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军伟 《前沿》2014,(15):64-67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通过细究文本,发现霍布斯之所以作出这一断言,究其原因与其对人性的考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无关联。人天生的不合社会性,人大体上的自然平等,人彼此的竞争、猜疑和爱慕荣耀,人的自然权利,以及人的私己判断,霍布斯通过对人生活在群体中的人性的考察所得出的以上结论,促使他断言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自然状态使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相似文献   

2.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任何权威的结论甚至常识,都可以进行怀疑。这便是著名的“怀疑一切”论。显然,这种怀疑精神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是思想创新的前提。其实,质疑是人们的一种权利,谁都无权剥夺。况且质疑意识的萌生和漫延,往往与某些公权机关曾经有过的政务不够公开、不够透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信与不知     
张中行先生对于读书求知,始终奉行两个字,就是:不信。不信的意思,显然不同于逢事便抬杠,成心找别扭,你说东我偏西,你让打狗我偏撵鸡。张老的不信,大概就是马克思的“怀疑一切”。马克思认为,怀疑是一个必要的起始,因怀疑引发思考,然后才产生对于是非的判定。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在我刚听说“怀疑一切”这个词时,它就十分不幸地被“造反有理”给强行利用了。好端端的座右铭,几乎成了倒行逆施者的旗帜,给马克思老人家狠狠地抹了一鼻子灰。非常岁月,不堪回首。张中行先生在渡过劫波的若干年后,方以从容不迫的文字阐释了不信之说。他在…  相似文献   

4.
情绪比理性更快乐。解构比建构更容易。怀疑一切,是因一切皆可怀疑?可悲的是。无人扪心自问:在这“怀疑一切”的过程中。身为个体的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于是,刚刚在秤上做完手脚的小贩转身就能骂城管。刚刚在生产的食品里添加完化工原料的黑心厂商转身就能骂除此之外的任何社会丑闻。  相似文献   

5.
受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局曹东文章的指引,阅读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惠特曼的著作《合理怀疑的起源:刑事审判的神学基础》。惠氏的著作让“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另外一片天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建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点没有人可以怀疑。但有些改革的艰难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是国际社会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这项制度最早起源于230多年前的瑞典,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正> 认识之差异性是绝对的。偏见论认为,偏见性是认识的属性,偏见存在于一切认识当中,并贯穿认识发展的每一侧面和每一阶段。偏见论的思维基础是理解与怀疑的不平衡性,理解和怀疑在人的思维过程中是不可逾越的两个重要阶段,理解与怀疑的结果直接决定人的认识程度,是导致认识“肯定”与“否定”的直接原因。我国传统思维的主体是全见性思维,主张以“一”包“无”,把事物的发展方向设想为两种可能,而这两种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5):58-59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机关民警.在工作中经常会和领导顶撞,对集体活动也经常有逆反心理,同事们也都认为我思想落后.脾气暴躁。我确实看不惯我的领导.更不相信我的同事.我不会和任何人说我的心里话.包括我的家人.甚至我对我的妈妈也不信任,经常抱怀疑态度。我常常对我的同事存有戒备心理.总是猜疑他们不怀好意,更看不惯他们的言行.尤其是他们见到领导时那副哈巴狗似的嘴脸我更是气愤。在单位我特别爱发脾气.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回到家里,心情也不愉快,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最高原则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制度。 在我任职期间,一届更比一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当选的人大代表,它的权利是来自于人民,我们需要把握好代表“选区”、代表功能“群体”、以及代表“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市十二届人大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强调,市人大代表要加强同选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去年 3月 20日《深圳法制报》刊载的《优秀民警命丧恶妻之手》一文,记述了“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恳和蔼,多年来被评为先进”的“一个好人、好民警、好所长竟然在自己家里被老婆雇来的凶犯活活打死”!   一位年仅 43岁正值英年的优秀民警为何遭此毒手?悲剧原因却是死者章友谊不幸的婚姻所致。章妻叶玲爱下岗三年,夫妻分居三年,情爱泯灭三年。而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怀疑他有外遇便顺理成章。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一个好母亲、好职工、好邻居”便变得歇斯底里,猜疑和嫉恨与日俱增,像毒蛇一样时时嗤咬着她的心,令她“夜夜失眠…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 ,我的朋友许良英对我说 ,他很赞成我说的这样的三句话 :“宗教之为宗教 ,是要求人们崇拜自己”;“法律之为法律 ,是要求人们服从自己”;“科学之为科学 ,是要求人们研究自己”。的确无论什么主义、什么理论、什么思想 ,只要是科学的 ,都不要求人们信仰自己。马克思的格言是“怀疑一切”。不许怀疑就不是科学。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今天我把这几句话 ,作为新春礼物赠送给《民主与科学》的读者们。按照这个崇尚研究的精神 ,趁着大家关心修改宪法之际 ,就同《民主与科学》的读者讨论一个法律、科学和纲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13.
好几年前,我已写了一篇有关赤子之心的文稿,由于触及时事过多,唯恐招惹一些不必要的猜疑,所以迟迟没有发表。但寒假稍得清闲,随便翻阅《傅雷家书》,发现他们父子两人早就以“赤子之心”自勉,情真意切,动人心弦,遂不禁旧调重弹,略抒胸臆。  相似文献   

