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喜梅 《法制与社会》2011,(32):234-235
法学高等教育应革新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实现向"能力素质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本文探讨了法律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模型,法律工作者能力素质模型教学模式、指导原则及其在民、商法教学中贯彻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琳 《法制与社会》2010,(21):232-232,234
民法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对民事法律规范的传授,更在于对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技术理性"的形成,是学生踏入法学"职业等级"领地的基石。现有的"经院式"民法学教育,不利于法律思维的形成。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教育模式,在与传统大陆法系法学教育模式的互补下,尤为利于对民事职业法律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光英 《中国律师》2014,(10):57-59
当代,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全球化的发展势不可挡,国际经贸往来促使各国法律、法规相互融合走向趋同。普通高校法学教育教授了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但法律实务技能的传授尤显薄弱。从法学院毕业后,法律职业人还需经过一段职业培训期,其专业技能需要通过持续、系统的法律培训获得。年轻律师需要约3-5年的律师实务技能培训后才逐渐走向专业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卢燕 《法制与社会》2010,(21):228-229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基础课程,承载着传授法学基础概念、理论知识、法律方法,培养法律思维,为部门法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等重任。然而,当前学生对法理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授课压力大等因素导致法理学教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卫生法律人才教育模式偏重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具有医学与法学交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建立卫生法学综合实验中心,培养卓越卫生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7.
彭丽容 《法制与社会》2012,(10):216-218
法学教育不是传授法律知识,而是培养法律思维.通过保险法课堂例证式教学中参与教学法的应用,论述法学教育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全面、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莫洪宪 《法学家》2002,(2):117-120
高等法律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市场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培养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的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作为大学法学院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教给学生今后一辈子所需的各种法律知识.况且法律变化频繁,知识更新快捷.学校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辨别、创造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具有双重性,而我国法律院系课程的设置以传授系统法律知识为目的,而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等方面构建多重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理性与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理性包括法律的理性、法律人的理性和法律教育理性三 个方面。法律理性的多重性决定了法律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法律教育理性是法 律理性的重要内容,法律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法律理性的具体手段。课堂授课 法和案例教学法主要传授法律的理性知识,诊所法律教育主要培养法律人的理 性。我国应该建立双轨制的法律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专有技术法律性质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专有技术法律性质的界定张庆麟一、专有技术的名称、含义与法律特征专有技术,通说来自英文的"Know-How"一词,其原意为"知道怎样做",它来源于欧洲中世纪作坊师傅向徒弟传授绝技的统称。作为法律语言的"Know-How"则于本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的判例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一名合格的法学本科生应以形成较高的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人文素质为目标。即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和认同职业伦理、恪守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具备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广泛的知识背景、工具性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相对轻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法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法学教育精英化和职业化结合起来。因此,对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责难。面对压力,国内部分法律院系开始引进美国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它包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和"模拟法庭训练"课程。这种法律教育模式在诸多方面根本有别于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洪凡 《法制与社会》2011,(26):98-99
中国经历"文革"十年,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在经历这段法律虚无主义思潮之后,为了保障民主,弥补法律断层时期造就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倒退严重的过失,法律体系完善和知识增量取得了巨大发展。其局限性就在于法条和制度定位于法律"技术"和"工具"理性上,缺少对法律制度本体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学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难以养成法律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法学教育应当包含法律职业教育,注重法律人思维的培养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我国应当选择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法学教育知识体系,改革法学教育方法,实现院校法学教育与专门机构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法学教育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育法律素养;需要锻造法学专业思维,更需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换、素养和能力的共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方法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方法即把法律规范运用到裁判案件中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双重属性,即知识的属性和能力的属性。就法律方法的知识属性而言,它应成为法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对象,就法律方法的能力属性而言,它又是法律人才必备的素养。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既没有重视法律方法知识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没建立起较完善的训练法律技能的有效机制。法律方法教育是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因而应当成为当下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0,4(5):19-30
中国当下法学界对法律知识属性及法学学科定位的探讨,正推动着新时期中国法律与法学的智识转型。而在此进程中,也开放和引发出了对"科学主义"问题的反思。由于"科学主义"渊源于大陆法系的知识脉络与谱系,再加上近代中国法治建设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而,对于"科学主义"在欧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大陆法系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反思,便具有了深刻的意义。"科学主义"在近代欧陆国家的产生缘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盛和欧陆各国公共领域的缺乏,而"科学主义"一经形成便对近代大陆法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实践表明,只有文化论法律观的引入和确立,才能从根本上超越和克服"科学主义"对法律及法学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忠 《河北法学》2012,30(9):2-7
绝大多数中国法理学教材属于灌输式教材而非启发式教材,偏重于传授正确性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学生获取的是“死”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在理论问题上屈从权威,变得消极、教条,失去探索真理的兴趣.要“盘活”法理学知识,法理学教材应当变法理学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的精神,最终造就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宋玉红 《法制与社会》2011,(29):236-237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兼具形式逻辑训练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双重功能的交叉性学科。该课程体现出知识性与技能性、普适性与专业性、逻辑与经验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目前教学中存在重前者轻后者的问题,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三个注重:在传授逻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逻辑分析能力的训练;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掌握逻辑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