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要闻     
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会晤 9月1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新西兰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关于中美关系,江主席指出,中美应该本着相  相似文献   

2.
两岸要闻     
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重申中国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江泽民主席应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几次谈到台湾问题。10月29日在白宫与克林顿总统会谈时,江泽民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在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之际于9月5日上午会见了美国一些主要媒体的负责人。  江主席与媒体负责人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了交谈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关于中美关系,江泽民指出: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稳定和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是正确的历史选择,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1993年我同克林顿总统在西雅图会晤时,我就强调,中美双方应登高望远,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在回答关于海峡两岸谈判问题的提问时,江泽民说,我们发出的信息很简单,就是只要台湾领导人承认一个中国的原…  相似文献   

4.
每月要闻     
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江泽民主席于1O月26日至11月2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江主席同克林顿总统和其他美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决定,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国应加强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并签定了一些贸易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5.
要闻点击     
5月2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电话,就中美关系交换看法。 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强调,日方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6.
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新西兰总督官邸同前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及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两岸要闻     
江泽民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次会谈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双方决定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 江泽民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关两国在事关世界和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江泽民说,中美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克林顿访华看中美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克林顿总统对江泽民主席去年10月成功访美的回访,也是近1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在华期间,他先后访问了西安、北京、上海、桂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盛情款待和欢迎。两国元首成功实现互访,标志着中美关系掀开了面向21世纪的新篇章。 值得指出的是,克林顿总统顶住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的压力而  相似文献   

9.
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此事应作如何评估,它对海峡两岸关系有何影响?这是各方比较关注的。笔者仅想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一、关于克林顿访华的影响和意义克林顿访华,是对去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的一次回访,这次访问意义重大。他的来访是在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宣布要"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愈加需要加强这种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加强接触和合作,而不是相互敌视和对抗,这不仅攸关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世界局势的稳定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克林顿总统这次访华,有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也一定会使两国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从而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克林顿是第五位在任期间访问中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应克林顿总统之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2年来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次历史性访问中,中美两国首脑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框架和目标达成共识,确立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80年代末以来中美关系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6月底来华访问,这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也说明中美之间面向对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已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经常性的对话接触,寻求扩大相互合作的领域,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对促进亚太地区局势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读报、听广播或看电视时,会发现中美关系在国际栏目里占了不小篇幅,会感觉到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发展的深刻影响。毫无疑问,冷战结束后,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大国的关系不仅关乎太平洋的平静,而且关乎全球的稳定。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对华政策上基本没干什么好事,外国不少学者曾因此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抱希望。但几年下来,虽时有风霜雨雪,两国关系的大局却保持了下来。克林顿的倒行逆施,不仅未能得分,  相似文献   

13.
问:你如何评价朱总理访美成果?答:朱镕基总理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是中美两国元首成功实现互访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访问期间,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及美国其他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朱总理阐明了中方的一贯立场,克林顿总统重申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有关承诺。朱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 WTO 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美方承诺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 WTO。朱总理还阐明了中方在科索沃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宣布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将在未来把贸易与人权问题脱钩。克林顿这一决定表明曲曲折折、坎坷不平的中美关系又有了好的转机与改善。人们要问,中美关系一度出现的阴云为何得以驱散,克林顿上台前后  相似文献   

15.
两岸要闻     
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电话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要求,7月18日晚,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电话。克林顿说他提出与江主席通电话,是为了重申美国政府的坚定承诺。他强调,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没有改变,中方完全可以相信他就这一问题所发表的历次谈话。江主席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李登辉的分裂言论作出反应,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  相似文献   

16.
问:你对十月二十四日举行的中美首脑会晤有何评论?这次会晤是否表明中美关系已恢复正常? 答:十月二十四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特别纪念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中美首脑近两年来举行的第三次会晤。会晤中,两位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包括台湾问题及其他一些重要问题认真地交换了意见。这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主席1997年11月1日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指出:“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著名归侨作家张永和写的首部华文《克林顿传》。  相似文献   

18.
时事学习     
江泽民主席赴美访问刘汉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江泽民主席10月26日离京赴美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现重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中方强调,格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美方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在朱总理即将结束访问美国之际,唐家璇外长在波士顿接受中国各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畅谈朱总理访美的意义和成果。唐家璇说,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朱总理于4月6日至14日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15年来首次访美,是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成功地相互进行国事访问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一、此次访问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朝着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前进。二、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朱总理这次访美期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通过会见、演讲、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时事资料手册》2000,(2):125-127
克林顿等公开道歉1999年5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向记者公开表示:“我已经向江泽民主席和中国人民表示了道歉。我要再次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说,我对此表示道歉和遗憾。同时,我要重申,我们致力于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