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的自我保护方式,相对于票据债权人的请求权而言,也是票据债务人的一项权利。票据抗辩的事由包括基于票据本身的事由发生的抗辩,也称物的抗辩;基于人的事由发生的抗辩,也称人的抗辩。票据制度在规定抗辩的同时也对抗辩进行了限制,在限制的同时又规定了例外。这样一个完美的制度对票据犯罪侦查具有抑制票据犯罪的得逞、为票据犯罪侦查赢得时间和确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票据转让中的特殊情况,《票据法》特别设置“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票据交易和使用的安全。票据善意取得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具有提供票据鉴别真伪和查清票据流通关系的直接作用。还具有为侦查提供直接的犯罪线索和防止犯罪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票据诈骗案件侦查中应把握以下要点:查明票款存入、支取、转账的经过;查明银行工作人员是否参与作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控制;查清赃款去向,并予以冻结;提取、固定犯罪证据;串并同类案件,广泛收集线索;深挖犯罪,查明票源。  相似文献   

4.
票据犯罪侦查是经济犯罪侦查的一种,其侦查对象具有特殊性、侦查工作易受干扰性和侦查途径具有独特性。票据犯罪侦查的关键也因不同的票据犯罪类型而不同。侦查程序与一般经济犯罪侦查程序基本一致。因票据犯罪的多样性,票据犯罪的侦查途径也具有多种,主要是围绕票据与票款的流向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5.
票据诈骗罪侵犯的公私财产所有权既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又包括其他生产经营企业或经济主体的货币或实物财产,还可以以虚假票据偿还债务或者支付费用等间接方式来实现。票据诈骗犯罪的立案应注重初查获取证据,防止介入票据纠纷或其他经济纠纷,尤其是针对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更须引起注意。票据诈骗犯罪呈现职业化、团伙化、智能化等特征,应从犯罪疑疑人、票据伪造和变造手法、票据流转环节、串并案件等方面确立侦查途径。侦查中,应获取证据证明犯罪行为人对自己所使用票据之非法状态具有明确认识,如果不具有明确认识则不能以票据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6.
非法出具票据,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开立银行汇票及银行本票。非法出具票据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非法出具票据罪的犯罪场所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为存在非法出具的票据,所以易于确定犯罪嫌疑人。非法出具票据犯罪具有隐蔽性,查证难度大。对于此类案件应从银行出具票据的处理手续...  相似文献   

7.
论伪造、变造票据犯罪案件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造、变造票据犯罪案件具有单独发案率低,常伴有其他关联犯罪,在一段时间范围内连续犯罪等特点。司法实践中,立案前应注意对此类案件的初查,并根据其案件特点,针对此类犯罪的犯罪方法,从加大对关联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力度,审查犯罪工具及票据专用纸张的销售情况,查找具有犯罪技能的嫌疑人员等方面展开侦查。  相似文献   

8.
空白票据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票据现象.为了使空白票据发生其应有效力,必须赋予持票人空白补充权.持票人对票据进行补记时就可发生使未完成的票据成为完全票据的效力.空白补充权是一种形成权,其权利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行使,其他人不能干预.在持票人行使空白补充权之后,空白票据成为完全票据,并且被视为自始存在票据权利,但任何权利人不得滥用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9.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权利人如不提示票据,就不能行使票据权利,如不缴出票据,就不能受领票据金额。因此,票据的占有与其票据权利的行使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持票人所持票据一旦丧失,并不意味着其当然丧失票据上的票据权利,因为票据的丧失并非基于票据权利人的真实意志,从公平诚信原则出发,法律仍须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失票人仍可依票据法规定的救济措施得到权利上的补救。关于票据丧失的权利救济,在若干问题上学术界认识不一,法律规定亦未臻明确,有必要作一探讨。一、“票据丧失”的适用范围1.对“票据丧失”的准确…  相似文献   

10.
票据救济途径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及其组合。通过对救济途径的利弊和特别问题的分析,给出了适合票据特点的票据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人大代表议案的提出和处理过程中均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的质量,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要针对不同情形依法选取多样化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2.
转走银行客户资金型票据诈骗是指票据诈骗犯罪嫌疑人以银行客户资金为侵害对象,利用票据诈骗手段将该资金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在银行与企业双方都存在漏洞时,银行内外人员勾结,伪造或盗用财务专用章,使企业的资金被转走。银行票据诈骗案之所以“成功”发生,与银行票据业务涉及环节多、监督管理过程长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具票据的业务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结算途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相应的票据责任和可能的财产风险。实践中,一些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出于种种原因违反法律规定,非法为他人出具票据,从而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我国关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规定已较为完备,但是对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构成要件问题还存在研究的必要。文章在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违规出具票据罪的客体、客观行为、主体和主观四个方面对其构成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我国刑法理论中对该罪的研究以及实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票据抗辩权     
票据抗辩是票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连接票据权利和票据义务的纽带,起着平衡票据权利人与票据债务人两方利益,保护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票据抗辩权涉及包括票据行为的性质、票据伪造、票据变造、票据更改等知识点,是全面理解票据法的突破口。本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票据抗辩的各方面内容,也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公约及其他国家关于票据抗辩的制度,进而分析我国《票据法》及相关法律文件对票据抗辩的规定,指出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笔者个人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FOB合同项下,当提单由于某种原因滞留在卖方手中时,卖方此时已经钱货两空,同时由于卖方非运输合同当事人,又无法证明自己是提单的合法持有者,因此在诉讼中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票据应运而生。然而,电子票据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完善,更加需要法律给予其更加充足的空间去发挥作用。在法律上界定电子票据的内涵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的逻辑基础和起点,电子票据的现实应用与现实法律的冲突有必要寻求协调和解决之道。制定与电子票据相关的配套法律规范,并为电子票据专门立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企业和银行相勾结,把真实的商业承兑汇票、伪造的贸易背景材料和银行的虚假贴现相结合,办理转贴现、再贴现骗取银行资金,名义是“融资”,实际是票据诈骗犯罪。公安机关应理顺公、检、法机关的纵向联动机制,建立银行、企业、工商等部门的横向协作机制,在始终坚持打击票据诈骗犯罪的同时,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提供防范指导、信息咨询和法律帮助等方面的服务,在防控、打击票据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教案的著作权问题中,教案是否是作品、教案著作权归属、教案本物权归属三个问题的结论是:教案是作品,编写教案产生的是演绎作品;教案属于一般性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教师个人所有,但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教案本的物权归教师所有。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为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 ,要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制定鼓励陈述的措施 ,建立非自愿陈述的排除规则 ,建立特定案件沉默权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绑架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案件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绑架案件侦查中应该以确保人质生命安全为前提,一方面要积极寻找被绑架者下落,男一方面要及时确定作案人。侦查机关应当做好出警和前期处置工作,确定合理的侦查范围和侦查途径,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解救被绑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