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艳 《学理论》2015,(2):21-22,25
邓小平哲学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认识论的实践观方面,提出"不搞争论"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践的核心地位;提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的思想,强调主体的精神状态对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充分体现了实践主体的群众性;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在唯物主义辩证法方面,把"两点论"和系统论相结合,强调辩证系统思维;强调利用矛盾的同一性,提倡"求同存异"的兼容思维。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解放生产力;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走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实践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琴 《理论探索》2006,3(4):36-3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对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摆脱两重困境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文章对邓小平“根本任务”的思想 ,从起点、切入点、对比点、归宿点进行了分析 ,从多个层面论证了这一种学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杨俊 《理论探索》2007,2(3):53-55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化和创新了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发展机遇观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有机成分。它有着独特的理论特质,主要体现为深厚的历史意蕴、宏观的大局意识和深刻的辩证特色,这一切又统一于具有实践性的"实事求是"这一特质之中。研究邓小平发展机遇观的理论特质对于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如何看待、把握和应对发展机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坚平  刘菊华 《学理论》2012,(29):16-18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抓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主题,以人为本的观点把为了谁、依靠谁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旨和原动力,坚持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
张杰 《学理论》2011,(28):18-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中国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思想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新时期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是科学的自由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并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了批判地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观是邓小平自由观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自由是其自由观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应该科学地运用邓小平思想理论中的自由观,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服务,推动社会主义自由与民主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改变中国落后状态,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境遇,过幸福生活为己任。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提到了重要位置。也就是说,除了继续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继续为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之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成了全部工作的中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国60余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现实,着眼民族复兴,积极回应当今时代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丰富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新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将依法治国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将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杨彧  李建国 《求知》2000,(9):9-11
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将近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那么,这一论断究竟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呢?笔者就此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实践性、时代性、中国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包毅 《求知》2007,(3):6-7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杨苏 《理论探讨》2007,3(1):9-12
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在15年前的“南方谈话”中,运用“优选法”确定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运用“排除法”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运用“比较法”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照法”强调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运用“警示法”把握初级阶段的政策导向,运用“激励法”抓住初级阶段的发展机遇,运用“辩证法”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运用“实证法”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运用“渐进法”完善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概括了党的十五大到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这5年间党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并对一些重要理论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创新所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历经几代人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或者也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情、族情相结合,进而在成功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卢忠东 《学理论》2013,(16):42-43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他关于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正是基于此,从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的形成、内涵及其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这三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勾勒出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观的简要而清晰的脉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
《学理论》2013,(34)
艾伦·伍德在他《卡尔·马克思》这本书中,通过"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个命题,得出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应用在于解释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社会变革的描述中,伍德得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兴起描述的分析,伍德详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的"这一命题,并强调这是一种目的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