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了解女大学生的躯体自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躯体自信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5名女大学生进行了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躯体自信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雷鸣 《前沿》2009,(7):150-153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测验海随机对西部部分高校进行抽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3)就业、学业、经济状况是贫困大学生主要关心的问题。结论:西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3.
特困女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对某高校107名女特困生所作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显示,女特困生群体心态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对剥夺感、自我满意度低、情感敏感脆弱、心理负荷重、情绪调节能力低等特点。优化她们成长的主客观条件是社会、学校与女特困生自身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4.
论女大学生职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硬的职业能力是女性求职成败的关键之一 ,因此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为此 ,高校必须开展性别教育 ,坚定女大学生的自信 ;拓宽专业门径 ,夯实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 ;注重联系实际 ,突出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适应竞争环境 ,关注心理健康 ,增强女大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女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四自"教育;抓好新生入学"适应期"和毕业分配"转型期"的教育;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自我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 ,探讨了孤独的干预措施。采用社交技能训练、自信训练、认知调节等方式对 12名孤独程度高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团体心理咨询 ,结果表明 ,咨询显著减缓了大学生的孤独情绪 ,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本研究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提示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加强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人格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莉君 《前沿》2003,(11):158-160
良好的个性是大学生高效率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前提。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证明 ,人格缺陷、人格偏离正常会直接影响人的认知和情感活动 ,是导致心身障碍乃至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格的发展受遗传、性别、环境、教育的影响 ,同时也必然受不同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进行人格测验的比较研究 ,也可以为心理测验的跨文化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材资源之一,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她们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旨在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山东大学2006级全体新生(6976人,男4378人,女2598人,年龄17—20岁)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探讨两量表间的相关性。经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量表的12维度与人格量表中的活跃、坚韧、处世态度、重情相关性较大;从典型相关所提取的七对典型变量来看,这七对的典型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的,且前三对典型变量贡献率较大。《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王玲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躯体疾患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情况就大不一样、大量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勤工助学教育功能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以勤工助学活动为平台创新其教育功能。提出:与勤工助学竞争上岗机制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贫困生自信自强;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与大学生目标培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教育相结合,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3.
侯振虎  张文  许晓芳  芦文波 《前沿》2011,(23):174-177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现实状况,本研究采用自编标准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对内蒙古大学等六所高校的353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经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从总体来看,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乐观,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在人口学的部分资料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刘颖 《传承》2009,(6):66-67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5.
邱小艳  唐君 《求索》2011,(2):175-176
本文采用实证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总体自尊及单侧面自尊上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相对更消极、更不成熟;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其文化认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长远和未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访谈法,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生开展调研,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呈现"高情感认同,低意志自觉"的特点,在初步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存在理性认知不足、低稳定性、知行不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需要顺应文明交流互鉴趋势,弘扬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尊重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量表,对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某初级中学的25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测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2)女生在恐怖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与是否流动人口子女无显著交互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从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河  陈勃  欧璠 《青年探索》2003,33(6):24-26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发展迅猛,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为了了解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应用SCL-90量表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量,将其与扩招前相应的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招后大学生的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均分高于扩招前的大学生,尤其在“总均分”以及“强迫”、“恐惧”、“焦虑”等因子上差异明显。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两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与扩招前有所不同。同时,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也反应了扩招产生的效应。这说明扩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了影响,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2 14名军校医科类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军校研究生在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上高于全国常模 ,在除人际关系和敌对以外的其他因子上均与地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有显著差异 ,军校博士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三因子上显著的高于硕士生 ,男研究生在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的高于女研究生。结论 :军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