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48-49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派遣三路汉军出击匈奴,其中,李广率领的中路军担当主攻任务。 进军初期,西路汉军抓获了匈奴的一些前哨骑兵。据这些俘虏交代,在得到汉军大举远征的情报之后,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即匈奴人将下有咒语的牛羊掩埋在汉军途经、驻扎的道路、河流旁边。这种行为除了带有极为强烈的精神打击意味外,还使用了一种新的战术——“细菌战”。  相似文献   

2.
韩兆琦 《法制博览》2008,(23):38-41
周亚夫军细柳(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周亚夫是刘邦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小儿子,文帝时为河内郡的太守。文帝末年,北方传来匈奴要大举进攻长安的?肖息,文帝调了三位将军率兵驻扎在长安城的郊区,以防备匈奴。这三位将军是:身为宗正官的刘礼将军,统兵驻扎在当时长安城东南方的霸上;爵为祝兹侯的徐厉将军,统兵驻扎在当时长安城西北方的棘门;身为河内守的周亚夫将军,统兵驻扎在当时长安城西方的细柳。  相似文献   

3.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7):F0002-F0002
卫青这个人值得一说。若论出身,不过是一个私生子,是家奴。后来,卫青手握重兵,基本消解了匈奴对汉朝70余年的威胁,使得“漠南无王庭”,立下不世战功。但因为他是卫子夫的弟弟,因而被归于“外戚”,遭人怀疑,甚至于“藏之名山”的《史记》,也是如此。比起李广来,司马迁对卫青的描述似乎并没有倾注多少激情,  相似文献   

4.
记仇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10,(18):46-47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李广没能封侯而抱屈,其实,这也与其睚眦必报性格有关。《史记》载,李广被削为平民后,有一次夜间带着随从外出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不让他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不久,匈奴犯境,李广被重新起用,到了军中就找了个理由把亭尉杀了。他这一点就远不如韩信,韩信不仅当初能忍胯下之辱,后来发达了,也没有报复曾羞辱他的那个流氓,反而给他封了个小官。  相似文献   

5.
许帆 《工会博览》2009,(3):168-16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作战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这次战争持续了四年,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在一战中丧生,给欧洲乃至世界造成空前的灾难。一战后兴起了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打破了欧洲大陆原有的政治格局,为现代欧洲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璞是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闻喜县)。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出生于一个士族官宦之家。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继位,20多年后为匈奴族所建的汉国灭掉,中原大乱。  相似文献   

7.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古已有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相对来说是一个“统一而自由”的整体。两次大战使欧洲丧失了道德自信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权力中心地位,冷战中则面临失去自由和独立的危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欧国家启动了一体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六国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关于欧洲联合主要存在着两种设计方案,一是建立保留民族国家主权的“欧洲邦联”,二是建立由超国家机构代表各国主权的“欧洲联邦”。  相似文献   

8.
“新、老欧洲”与美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乌克兰危机升级背景下欧洲国家新建的泛欧组织,旨在通过加强政治协调“增强欧洲大陆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创建动因大致有三:突破“时代转折”下欧盟的发展困境;密切欧洲“中心”与“边缘地带”的关系以消除欧洲大陆的安全真空;阻止欧盟“附庸化”趋势,凝聚欧洲战略自主共识。欧洲政治共同体为欧盟扩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欧盟与欧洲边缘国家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与其领导力发挥、未来欧洲安全架构及法德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10,(12):53-53
报复之心,人皆有之,名人自然也不例外,无非手段更高明,影响更大罢了。报复往往是由一言不对,一事不和,一次慢待等小事引起,但后果却很严重。将军李广是个战功赫赫的英雄,但他挟嫌报复杀霸陵尉的事,却是一个道德污点,让他难担光明磊落的美誉。《史记》载:李广因抗击匈奴失利而被削职为民。  相似文献   

11.
论闽台文化及其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方宝川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共同创造的。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华夏文化是远古各部落文化的融合,汉文化为周、秦以来各族文化的结合体,隋唐文化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鲜卑...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平息、经济复苏乏力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2011年1月4日至12日对西班牙、德国、英国三国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副总理的欧洲之行,是在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2010年访欧后的一次重大埘欧洲外交行动,进一步深化了中欧友好合作,增进了相互理解,巩固了战略瓦信,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一直致力于在公共场所禁烟,但似乎对青少年疏于管教。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欧洲青少年吸烟率全球最高。欧洲13岁-15岁青少年中,近18%吸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还多。排在欧洲之后的分别是美洲(17.5%)、非洲(9.2%)、西太平洋(6.5%)、地中海东部(5.0%)、东南亚(4.3%)。如果把咀嚼烟草、鼻烟也考虑在内,美洲青少年吸烟率则高达22.2%,超过欧洲的19.8%  相似文献   

14.
吴红  徐波 《法制博览》2009,(15):46-47
提及汉武帝,人们自然会想起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重用卫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将。数十万大军在朔风中横绝大漠,致使匈奴北遁,一扫西汉建立以来的颓势,从此“不教胡马度阴山”,那是何等地荡气回肠,激动人心。但是很少有人想起那个时代还有一个叫做桑弘羊的人,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中,正是桑弘羊在担任大司农等职期间运筹帷幄,保证了财政供给,有效支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相似文献   

15.
欧债危机的战略反思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欧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衰落的时代背景下,主要是南方的一些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导致的欧元区经济治理危机,因此被欧洲学者称为“衰落中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胡飞雪 《法制博览》2009,(10):61-61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相似文献   

17.
<正>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试图与沿线各部落建立军事联盟以对抗匈奴。然而,在对西域及当地居民的状况进行考察后,这位杰出的大使萌发了一个新的伟大想法,即开辟丝绸之路,与西域各部落建立起商贸联系与人文往来,并逐步将这一经济与文化交流扩展至更遥远的地区。这一实践实际上开启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朋友不是永恒的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做到这一点的关链,就是要保持一股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力量。显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这些也深深影响着欧洲大陆。近年来,欧洲经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欧洲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极右翼势力兴起。  相似文献   

20.
明朝人创作的《金瓶梅》,被清朝人张竹坡评点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张竹坡对底本做了很多改动。比如,将“胡僧”改成“梵僧”,将“虏患”改成“边患”,将“夷狄”改成“边境”,将“匈奴”改为“阴山”,将“突厥”改为“河东”,将“金虏”改为“金国”,不一而足。张竹坡为什么要改动原作呢?原来人主中原的满清皇帝对于自己曾经被人称为“夷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