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私关系是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公私关系及其分化过程中,既打下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烙印,又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公私分化及其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公私关系,适度推进公私分化,合理划分公私界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公私观。  相似文献   

2.
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官员公私关系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注重行政伦理制度建设,清晰划分公私边界;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监督机构,注重预防和惩戒官员的以权谋私行为;有比较完善的行政伦理社会监督机制。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从而更好地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规范官员的公私关系。  相似文献   

3.
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凡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国家,都必然存在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二者概念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客观上使得学界对公私利益关系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说各话的尴尬。从哲学视野来厘清公私利益的各自内涵,应能对公私利益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熊任翔  蒋新苗 《求索》2010,(7):165-166
跨国公私合伙关系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令人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地位问题也是国际法领域中人们讨论的热点,参与到跨国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有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说明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在事实上基本上获得了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一样的国际法地位,并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最终获得这种地位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向清  陈素平 《求索》2012,(6):175-177
在经济建设、财政积累的过程中,毛泽东对公私关系的理解、处理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和道德理想主义情怀。在对公私关系的理解上,毛泽东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主张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文革时期则主张大公无私、斗私批修。在处理公私关系上,毛泽东提倡、遵循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等原则。当今,重温毛泽东的公私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应提倡奉公利他观念,在工作中做到先公后私、公私分明是防止领导干部腐败蜕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方式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飞跃。目前,我国形成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和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三大模式的实践表现都未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明确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政府主导下“一核多维”的治理框架、推动多属性治理的法治化,能够推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明确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加强公私协同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私主体在协同关系上的情感嵌入是实现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明确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社会主体的自治能力、促进与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衔接,能够实现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欧美国家和中国的公私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他们以利益为主线,二者在形成基础、立足角度、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差异。理性审视欧美国家的公私观,对于我们树立"尚公重私"意识,实现公私的良性互动;追求人类公共的善,促成全人类公私利益的实现;法德并重,保障公私关系的正常有序;加强重要人群自身修养,防止公私权力的错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齐洁 《前沿》2014,(19):173-176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困境以及此领域中公私合作的制度需求,环保领域公私合作的制度设计应该遵循依法治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和平等合作的三大原则。同时辅之以完善政府制度规范,政府层面支持和社会多重监督三大支柱,以此设计出运行流程。我国环保领域公私合作的制度设计还需借鉴国内外经验与教训,在制度与流程设计上与我国环保领域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10):92-93
耿焰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私有化运动打破了公法私法之间的藩篱,在传统行政法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法律关系——一公私伙伴关系。基于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根源、性质和特点,对其规制应采取一种新的思维进路,即打破公私法二元框架的思维模式,从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程序、契约方面进行规制。其中在公私伙伴关系产生的程序上,应...  相似文献   

10.
吴闻 《前沿》2012,(20):50-52
“托关系”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为他人托关系、走后门办事之名,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它的发生有其特殊的主客观原因,为此,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搞好法制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防范和法律意识,并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以便有效防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围绕着善与权利何者优先的争论旷日持久,在善与权利的背后,实质是两种不同利益的诉求。换句话说,从现实生活的层面看,他们争论的实质就是公私利益关系应为如何。因此,从公私利益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两者的争执,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道当代政治哲学的风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云宁 《传承》2009,(6):130-131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显得先天的弱质和后天的发育不良。积极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使之成为独立的社会管理主体,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各类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私合作、优化社会治理、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治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14.
一、在新鑛業法頒佈以前,为謀本省公私各鑛有计划的恢復,發展生產,特制定本辦法,於本省境內施行之。二、‘鑛權为國家所有’,凡具有大規模經營價值之鑛區,應由國家經營,凡未經核准經营之鑛區,任何公私團體,或個人,不得擅自開採。三、稀有礦质如鈾钍銑等,由國家保留開採。有關國防之其他鑛產,政府得隨時明令保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显得先天的弱质和后天的发育不良.积极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使之成为独立的社会管理主体,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各类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私合作、优化社会治理、提高政府效率,推进政治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人们在处理公私关系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行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界限分明的公私观,把先公后私作为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原则,培养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17.
日前,我在省美术馆观看《游嘉瑞书信墨迹展》。展厅四壁满满地张挂着嘉瑞先生的书信墨迹200多封(含公私信札书疏),有论事世说之作,应约邀请之函,祝贺联谊之件,家书喜庆之章,读书问候之尺,内容丰富多彩。尺牍者书信也。尺牍之名起于  相似文献   

18.
1949~1953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利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调整公私关系,引导私营企业走新民主主义道路;以生产为中心,调整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及其替代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庆杰 《桂海论丛》2003,19(1):68-71
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出发 ,在归纳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总结对新公共管理在理论基础、价值追求、公私差异、具体政策等方面的批评。而治理和善治理论 ,在学科基础、价值选择、公私部门关系、运行机制等方面能够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 ,补充其不足 ,可以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庆杰 《桂海论丛》2003,19(6):72-75
文章从实践和理论出发 ,在归纳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总结对新公共管理在理论基础、价值追求、公私差异、具体政策等方面的批评。而“治理”和“善治”理论 ,在学科基础、价值选择、公私部门关系、运行机制等方面能够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 ,补充其不足 ,可以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