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西方学者西伯恩的描述,并作适当的补充,对当今西方活跃的“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复兴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左派”等左翼思潮作概要介绍,以促进对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多起来了,出了一些成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无形之中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似乎真有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似乎“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了西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事情恐怕不这么简单,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始于何时,有兴趣的同志当然可以作些考证。这个词,六十年代以后才被较多的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在战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逐渐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流派和思潮。从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机器的具体分析看,其研究之深入细致,争论之广泛激烈,在二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特别是在法国、联邦德国以及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内的大量著述,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而且在整个西方政治学界都已经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芃子  任桑桑 《党政论坛》2013,(22):46-47
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作为这部“百科全书”的索引卷,应该这么写:于光远,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哲学、经济学,也涉猎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国外先后产生的各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也被统称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据西方某种哲学,“革新”和“改造”马克思主义,试图以“现代马克思主义”名义说明当代世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因而在理论界引起了普遍关注。为了使大家开阔思路,在比较中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在这里对国外“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概况作个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苏东剧变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前一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要们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彻底失败”,“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埋葬”等等,似乎资本主义已大获全胜,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组织已无立足之地,即将消声匿迹了。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课题组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社会主义思潮。它起源于本世纪20、30年代,主要是一些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西方学者教授的理论观点。它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1955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梅劳·庞蒂首次把这种理论叫作“西方马克思主义”。1968年5月,大规模的法国学潮和工潮,开始使它成为西方激进社会运动的理论武器,从此,影响日渐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为一种机械唯物论,一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意识的作用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立场和发展脉络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从以卢卡奇等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修正,到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补充,再到以“后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背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承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媒体与资本、权力关系的剖析和批判鞭辟入里,其批判的逻辑中蕴含着对我国媒体改革的启示。我国媒体改革可以考虑适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追求公益性目的,以“看不见的手”实现“看不见的宣传”,从传统的政治宣传走向现代的政治传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助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所谓“欧洲共产主义”,另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外,还有一个“西方马克思学”.欧洲共产主义最重要一个观点,就是否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一个指导中心,主张各个国家共产党应该自治,应该平等,反对苏联过去提倡的所谓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和一切都要服从苏联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莫过于“过时论”。过时论者借口几十年来人类历史发展发生的新变化,借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借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挫折,极力污蔑马克思主义已经“失灵”、“过时”,宣称要以西方的什么“新主义”、“新思想”取而代之。这种论调,不是什么新货色,也早巳被人们批得体无完肤。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大背景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小气候的缘  相似文献   

14.
王燃 《瞭望》1989,(37)
鲁迅先生讲过“捧杀”与“骂杀”,说“捧杀”比“骂杀”更可怕。我国这一代青年思想、行为上的偏激,照我看,很多方面就是被有些人“捧杀”的结果。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世界的一些社会思潮纷纷涌入。这当然有利于青年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但有些青年却往往接受了其中错误的东西,如否定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话语权视角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圣 《理论探讨》2006,3(1):73-75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先的许多优势,在时代转换和社会转型中正在逐步变为劣势,以阶级分析见长的马克思主义,在以抽象的人学分析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正逐步丧失话语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重塑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形象、以爱国主义为内核重组意识形态话语、确立建设中国意识形态原则等途径,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进行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悄然升温,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中就兴起了许多心理学趋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他在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创造了著名的异化理论、社会性格理论等。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国家,主流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而研究弗洛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丰富和指导国内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我们国家长期繁荣昌盛,确保我们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从这些年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方向上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动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需要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一、“城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域而不是现成的理论体系本文想从讨论“为什么是城市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从追问“什么是城市马克思主义”开始。之所以称为“城市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首先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开放性而不是体系性。我们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现成可用的城市理论,也并不认为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其次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历史性。城市的重要性在西方是与生俱来的。西方古代文明即“城市的”。众所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危机表现形式作了重新考察,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力图寻找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反思,它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体中用”是被资产阶级自由化当作“思想库”的李泽厚先生提出并着力论证和宣扬的一个口号。什么是“西体”?李泽厚对此多次作过明确的界定。所谓“体”,是指社会本体,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其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李泽厚说的“西体”,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了掩饰,李泽厚说,“西体”中“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申明:“也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还有好些别的思想、理论、学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