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反清复明遭镇压的洪门组织成员流亡南洋各地,在东南亚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华侨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并对一些殖民地政府造成威胁。他们一方面是当地华侨华人的保护者,也存在着协助当地殖民政府管制华人的一面。他们同所在国人民共同反殖民统治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研究近代洪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追溯当代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及东南亚党派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籍社群结合起来的汀州(龙岩)社群,被纳入福建籍社群,以槟榔屿福建会馆的成立为标志,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陈静 《理论月刊》2010,(7):142-14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世纪以来,以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就此命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以期全面认识文学传统和经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志鹏 《传承》2013,(8):26-29
马克思之名最早于19世纪末由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中国留日学生开始了解和宣传马克思及其学说。1912年到1917年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者在宣传无政府思潮的同时也成了向中国引介马克思学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巴志鹏 《传承》2013,(10):26-29
马克思之名最早于19世纪末由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中国留日学生开始了解和宣传马克思及其学说。1912年到1917年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者在宣传无政府思潮的同时也成了向中国引介马克思学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不仅在编年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层面上真正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即将逝去和正在到来的世纪,人们开始回顾和反思.当我们把历史的脚步移回到19世纪——20世纪的转折点时,仿佛听到曾惊醒19世纪西方世界温馨沉梦的哲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呐喊;似乎看到"激荡百年"后世纪的地平线开始倾斜,瘟疫一样的世纪末情绪,以迷惘、空虚、不知所措、绝  相似文献   

8.
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林 《前沿》2005,(8):140-143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最初研究人类早期的法律制度在不同文明中的表现、功能及其变迁,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研究。本文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的历史基础上,对法律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作了总结和归纳,最后阐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内外形成了一个研究侨批的热潮,本文主要以比较的角度,从侨批业发展过程中早期批馆的成立情况、战时新汇路的开辟和同业组织的早期概况、侨批馆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究潮商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的法治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法治思想对于中国的法制变革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法治思想中也包含了近代较为先进的国际法思想,为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孙中山的国家主权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沙永宝 《前沿》2008,(10):28-31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提出的一种理论,灌输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已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和发展这一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理论实践的“生态环境”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就注定了灌输理论实践当代发展的必然性;随着“以人为本”理念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主题,灌输理论实践也被自然地放到了这一理念的视野下被加以审视和分析。灌输理论实践当代“人本化”的发展不仅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更有其实践“人本”理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专业社会工作萌芽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工作集中表现为通过政府、社会慈善组织、民间机构、社会志愿者以及少量接受过培训的受薪人员实施的各种社会救助方面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邓礼坤 《求索》2012,(7):147-148,120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问题小说"写作模式发展和巩固了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问题小说"写作的作家们在文学上都有着很深的艺术功底,他们都能够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文笔,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实在感触真实自然地叙述出来,反映和揭示出时代的尖锐性现实问题。这类写作模式实际上是肯定了"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的生活,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原则,因此,"问题小说"的创作对"贴近社会、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侨批是广东、福建等侨乡在近代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侨乡文书之一,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是最早深入研究侨批的少数学者之一。1990年代以来,饶宗颐先生十分关注和重视侨批的挖掘与研究,提出了"侨批的价值与徽州文书相等"的观点。他以崇高的学术声望推动了各界更加重视侨批的征集、保护和研究工作;他积极支持侨批申遗工作,为侨批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史记·货殖列传》时代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这个时代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季年,止于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元鼎年间,历时四百载。这个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而西汉文景时期则是高峰之巅。至汉武帝时,由于政府实施了打击商贾的政策,致使盐铁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国清 《前沿》2012,(21):181-183
17世纪以来,在西方,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进步观念产生并俘获了越来越多的人.19世纪末,进步观念传播到中国,被国人广泛接受下来.进步观念改造了中国原有的革命观念,并与革命等观念一道,塑造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进步观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些人转向批判进步观念.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步观念都逐渐显现为一个成问题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概况19世纪末,英国最早利用金属受热膨胀的原理制成了感温传感器件自动通报火警。20世纪初,英国火灾保险公司委员会首次发布了具有规范性质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安装技术规定。20世纪中叶,英国消防科学研究所和火灾保险公司委员会联合制定了 BS3116《点型感温探测器标准》。迄今为止,感温火灾探测器仍然作为自动探测火灾的传感器件,广泛应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南进,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方向之一。19世纪末以来,随着台湾的割让,日本取得了地理位置更加靠近南方的南进据点,在日本帝国主义南进扩张中,台湾殖民总督府开始扮演着日益积极的角色。本文即拟以福建官脑局案为中心,对20世纪初期台湾在日本南进战略中的地位,作一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体育冠名权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光前 《新东方》2005,(8):52-55
冠名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大学校园内,它最初是各大学获取赞助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到70年代,美国诞生了第一宗体育冠名权交易。80年代,体育冠名权交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到90年代,体育冠名权发展在美国进入一个高潮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体育冠名权随之进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冠名权伴随着体育体制改革逐渐发展起来。据估计,自1994年我国足球进行改革实行甲A联赛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