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05方案"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对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正确把握是如何讲好这门基础性课程首要的基本问题.通过从学科特质出发,重点分析本课程的实效性内涵,实效性特征以及实效性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政治经济学部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在确保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全面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科学取舍、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上着手,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的哲学基础.当前,"概论"课的教学现状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知识真理性传授,轻价值认同培养、忽视认知主体的实践性需求.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教育与价值认同教育相结合,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诸多误解,这些误解是与客观事实完全相背反的,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应用、解读的历史,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意义、进程、成果、规律和经验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的,但它又同共产国际七大改变领导方法的决定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在会上达成共识;此后相当长时间,它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命题一起,在党内广泛使用,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和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概念相继提出;中共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主要由于外部原因的影响,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提法有所改变,实际含义未变,后在中苏两党论争的背景下,毛泽东曾在中央会议上重提“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启示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重新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近年来党内学习兴趣淡薄.干部理论素养下滑.整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被“口号化”、“标签化”和“边缘化”的现象。社会上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要“超越马克思主义”、要“去马克思主义化”。上述现象提醒我们: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背景下.在形形色色的怀疑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情况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好,都有可能发生偏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阵地。党培养和教育干部主渠道的党校就更有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而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原原本本研读原著,在研读原著中把握原理。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护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实事求是"是其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是其根本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则是其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9.
夏斌文 《人民论坛》2020,(6):132-133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沧海桑田中读懂历史必然,感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美;透视皇皇巨著读懂实践真理,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之美;在开创时代新篇中读懂实践力量,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之美,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党史学的角度,剖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它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联系、与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或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解读,就会产生不同的传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传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然而,正确的理论需与本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产生理论本身所应有的效用.这一经验总结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却是一渡三折、时断时续的.这一历史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双百方针"是促进我国艺术发展、科学进步、文化繁荣的一项基本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双百方针",贯彻"双百方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把坚持"双百方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科学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面向世界参与全球化的需要,又是立足中国现代化的现实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包含着"谁来化、化什么、怎么化"的问题,其基本内涵可以用数字概括为"一、二、三、四",即围绕一个科学命题,进行两项伟大实践,通过三条实现途径,形成四种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在"相结合"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郭伶俐 《传承》2013,(2):34-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首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与当代意义",该课程先入为主的教学内容是现实为该课程教学提出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的认可表明了该课程教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马巍  李兴刚 《思想战线》2007,37(1):36-40
从对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到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的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一脉相承,并且始终倡导和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自觉的理论转型。这一转变尽管还处在开端 ,但是它的意义是十分伟大的。有了这一伟大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历程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又将面临新的大发展的机遇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面向 2 1世纪的明天将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摒除形形色色的干扰,从应然性建构、路径反思、实质解读、愿景展望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结舍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将列宁侧重的"政治领导权"深化拓展为"文化领导权".这一思想不仅为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确立与稳固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现时代的生命力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