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通报说:“2006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依法宣告1464名刑事被告人无罪。”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6年,我国有近5万人被法院依法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2.
疑罪从无     
数据:宣判无罪 去年激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明在去年年底介绍,自2003年以来,北京市法院经过严格核对事实、证据,已对因不构成犯罪和证据不足的23名被告人宣判无罪,其中13人为公诉案件,10人为自诉案件。在起诉到法院的刑事案件中,因证据不足,经过法院同公诉机关交换意见,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137件,自诉人撤回起诉的72件。而在这一信息公布后,又有几起受媒体关注的大案涉案当事人被法院宣告无罪。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去年上半年就对三名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了“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其中包括一起嫌疑人供认的“妻子毒杀丈夫…  相似文献   

3.
傅珊 《人民公安》2006,(5):58-59
2005年4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法院依法对余祥林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再审。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公开开庭审理,法庭确认于2005年3月28日回到家中的张在玉确属其本人,原审判决认定的余祥林杀妻事实失实,余祥林被当庭宣告无罪,立即释放。  相似文献   

4.
朱汉平 《人大研究》2003,(11):42-44
每年 ,各级人民法院提请各级人代会审议的工作报告中 ,都有一些无罪判决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 ,五年来 ,有 17870名公诉案件的被告人被宣告无罪 ,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 1.5倍 ,法院扼守住了正义的关口 ,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了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尽管无罪判决在刑事诉讼中只占极少数 ,但它的法治意义和它对社会及当事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判决案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无罪判决的概念无罪判决 ,就是法院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 ,确认被告人无罪 ,或认…  相似文献   

5.
9月13日下午,湖南省南县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陈新平犯故意杀人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处被告人陈新平故意杀人罪不成立。”随着审判庭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声,历时6年经历6次审判的“杀妻犯”陈新平终于被宣告无罪,其法律意义极为深远。可以说,此次陈新平案的判决是一次法律的救赎,同时也是一次对法律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山在城内,城在绿中;富江环绕,人融于画。"这个曾经描绘在纸上的蓝图如今在富川已成为现实。富川,这个千年古城正以其日新月异的速度成为桂东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多年来,富川始终以把县城建设成"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特色突出"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监利县人民法院朱河法庭原副庭长李绍华涉嫌枉法裁判,该县法院于2000年4月1日对该案作出判决,宣告无罪。但此案经监利县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后,又几经周折,终于在荆州市和监利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得到了纠正。法官李绍华终究没能逃脱法律制裁。1995年9月至10月间,湖南省长沙市东方红农场粮油贸易公司(以下简称粮贸公司)与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粮管所(以下简称粮管所)签订了一份总价款为103.5万元的100吨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在证据不足或虽有相当数量的证据能证明被告人有罪但存在合理怀疑的情况下,实行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疑罪从无.但由于被告人的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害的被害人,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被告人宣告无罪的情况下,如果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占优势,则被告人虽不受刑事制裁,但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发生在四川省叙永县的一起破坏选举案,终于画上句号。二审裁定,驳回抗诉,维持一审的无罪判决。这是一起由父亲"打招呼"举荐儿子,被选民联名推荐选区外选民作为镇人大代表候选人,而当选代表所引发的破坏选举案。该案最终被宣告无罪,其积极意义可圈可点。据二审刑事裁定书披露,公诉机关指控,在  相似文献   

10.
章雯 《观察与思考》2006,(12):60-60
<正>如果说一个人坐上了大学校长的位置;如果说一个人有了引以为荣的财富——一双娇人的双胞胎女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另一个浙江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如果说一个人已经以其“HU理论”成为省内著名乃至全国也有一定影响的管理学家,我很难想象这个人的下一个追求会是什么,这个人是否还会有梦想。当我作为听众坐在台下倾听他讲自己最伟大的梦想时我得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找知情人作证成了社会公认的一大难题。申志恒被指控强奸,经2次公诉、4次裁判最终被宣告无罪。然而除申志恒之外,其父申发精和两个证人被逮捕关押8个月之久,其余4个证人被拘传后罚款8000元。为什么人们对作证畏之如虎?从申志恒案当事人及证人的遭遇中我们不难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农民出身的人大代表的“特异”举措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甚至隐隐感到这个来自乡野的民意代表将会走进人大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历史,成为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这个人叫何维军,是湖南省溆浦县岗东乡村民,同时也是一个在当地颇有威望的县人大代表。何维军突然间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他干了一件许多人大代表料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也被用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头上……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已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模式了。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诗人,既爱国,诗又写得好,人们爱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  相似文献   

14.
和4年前的韩日世界杯相比,德国世界杯不见了中国队的身影,比赛又总在凌晨进行,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中国球迷习惯的世界杯。从1978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世界杯的影像,到2006年国人发展到“全民皆球”,世界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非法定节日”。近日,新华社更是刊发一篇评论,称世界杯已经成为中国人“四年一次的春节”,那么这个“春节”到底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可能使自己成为—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除非自己真正不想再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谁也不想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中多余的人而被迫离去。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我不们需要斗争精神了吗?□王殿华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斗争—也许有些人对这个词反应过敏—不仅应该成为维护我们自身权利的锐利武器,更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成为融入我们个性品质中的一种刚强精神。“必须进行斗争”,这是自然提供给人类的一条极聪明的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商业年代,文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在一致的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去完成一件让每个人都可能获益的事业——以利益的名义,让文化成为工具已经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共筑和谐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迫切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痛恨身边那些一破坏人际关系和谐的丑行丑事,我们都渴望成为『人际关系的高手』。有专家曾经作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他问大家,你是一个积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吗?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他  相似文献   

19.
作为财富和天才的象征,盖茨受到很多人崇拜。这个没有什么背景和资金的穷小子,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当年甚至大学尚未毕业,也同样能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富翁。  相似文献   

20.
这个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日常的平静,让大多数人都过上了一段长时间的“宅家”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也关心经历这一切的人。没日没夜地刷疫情信息,或许成为很多人“宅家”时光的写照。这段“宅家”生活,也让一些人多了静下来的时间,他们阅读、思考、学习更好地陪伴家人。“宅家”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场疫情过后,一定有更多的变化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