“没有救济途径的权利不能称做真正的权利”。因为仅有观念上的权利而没有转化为权利主体实在行使的状态,这种权利并没有达到人们设计该权利的真正目的,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权利。同理,在公证法律制度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仅满足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状态,而不为相关权利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济途径,那么该法律规范制定的良好初衷必然无法得以实现。我国对公证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证程序规则》中,笔者以该规章的变迁为主线,分为三段时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4,(5):4-6
随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生效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将出现“三个转变”,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  相似文献   

19.
公证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方面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公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证是一项重要的信用制度公证之所以作为一项信用制度,从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及外在社会对其评价上得以肯定。一是从公证在法律上的地位看,公证是行使国家证明权的中介机构。公证制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项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公证的…  相似文献   

20.
邹明宇 《人民司法》2012,(24):89-91
【裁判要旨】合同无效制度是对合同自由的限制,是国家运用公权力对当事人民事行为所进行的主动干预,且无效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违法性,时间的经过不能改变无效的法律性质,故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应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但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返还或赔偿损失请求权,则属于请求权的范畴,应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