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联邦就已经开始建立全民公决制度。1990年10月16日,当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在叶利钦主持下通过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公决法》。1993年4月,当叶利钦总统和最高苏维埃的权力之争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犯罪客体理论:过程、特点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维埃犯罪客体理论已经终结,成为历史.从这一点上看,苏维埃犯罪客体理论具有鲜明的时空性特征.从时间上讲,它始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20世纪20年代,终结于苏联解体;从空间上看,它存在于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因此,独立后的俄罗斯的犯罪客体理论虽与苏维埃犯罪客体理论有着承继关系,但前者已不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建立与改造俄罗斯联邦的宪法监督制度,可以说产生于苏联解体前夕。1990年12月5日,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经激烈争论,通过了当时尚称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订案的法律。这份文件为宪法监督制度在俄罗斯联邦的形成和启动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1991年5月16日,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法院法。7月12日,联邦第五次(非常)人代会通过了对此法的修正案。这些重要文件为承担俄罗斯联邦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组建与运行提供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同年12…  相似文献   

4.
<正> 苏联宪法不仅宣布,并且保障苏联公民真正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苏俄和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的刑法典都规定,对生命、健康和人格的侵犯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人身伤害、虐待、性犯罪、侮辱、诽谤和某些其他犯罪,就属于这类犯罪。有一些侵犯人身罪包括在危害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苏俄刑法典第十一章),特别是专门列举了对履行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及中亚东欧等国投资法的特点黄来纪用法律来规范吸引外资,这是世界各国的惯常做法,刚从苏联解体出来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也不例外。这些国家从原苏联解体出来以后,即相继制定了外资法。...  相似文献   

6.
蔡煜 《中国公证》2003,(5):25-28
苏联的公证法律规范曾经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公证法规的重要立法参考资料.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公证法律规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联邦新刑事诉讼法典中的证据法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1年 1 1月 2 2日 ,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草案 ,新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于 2 0 0 2年 7月 1日生效。经修订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中涉及证据和举证证明的概念问题受到特别的关注。一、关于证据的概念及内涵1 92 2年和 1 92 3年通过的最早的两部《苏俄刑事诉讼法典》中没有证据的规范性定义。1 958年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诉讼纲要》(第 1 5条 )和 1 960年的《苏俄刑事诉讼法典》(第 69条 )提出了这样一个证据定义 :“刑事案件的证据是调查机关、侦查员和法院据以判明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犯罪现象、特点、原因及对策王扬,薛瑞麟一、犯罪现象的特点苏联解体后,作为法定继承者的俄罗斯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暴风雨般的事变":在政治上,俄罗斯告别了社会主义制度,迅速由人民代表苏维埃体制转向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坚定地实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司法改革大事记从80年代末,俄罗斯便尝试对当时的司法体系进行改革。当时,苏联最高委员会于1989年8月4日通过法律《苏联法官地位法》,1989年11月13日通过《苏联和共和国司法机构基本立法》。这两部法律,以及1989年11月2日颁布的苏联《对损害公民权利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为提起诉讼的程序》、1981年7月8日颁布的《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司法机构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文件包含了一系列进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加强同完成服务性工作而向公民收取非法报酬及违犯商业规则行为的斗争,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81年9月21日通过了补充苏俄刑法典第156条~2和第156条~3的法命(在其他加盟共和国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命)。因完成服务性工作而获取非法报酬的责任苏俄刑法典第156条~2规定,在商业、饮食业、日常生活设施、市政、医疗、运输等服务性行业里的企业、机关、团体中的非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1.
它是苏联的第三部社会主义宪法。十月革命后,曾先后颁布了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这两部宪法肯定了苏联人民废除沙俄专制制度,消灭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巩固了俄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宣布一切权力属于苏维埃,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私有化伴生腐败苏联解体后的10年来,独联体各国政府无力平衡社会利益,无法加强财产权和其他法律契约的制定,私有化与腐败问题一直相生相伴。所有独联体国家的国家安全系统漏洞百出,腐败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民意基金会2002年1月31日发表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大规模的宪政改革和司法改革。改革者们对实行70余年的法院组织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司法改革措施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陪审团制度的建立。陪审团制度在俄罗斯并非初创。在1864年进行的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中,俄罗斯就曾经以英国为模式,建立了陪审团制度。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陪审团制度在俄罗斯法律体系中不复存在。苏联时代的司法制度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陪审法庭制度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普通的刑事和民事审判中,一般由职业法官一名和…  相似文献   

14.
钱铮铮 《中国司法》2006,(5):97-100
我国曾经在不少方面模仿苏联构建起自己的司法制度。虽然解体后出现的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但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密切合作,中俄双方的理解与信任进一步加强,双方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展,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了解俄罗斯司法制度对促进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也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一、巨变后重构俄罗斯联邦司法系统是在原来苏联的司法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领域混乱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武装动乱难以平息。因此营造新的法律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危害性理论是苏俄刑法学的核心。这一理论缘起于马克思、列宁的法律思想,从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社会危害性都被视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而被立法者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于犯罪的概念之中。苏俄刑法典正是以社会危害性为参照标准制定了刑法总则若干制度,而立法者对社会危害性的评价,通过社会危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集中反映在刑法分则的变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一直没有放弃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鉴于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原因,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崛起受到很大的制约,对美外交也处于弱势。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国力大增,对美愈来愈强硬的外交更可视为其崛起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俄国布尔什维克广泛推行的无神论颇见成效。苏联解体以后,形形色色愚昧无知、乌七八糟的东西又沉渣泛起。目前俄罗斯社会上迷信已经成风,俄罗斯人的迷信心理越来越重。原来已经绝迹的巫婆神汉、算命先生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在小城市。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来,各国国际私法学界都对区际冲突法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我国法学界还未曾引起注意,应予以改变,尤其是“一国两制”政策的实现,研究区际冲突法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一、区际冲突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历史上,各国的立法及学者的理论都赋予基本国的区际冲突法以不同的名称。瑞士称区际冲突法为“邦际私法”,美国称其各州间法律冲突的区际冲突法为“州际法”,德国则称其为“地方私法”,匈牙利学者萨瑟在其论冲突法的专著中则用“区际冲突法”来命名其第三章,台湾学者陆东亚根据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相似之处而冠其以“准国际私法”之名,另外还有些学者把它称之为“区际私法”。虽然区际冲突法名称繁多,不尽一致,但无论是大陆法学派、英美普通法学派还是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学者都认为区际冲突法是解决一国内部不同法域间的法律冲突的。笔者认为,区际冲突法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它是苏联的第三部社会主义宪法。十月革命后,曾先后颁布了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这两部宪法肯定了苏联人民废除沙俄专制制度,消灭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巩固了俄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宣布一切权力属于苏维埃,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 1935年,苏联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基础已经建立,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原有的宪法已经不能适  相似文献   

20.
王哲 《中外法学》1994,(2):70-76
<正> 自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叶利钦为了适应变化的情况和推行他的所谓民主改革方案,便着手制造一部新宪法取代1978年制定的、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但是在围绕着俄罗斯要制定一部什么样的宪法、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内阁制还是总统制的问题上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1991年公布的第一个宪法草案的某些重要章节均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便是上述分歧的明证。它分别反映了议会和总统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改革的失败和政治危机的加深,1993年7月,又一份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