14.
晴云 《今日广西》2008,(6):74-75
初次见面,男人编了一个谎言,之后类似的谎言接连不断。起初晴云还有些怀疑,可是当爱占了上风后,她也越来越相信对方。“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正在遭遇同样欺骗的女孩,千万要睁大眼睛,不要再上当了。”她说。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中,出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两个名词术语。对此,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区分,修习时常常出现错误,检试时失分的也不少.因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它的理解。一、明白含义,加深理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有着不同含义,不能划等号。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会怀疑照相机的魅力,镜头的魅力,画面的魅力。当一桩事件和一种景物随着清脆的快门响动声被定格成永恒时,这种来源于一种记录历史的器械所构成的魅力便会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为期10天的“平遥国际摄影节”给了我诸多关于“魅力”的遐想。2001年9月20日,“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平遥古城内那个被称为●捉瞬之美(二)“县衙”的大院里隆重开幕。我是带着自己用了10年之久的那台尼康F90X相机、佩戴着一张制作得十分考究的“记者证”前去执行有关这次盛况空前的涉外文化交流活动采访任务的。在一场秋雨后的那座古城,给我…  相似文献   

17.
印度佛教的孝道观 印度佛教是十分重视供养父母的.主张要对父母“报恩”。《梵网戒经》说:“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认为供养父母不仅是一种人间行孝的实践,而且是一种佛教伦理的修行方法。《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将“不供养父母妻子.使父母妻子受饥寒及不教养子女的人”视为五种恶人之一。《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中提到,今日世人所遭到斩身断肢的报应,乃是因为过去“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的结果。《父母恩难报经》认为,对于父母的恩德,即使子女“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也是不能报答的。  相似文献   

18.
解析“新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昌逵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资深研究员)在看到上期的《我看“新人类”》一文后给本刊来电说:我对贵刊文章《我看“新人类”》有一些看法: 《我看“新人类”》一文中说“新人类”所处的文化氛围是独特的,认为“新人类”某种程度上是在精神上没有父亲的一代,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被摧毁殆尽,一切旧的东西都被打破了。与历史割裂也许使这代人无所顾忌和偏执地面对一切,因为他们没有传统,他们一无所有,因而他们绝对自由。 一切旧的传统真的被打破了吗?如果真是那样,中国不就进入现代化了吗…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我所在的企业效益下滑。为了减负,企业老总最近宣布,职工的“带薪休假”作为一种福利,予以取消。我和丈夫准备带孩子暑期游,这事也成为泡影。请问“带薪休假”是福利吗,老总有权宣布取消这一制度吗?  相似文献   

20.
我对一位朋友说,我要用你MSN上的签名“‘老干妈’炒一切菇”做篇名写文章;另一位朋友马上叫起来:“真的啊,真的啊,我也有名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