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映秀新貌     
《党课》2010,(20):F0002-F0002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震垮了四川都汶公路上的小镇映秀,今年的“8·14”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再次袭击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小镇。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新映秀已经初步展露国际名镇风姿。映秀地震遗址也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芳草绿。经历2008年特大地震和2010年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映秀,已经是一派全新气象。老百姓真情地说:“党员干部是我们的主心骨、贴心人,他们把党旗、国旗映在这片土地上,更映在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3.
最近,记者重返5年前存“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映秀、绵竹等地。当年的废墟已不见了踪影,山间茂密的树林已将伤痕掩盖,田间忙碌的人群中小时传出欢声笑语,空气中迎面扑来的花香让人陶醉。  相似文献   

4.
此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忠诚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日报》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总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中国人民为拥有这样一支英雄的子弟兵,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卫生局主动请缨,由副局长刘克佳带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奔赴汶川,深入震中映秀,以灾情为命令,视时间如生命,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重庆市卫生局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联合授予“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卫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F0003-F0003
一场灾难,令人悲泣;一曲浩歌,感天动地;一种大爱,默然凝聚;一个民族,坚强屹立;一个中国,世界惊奇!正值“八一”建军节,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中国军人的身影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地震发生后,人民军队义无返顾,冒着震后极端的气候和极端的着陆条件,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一次次把人民救出死亡线,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这是灾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发自肺腑的感激。胡锦涛主席在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时,对在那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说:“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这是对部队官兵的高度评价,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7.
无畏风雨     
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水位全线上涨;映秀、绵竹、崇州、新津……灾情全面告急。 从8月12日开始,受强降雨影响,一阵又一阵肆虐的风雨、一场又一场特大的山洪泥石流向刚刚恢复重建起来的地震重灾区袭来。这是“5·12”大地震以来,四川又一次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2):38-38
四川省灾后重建现场会的650名代表在地震极重灾区汶川、茂县参观考察时,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表示要将映秀打造为“世界名镇”。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天,在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中,27万多解放军官兵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成为我军“三大战役”以来在国内最多的一次集中用兵。其中有112名将军率兵战斗在险象环生的堤坝上,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重大险情,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灾区党政领导和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连通"孤岛"通信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映秀镇成为一座"孤岛"。5月15日14时,中国联通将抢险队员朱勇、胡勇、茹小安空降映秀,用4个小时完成了设备的架构和调测。18时50分,映秀受灾群众拨出了第一个报平安的电话。随后,CCTV记者通过该卫星电话连线北京,全国人民由此第一次听到了来自震中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7,(10)
铁肩担道义,洪水映丹心。在迎战今年特大洪水中,武警阜阳支队视汛情为命令,把灾区当战场,发扬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排险情、救群众,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英雄赞歌。7月10日9时,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后,刚从南京陆军学院学习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家的支队长谢雷迅速率领200余名官兵急奔王家坝,紧急疏散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确保了王家坝开闸分洪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第二炮兵某团组织官兵广泛开展“人人是教员,处处当先锋”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官兵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强军实践中,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优秀,激发了官兵学习训练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一敬  汤静 《当代党员》2008,(11):40-41
写道:“与其让我71岁死在病床上,不如让我31岁牺牲在抢救伤员的战场上!”在第二批医疗队赶赴映秀的途中,道路阻绝,校长王登高当机立断:“我们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抢救一名群众的生命,就是爬也要爬到映秀!”69名医疗队员每人背着重达30多公斤重的急救药品,冒死奔赴震中。在救灾一线,伤员一批接着一批,手术一台连着一台。72小时过去了,连续奋战的队员们疲惫到了极点。麻醉护士甘晓琴,为了使自己清醒,就使劲掐自己的胳膊,“啪啪”地拍自己的脸。看到这个情景,一位伤员动情地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3,(2):2
成都军区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2008年3月上任伊始,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成功阻止了民族分裂分子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在同年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危急时刻,他带领一支300余人的队伍强行军近百公里到达理县实施救援;在2010年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抗击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四川映秀特大泥石流灾害过程中,又转战千  相似文献   

15.
章梦晗 《廉政瞭望》2023,(17):26-29
<正>在汶川县映秀镇的一处半山,几处茶空间叠错相缀,其间坐落着一处石垒建筑,背靠茶园。从边处走过隐隐闻到一丝松烟香夹杂在这处青山绿水中。这是当地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地,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茶祥子映秀坊。这里的主理人蒋维明并不是本地人,但他却称映秀为自己的第二故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蒋维明的父亲在青城山后山被困,依靠当地老乡们的帮助才得以平安归家。带着这份感恩,  相似文献   

16.
对于沈阳军区某部“红九连”官兵来说,2007年1月28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正在吉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来到“红九连”看望官兵。他叮嘱连队干部,继承和发扬学理论的光荣传统,用理论学习成果建连育人;勉励官兵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尾端、距离震中映秀直线距离195公里的汉源县“远地烈度异常”,成为成都以南受灾最严重的县之一。地震灾害涉及全县40个乡镇,县城老城区变成一座“立体废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安排,湖北省举全省之力对口支援汉源。  相似文献   

18.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0,(20):46-47
像诗的韵律,像画的精致,像歌的舒缓,你要用心灵音符感受这小镇发出的天籁之音。9月,有幸到四川映秀小镇采访。映秀是"5·12"地震重灾区,然而,到了映秀与我在以前了解毁坏的映秀大相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入汛以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把数十万大军召唤到了抗洪斗争的最前沿。三军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荣传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住了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许多已被确定为复转对象;不少部队面临着缩编、撤并,“前途未卜”。就在这精简整编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军队一如既往,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挥,在与洪水这个特殊“敌人”的战斗中,又一次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季,由于洮北区境内及洮儿河上游连降暴雨,洮儿河干支流水位猛涨,洪峰叠加,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沿河的洮北区八乡一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特大灾害面前,洮北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解放军官兵积极参战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在省市领导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